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大用,让小团体融入大集体

2019-01-06 02:14杨慧
新班主任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团体小博小语

杨慧

【缘起】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刚拿到花名册,就有熟悉情况的老师笑着调侃道:“哎呀,你的运气可真好!把动车逼停的小集团能移交到你手上!”

这位老师所说的小集团的“光辉事迹”,我上学期也有所耳闻。据说是以辉辉为首的小集团放假闲着没事,钻进学校附近的铁路防护网,在铁轨上摆了一排铁片,硬是把一辆路过的动车逼停了。后来,铁路警察到学校一番摸排,确认了事故的“罪魁祸首”,从而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铁路安全教育的热潮。

知名度这么高的人物,我想不知道都难!就这样,我成了这个声名大噪的小集团的“接盘侠”。怎样才能有效转化这个小集团,引导他们融入班集体呢?作为班主任,我苦苦思索。

【摸底】

要想“攻陷”这个小集团,必须先了解集团的具體情况,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我询问前班主任,摸清了小集团的人数、结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事迹。

据了解,这个小集团主要由5名学生组成,其中辉辉是绝对的核心人物。辉辉家境好,四世同堂,就他一个男孩,实打实的宝贝疙瘩。辉辉从小被娇宠着,惯出了一身坏毛病:上课不守纪律;做家庭作业投机取巧,总是写一点漏一点;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由于花钱阔绰,很快吸引了一帮“狐朋狗友”,隔三岔五就闹出一则负面新闻,集体逃学、打群架、欺负同学更是家常便饭。

大致情况摸清以后,我没有轻举妄动。在对这个小集团的成员进行了一个月深入细致地观察后,我有了新的发现:

辉辉虚荣心强,爱出风头,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各种比赛,他都积极参加,喜欢享受“万众瞩目”的快感。他对学习不怎么上心,但是头脑灵活,善于察言观色,课堂检测和单元测试,他每次都能“低空飞过”,不让自己成为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四大护法”分别是小琦、小语、小庆和小博。这几人成绩都很一般,处于后进生行列。所有事情都是辉辉幕后策划,小琦、小语是“主力前锋”,小庆和小博则帮腔放风,分工明确。

【契机】

小集团私下活动很保密。正当我苦于无处下手时,发生了一件事。

一天上午,刚下第一节课,年轻的英语老师就气冲冲地走到我面前,面红耳赤地说:“杨老师,你们班的英语课我是没法上了!”我赶紧站起来问:“怎么了?是有学生顶撞你吗?我们外面说。”

经过一番交谈我才知道,原来英语老师一早检查家庭作业,小集团5人都没写,还互相包庇,说写了忘记带。英语老师便问忘在哪儿了,他们又互相踢皮球,没一句实话。英语老师生气了,批评他们态度不好,让他们课间补齐作业,辉辉带头顶撞:“忘记带了,又不是没写,凭什么补作业?!”其他4人见状,脖子一梗,牛气哄哄地说:“不写!”就这样,小集团成功地把英语老师气哭了。

安抚了英语老师,我深感担忧:如果放任小集团这样公然对抗班集体、对抗教师,长此以往,班风、学风必然变差。转化小集团势在必行!既然如此,就以这件事为契机来逐个击破吧!

【转化】

釜底抽薪,各个击破。我先从这个团伙里最弱的小博突破。据我观察,小博起初学习态度还行,后来因为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他,慢慢与那几个孩子混到了一起。我悄悄把小博喊到心理咨询室,和他聊兴趣爱好,说到有趣的地方还故意逗他,让他放松心情。随后,我谈到了父母对他的爱与期望,并拨打其母亲的视频电话(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让家长直接与小博交流。说到动情处,母子俩泪眼婆娑。看到小博流露出深深的悔意,我当机立断,询问他们顶撞英语老师的事,让他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几个人前一天晚上就商量好了不写英语作业,他们欺负英语老师年轻,拿他们没办法。

经过此番恳谈,小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会向英语老师道歉,同时保证会跟小集团划清界限。就这样,我依次找到其他成员做贴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明白在这个小团体中的危害,主动脱离小团体。

任命干部,转化核心。一段时间后,辉辉意识到了不对劲,惶惶不安地老实了几天。这天放学,我请他到办公室。我先从他的优点谈起,让他从心理上悦纳我;接着真诚地告诉他,这种小集团给班级带来很多弊端,既影响个人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最后,我拿出班干部委任状,诚挚地邀请他加入班级管理团队,从副班长干起,主抓班级纪律和文明建设。可能是我的毫无保留感染了他,也可能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他,这个最难搞的“集团老大”爽快地接过了委任状,还跟我交换了怎样更好地抓纪律、创文明的意见与建议。

兴趣结对,走向集体。要想彻底解散这个小团体,一两次谈话可不行。于是,我想到了学习上常用的结对子的方式。辉辉喜欢踢足球,我让他加入学校足球预备队;小琦、小语喜欢打篮球,我在班级成立篮球队,让他们组织训练;小庆有抖空竹的绝活,我给他分一拨人马,让他下课带领大家练习;小博爱打乒乓球,我请六年级的学生教他,还安排他组建一支乒乓球队。通过这样的兴趣结对,我不仅拆散了小团体,帮助他们走出了那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还把他们吸引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此外,多与班级里其他同学交往和接触,也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班级大集体的温暖。真是一举三得!

事实证明,小集团内每个人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同程度地增长。原来“人憎狗都嫌”的小团体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有活力、更加团结的大集体。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肖湾办事处潘台小学)

猜你喜欢
小团体小博小语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3D老师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