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阶级”的幸存与失落

2019-01-06 20:35张丰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马歇尔伯格译者

张丰

《猪的土地》

作者:[英]约翰·伯格

译者:周成林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价:52元

如今的阿尔卑斯乡村是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但在历史上,这里也曾是一片伤心的土地。至少在约翰·伯格看来是如此。

由于众多作品相继被译成中文,伯格在中国已拥有大量读者,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尖锐艺术批评家”的形象。

事实上,如果抛开作为引言的谈论“农民阶级”的论文和书中的几首诗歌,这是一本精彩的农村故事集。当然,开篇论文也是重要的,伯格追问的是农民困苦命运的根源,为什么他们的劳作养活其他人,而自己却陷入贫困。这样的追问,让他跻身严肃的左翼思想家行列。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伯格并不是坐而论道,或者只在书斋里进行研究,他真的投身于农村的生活,移居到阿尔卑斯地区一个小村庄里。他晚年一直生活在那里,不但“观察生活”,也真正投身于生活。“他们的劳作”作为小说三部曲,花去了他15年的时光,《猪的土地》就是其中一本。

伯格对法国农村的叙述,常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河南农村的生活。他写杀牛的场景:奶牛老了,再也不能产奶了,主人从外面找人,费力地把牛牵走。那是刽子手,牛能从他的味道上嗅出自己的命运。用布蒙住牛的眼睛,然后用锤子猛敲它的脑袋——这与我小时候在河南看到的杀牛场面一模一样,只不过我看到的是黄牛而已。不同的是,我当时还从旁边站着的一头牛的眼中看到了大滴的泪水。

伯格让我重新审视这个给我造成童年阴影的画面。他对劳动场面的刻画用笔之细,让我感到汗颜。我十几岁之前所经历的生活,随着进入城市,印象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伯格到法国农村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作家,他是抱着写作的态度观察,所以更为细致,也更为精准——就像是在写河南农村一样。这是我读本书最大的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农村生活的本质就是一样的。

在伯格看来,农民是一个“幸存者阶级”,他们考虑的问题永远都是如何幸存下来。伯格注意到当时法国正在发生的“进城务工潮”和农业现代化,他的问题是,作为一个“阶级”,法国农民在这次的转折中能够幸免吗?

六七十年代的阿尔卑斯农村,正迎来一个命运的转折。很多青年开始去巴黎等大城市打工,而那些留在村里的弟弟妹妹则好奇地打听着巴黎的一切。各种“现代化机械”开始出现,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是,这些“怪物”却给老一代农民带来深深的困惑。老一代人相信,手工酿造的苹果酒,就是比机器酿造的要美味一些,但是所谓“历史发展的方向”已经出现,谁也无法抵挡。

短篇《金钱的价值》中所写的老农民马歇尔,就是这样的典型。他的儿子买了拖拉机,这种行为却破坏了父子关系。马歇尔曾是村里最能干的农民,是一个“传奇”,但是在这样的转折期却变得日益无用。他看到儿子在市场上推销肥皂,认为那简直是可耻的诈骗,而像他儿子这样的新力量,则对田地里的各种记忆再也不感兴趣了。

马歇尔种的苹果大丰收,酿了很多苹果酒,酿酒的时候被税收检察官抓了“偷税”的现形,他取来猎枪把两个税收官给绑架了。税收官认为他是想勒索赎金,他们无法理解他的困惑:努力获得好收成,为什么却要损失更多?

那两个税收官,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的化身,代表新世界、新知识。马歇尔进了监狱,也意味着他的“旧经验”彻底变得可疑了。对马歇尔来说,最痛苦的还不是物质损失,而是自己作为一个农民的全部荣光(那也是他存在的意义)的失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整代农民的命运。

中国农村在90年代也迎来了这一刻。剧烈的“进城务工潮”、迅速的“机械化”进程,让老一代农民(50后、60后)变得不知所措。80年代,我还非常小的时候,曾用镰刀割过麦子,而到了90年代,大型收割机直接开进田野,农民只需要蹲在地头,就能直接看到麦粒。这是巨大的进步。你只有非常用心,才会观察到老一代农民的苦涩和不安。

村里最能干的一位农民,我的一位叔叔,就像伯格笔下的马歇尔一样。80年代的他简直魅力四射,无所不能。进入新世纪,他所有的手艺似乎都派不上用场了。在一次中风后的漫长恢复期中,他选择了上吊自杀。孩子们都在城里打工,也过着不错的生活,他们无法理解父亲的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理解了。

新书推荐

《痛苦的正当尺度》

作者:[加]叶礼庭

译者:赵宇哲

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三辉图书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價:52元

在本书中,叶礼庭重回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记录了一种新的阶级关系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刑罚哲学——“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逐步取代鞭打、烙印、枷锁等“针对身体”的刑罚。关于监狱权力以及这种权力的道德边界,叶礼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藏着》

作者:[英]罗纳德·弗雷泽

出版:格致出版社

译者:熊依旆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6元

本书主人公在佛朗哥时期成为通缉对象。为了躲避死刑,他躲藏在自己的家中整整33年,直至1969年大赦颁布。本书基于大量的深度访谈及口述史资料,记述了一个“藏起来、活下去”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描绘出西班牙的黑暗时刻。

《无处安放的同情》

作者:[德]汉宁·里德

译者:周雨霏

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价:58元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或许,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作者引用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掀起了一场道德辩论。

《浮世恒河》

作者:[美]乔治·布莱克

译者:韩晓秋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方寸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79元

一部丰富有趣的恒河纪行,聚焦浮世众生,感受古老文明的时代脉络。奈保尔“印度三部曲”完成30年之后,英语世界对印度社会的全新书写,打破刻板印象,梳理出一个真实的印度:在看似荒诞的表象背后,有多元文明构建的独特社会规则。

猜你喜欢
马歇尔伯格译者
我的爸爸叫焦尼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马歇尔拒当元帅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