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低年级科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019-01-06 03:37钱玲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一节课科学素养学会

钱玲玉

随着2017年初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台,缺失多年的小学科学低年级课堂实现了回归。这是系统、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契机,但同时对教师、学生和课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尊重学生特点,教师充分预设

(一)思想上接受学生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保持兴趣,但专注力不够;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愿望,但不会有序地提问和发表观点;他们的兴趣点很多,但做不到深层次地理解和研究……教师要理解并接受学生能力上的欠缺。

(二)语言教态适合学生

教师语言应尽量儿童化,教态上不宜过分拘谨,可适当加一些动作和表情。幼年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欣赏,恰当的身体接触例如摸摸他的小脸蛋、承诺好好变现的拉钩等,都会让孩子学习情绪高涨。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素养

低年级学生遇到新奇事物容易兴奋、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数字、思维、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都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低年级开设科学课,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而笔者认为,这些习惯包括: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一)学会观察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知的基本途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贯穿始终。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观察对象

教师给予的观察对象应在学生理解范围和认知能力之内,并且要有意地去除掉一些无关和干扰因素,有意识地减少学生观察难度。

2、侧重方法指导

学生观察时大多走马观花,这也是导致汇报时不能有序地描述结果的重要原因。教师对观察的科学指导,显得尤为必要,例如观察方法多样性的指导,有序观察的指导。

(二)学会倾听

低年级的孩子常迫切想表达自己观点,经常表现出插嘴、重复前面同学说的话、答非所问话题跑偏的情况;且由于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常执着于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接纳他人想法。教师可以用手势或口令来建立一些班级公约,例如将手放到耳朵边上表示“请你认真听”,将食指放在唇边表示“请你不插嘴”,和口令“小眼睛看黑板”等,来规范学生听课习惯。

(三)学会表达

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表述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描述、绘画、动作模仿、情景表演等,教师可灵活运用,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照顾到不同孩子的能力差异。例如在观察树叶时,可以请学生贴树叶画;在观察小动物后,对动物的特征进行动作模拟等。

三、组织有效教学,构筑高效课堂

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讲了多遍,也觉得讲清楚了,可是当涉及知识应用时,学生的回答似是而非,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节课是不是白上了。低效率的课堂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更费劲,一节好课的要素很多,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的课堂而言,有几点很重要:

(一)趣味导入

学生带着期待走进科学课堂,如果一节课的导入就没有吸引到孩子,那么剩下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低下。

低年级的课堂导入要有“趣”。年龄小的孩子非常单纯,一段动画片、一个小故事都能很好地提起他们的兴趣,选择导入时不妨多关注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选取或者自己编写一段故事、用一段有趣的小实验等。

低年级的课堂导入要有“效”。有趣的内容很多,但导入是为后面知识点的讲解起到铺垫作用,因此在有趣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方向性。针对学生认知上的疑点提出的问题,才能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需要考虑的是内容的适切性,孩子的理解能力等。

(二)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时尚界名言,科学教学亦适用。设计教案时年轻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面面俱到,结果很可能面面都不到,哪一个环节都不舍得丢那么哪一个环节都不会讲得透。

低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带着学生走马观花地走一遍,学生学到的很少,记住的更少。因此一节课内容不宜过多,那么时间花在哪里呢?花在少而精的内容上、习惯的培养上。

(三)精准问答

笔者曾经在一年级上过一次观察小动物的课,出示两幅图,一只白色的小狗和一条金鱼。

教师:小朋友们,这两个小动物有什么区别?

(教师预设:它们是不同物种,生活环境不同)

而学生的答案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学生1:小狗在跑,很热了所以吐舌头,小鱼不热因为在水里游泳。

学生2:小狗有毛才会热,小鱼没毛。

学生3:小狗白色的毛,粉色的舌头,小鱼红的身体,没有舌头。

……

笔者当初的狼狈至今记忆犹新,不能怪孩子们跑偏了,他们说得没错,错在哪里?老师的问法错了,如果不掌握问题技巧,一节课就几乎都在把跑偏的孩子费劲地引到“正路上”,老师的内心是崩溃的,孩子们也是茫然的,更是谈不上探究的乐趣。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有效性、适切性。

(四)有效评价

课堂上评价是为了鼓励学习、引导思考、强化学习秩序。“你真棒”这类评价无可厚非,只是缺了一些内涵和价值。小孩子爱听表扬,也非常善于提取表扬中的信息,教师的评价是风向标,“你说的很好,希望你下次大声一點让更多同学听到你的精彩发言”,“你说的真有条理,只是不能插嘴抢答哦”,“老师看到了一个举手非常端正的小朋友,请她来回答”……简单的评价中包含着常规,替代了说教。

四、关注课后兴趣,拓宽课堂边界

低年级一周仅一节科学课,这相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不够的,同时低年级孩子擅长学习具体的事物,且有着强烈的活动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小活动,例如在学习植物时,给学生分发植物种子,定期汇报交流;请学生给饲养的小动物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科学小问题和同学讨论等。

低年级的科学课堂看似轻松愉快,实则意义非凡。课程标准指出:“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低年级的科学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一节课科学素养学会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托马斯的一节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