浅谈地方戏继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9-01-06 02:35姚春令
戏剧之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京剧艺术

姚春令

【摘 要】地方戏一直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到处都有地方戏的踪影。它扎根于民间,壮大于民间,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戏继承与创新的话题越来越多,本文就此浅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地方戏;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28-01

一、地方戏的继承与创新本质

地方戏已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提上继承保护的议程。无论是昆曲、京剧、沪剧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多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地方戏的本质就是继承与发展,古往今来,地方戏的衍变证明了这一点,只有继承和发展才是地方戏存活壮大的唯一选项。

第一,地方戏唯有继承与创新发展才能健康“活”下去。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实践的结果,地方戏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民族特征的大前提下产生的,通过艰难的创新、异质性的磨合,具备了生存的必要条件。以京剧来看,其二百多年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从古代徽班、汉调的二黄西皮到吸收梆子、昆曲,再到改良新戏、时装和古装新戏,一直到现代戏,足以证明继承和创新发展焕发了京剧内在的生命力,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艺术内涵,都在吸收各家所长,近现代京剧舞台名角辈出、大师云集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二,地方戏发展秉承时代精神。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运动。艺术作为感性概念,它是时代精神自我否定的直接结果。地方戏从外表看各有不同,实则都是时代精神的注脚,都是从不同维度反映时代精神。京剧反映了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时代特征风貌;昆曲反映了元末至明清时代的特征风貌。不同的地方戏从各自的角度对时代精神进行诠释。举例来看,山西晋剧《走西口》是一部取材自民间的地方戏,它本身就是反映民间真实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走西口》在舞台表演中更加注重情感真实性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历史内涵。

晋剧《走西口》反映的是我国西北地区民间人文风貌,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面对离别的悲苦之情,以及人们迫于生计走口外去打工谋生的生活场景,隐含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真实场景。一句“泪蛋蛋本是心上的油,谁不心疼谁不流。走一回西口留一道踪,活活挖了妹妹的心。”一个“挖”字真情流露,表达了妹妹心如刀割的分离感受,以及对哥哥走西口的万般不舍。无论在歌词、歌曲还是在服装、道具、表演等方面,都真实还原了历史,让观众一下子就融进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境中。

二、地方戏的继承创新发展的几个误区

第一,认为地方戏继承发展就是随意改变唱腔等传统形式。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地方戏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反映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认知,地方戏既然是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就应该与时俱进,按照老百姓的口味和爱好进行随意更改,只要让老百姓喜爱,提高关注度,能赢利就可以了。比如在唱腔的继承上,有人认为应该大力改革传统唱腔,让唱词、念白更加简练明晰,粤剧、京剧等都应该更加现代化。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严重误读了地方戏创新发展的根本内涵,虽然地方戏创新势必会打破常规,对一些过时的要素进行重新审视,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切要从今人的简单需求标准出发进行创新,地方戏根本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还是要保留的。

第二,认为地方戏创新的前提是先讲理论创新。诚然,当前许多地方戏在创新当中接收古典戏剧特定的艺术规律和美学价值,认可在特定的规律下进行创新。比如梅兰芳先生为京剧继承创新所归纳的“移步不换形”法则,许多人都认可这种特点规律,但是忽视了这种法则是梅兰芳先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最终提升的一种带有实践性原则的规律。本文认为,地方戏无论怎么创新都不能偏离其艺术本体、艺术根苗、艺术魂魄,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地方戏的形式、程式、内容,这三者互为一体,理论、范式、实践都是相互影响的。

第三,认为地方戏不具备等同价值。地方戏的概念是指具有特殊地理性、民族性、人文性的区域剧种,所以无论哪种地方戏都具备等同价值。当然这种等同价值是在更高层次上说的,这与其历史形成、渊源、美学形态等无关。有人从市场、知名度来进行价值判断,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殊不知,京剧在发展初期也是处于边缘生存状态。

三、结语

作为地方戏,不仅要体现特定的时代背景,还具备了戏剧作品中必要的元素,在曲调、演唱特征、歌词、情感韵味等方面都充分满足了地方戏作品所承载的艺术属性。地方戏的本质是民族精神,地方戏的表演则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外在感性样式,优秀的地方戏作品能够忠实再现民族精神的魂魄,让这种外在样式与内在精神达到和谐统一,这才是我们研究地方戏的基本逻辑。

参考文献:

[1]王夔.地方戏研究的主流范式与新路径[J].戏曲研究,2016,(03):164-180.

[2]张晓明.中国地方戏语言研究十年[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5):63-67.

[3]陈艳君.地方戏本科教育热的冷思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01):93-98.

[4]廖奔.论地方戏[J].戏剧艺术,2011,(04):4-20.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京剧艺术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京剧表演开始了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