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从这里出发……

2019-01-06 03:37吴永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蜗牛小朋友幼儿园

吴永玲

课程故事是幼儿园教师在互动过程中,针对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发展出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课程,其目标和过程是在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更多的是实施预设课程,其方案一般比较清晰严密,能有目的地促进幼儿发展且易于实施;而生成课程更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培养幼儿的能力、情感,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挖掘课程故事可以将关注点从教师主导的“学”转向幼儿自发的“学”;从特定活动中的“学”转向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寻常时刻的、富有个性的“学”。生成课程故事对教师的课程把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课程故事资源的来源也比较多,包括幼儿、环境、材料、意料之外的事件和原有课程的拓展等。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選择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生成课程。

一、幼儿的兴趣

在传统的预成课程中,幼儿更多的是被动等待教师安排好的内容,扮演的是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因而很难产生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而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幼儿对众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兴趣,许多时候,在成人眼中的一些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事情,幼儿探究起来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课程故事《小蜗牛的秘密》,其产生的背景就是在一日午后散步时。当时已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气温很低,地面湿度很高,午饭过后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操场上饭后散步。操场边有一只小蜗牛在慢慢地爬着,走在最前面的两名幼儿大声喊了起来:“快来看,小蜗牛!”大家也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耶!”“小蜗牛背着它的壳,在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跟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也参与其中,Tina小朋友说:“我们来比赛找蜗牛吧!”“好呀好呀!”好几个孩子附和她的提议。于是小朋友们都擦亮了眼睛,开始寻找蜗牛,一场新鲜而又刺激的游戏就开始了……

二、幼儿的疑问

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尚少,许多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新奇的,因此他们时常会提出各类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成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在《小蜗牛的秘密》课程故事中,孩子们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自发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问题一:在哪里能找到蜗牛?问题二:晴天能找到小蜗牛吗?问题三:蜗牛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有的当时就解决了,有的还需进一步验证和探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等待着下一场春雨的到来。果然没过几天夜里又下雨了,早晨虽然雨已经停了,但是走进幼儿园发现地面上还是湿答答的。小天天和小宇来得很早,刚见到老师就提出来今天想再去找一次蜗牛。9:00班上的小朋友们吃完点心,做好准备,我们又一次开拔到操场上,再次寻找起蜗牛来。

三、幼儿的发现

《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时的支持、合作和引导。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支持幼儿大胆提出猜想,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通过自己的手、眼发现秘密掌握知识。在《小蜗牛的秘密》课程故事中,通过观察蜗牛孩子们有了很多发现:

1.豆包:蜗牛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黑白相间的。

2. 安安:蜗牛能牢牢地黏在下水道的口子上,不掉下去。追问: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苗:因为它的身体有黏液,像胶水一样可以把身体粘在下水道口子上。洛岚反驳:蜗牛(身体)下面有吸盘。

3小宇:我发现了蜗牛宝宝。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宝宝?答:因为它的个子很小很小,应该是刚出生的。

4.笑笑:我发现蜗牛一遇到危险就会把身体缩进壳里,等安全了才再伸出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笑笑:因为我们看到路上有一只蜗牛在爬,铭铭怕它被小朋友踩到,就把它拿到草丛里去,它连忙就缩了进去。然后我们等了好久它才又把头伸出来。

5.小逸:我发现蜗牛身上的液体很黏。追问:你怎么知道的?陈:我用手碰了它的身体,手上沾到了它的液体,那后我的手就有黏黏的感觉,所以我知道蜗牛的液体很黏。

6.泉颖:蜗牛头顶上有一对触角,喜欢吃草叶子。

7.露露:蜗牛没有脚,它走路是靠身体一拱一拱向前的,所以很慢。拓宽知识:这样的走路叫“蠕动”。

8.豆包:除了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皮球虫也喜欢潮湿的地方。

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又生成了新的问题清单。这样关于蜗牛的课程又引申出新的探索内容——新的问题清单:皮球虫有什么秘密?

课程生成的途径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幼儿,提高生成课程的意识,将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有机结合,从而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作者单位:常州莱茵双语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蜗牛小朋友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蜗牛说
小蜗牛
找茬儿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