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艺术特点与设计创新研究

2019-01-07 00:39王文星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石窟

王文星

(山西大同大学,037009)

前言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势而造,东西绵延约1公里,云冈石窟洞窟包含了大量完整的窟龛、石雕、壁画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素材。云冈石窟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结合了汉民族文化后对传统佛教形象作出了一定的改动,并创新地提出了新的佛教形象设计,云冈石窟是古人智慧哲学及审美认知的体现作为一部佛教文化设计教科书,对于云冈石窟在设计艺术学方面的研究应从政治、经济、科技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 云冈石窟设计特色概述

1.1 北魏政权下主导下的文化影响

云冈石窟是北魏文成帝时期(460年)开始建造至孝明帝时期(524年)历时64年完工,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据《魏书·释老志》中记载早期的云冈石窟中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是根据帝王形象进行雕刻建造,造像为三世佛造型高大伟岸,高鼻梁深目,面部丰满圆润,双肩平直将北魏鲜卑氏马背上骑兵那种质朴雄伟的造型进行呈现。云冈石窟的其他洞窟窟龛有的是以马蹄形同样也对鲜卑文化进行了印证。云冈石窟是北魏鲜卑氏政权主导下进行生产建造的国家工程,这使得石窟的设计特色更多的对鲜卑族人进行了崇尚,反映出的是鲜卑族文化特点。而随着隋唐时期的翻修改造扩大石窟规模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中原文化元素在此之中。

1.2 经济赋予的堂皇富丽

云冈石窟与同时期的龙门石窟及麦积山石窟都是由于北魏政权皇室对佛教文化的支持为石窟的开凿打造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使得石窟展现出富丽堂皇。在大规模窟群中每一窟的面积和佛像体积都远超于其他时期同类型石窟大小,第8窟中罕见的摩醯首罗天三头八臂骑牛造型在云冈石窟中展现得更加雄浑激昂,其造型的细节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第十一窟中所表现出的群佛构图繁复,每一尊佛都是经过精心雕刻,这不仅体现了雕刻者的技艺高超,更是反映了雄厚财力支撑下对艺术品精益求精的打造。云冈石窟展现出堂皇、气派、健硕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创新设计与北魏政权主导下所提供的财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是经济赋予了云冈石窟别样的艺术特点。

1.3 精湛技艺的体现

与其说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皇室雄厚的财力支持的结果,不如说是匠人们精湛技艺的体现。云冈石窟每一窟的佛像都是经过了匠人们的精心打造,使得云冈石窟除了政治化、经济化、传统佛教文化外还具有一丝世俗化色彩。在第9窟与12窟中,两个洞窟分别展示了乐伎和舞伎,箜篌、打击乐器、弦类乐器等各式各样的乐器种类以及飞天、旋转、神情迥异的歌舞造型,这些演奏和舞蹈的场面向人们展示了歌舞升平的人间景象,人们甚至可以从石窟雕像的神情中感受到雕像演奏或舞蹈时的愉悦。匠人们精湛技艺的呈现使得云冈石窟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2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

云冈石窟建造时间历时64年这使得石窟呈现出多变的艺术风格,按照时期可以将石窟的艺术风格分为早期朴素大方、中期富丽华贵、后期典雅自然,在这三个时期下几乎每一个时期都有着较为突出大胆的艺术设计创新,从而使每一个时期都具有极具代表的石窟雕刻形象,三种时期的艺术风格并不是一味推陈出新,设计制造出之前从未有过的艺术造型,三种时期的风格更多的是一种承上启下不断完善的过程并结合不同时期背景下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得石窟艺术的展现别具一格。

2.1 朴素大方

云冈时期早期的石窟雕刻设计思路主要来源于龟兹和天竺地区佛教的形象设计,根据现有的度量经对雕像的大小比例进行调整,这使得早期的石窟佛像的艺术表现相对自然朴素,凿刻更加扎实,佛像无更多的面部表情或动作表情,主要都是以打坐造型和传道造型进行呈现。例如第16窟中释迦摩尼莲花造型呈现,衣着袈裟、两而下垂、头戴宝冠、坐踏莲花这些都是天竺国传统的菩萨造型,而为了展现匠人们高超的雕刻手法以及对佛教文化尊崇,第16窟在窟龛的打造上选用了椭圆造型,椭圆对于古代的算术而言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为朴素的艺术风格中增添了几分灵动。云冈石窟早期的石窟建造主要是为了对北魏政权进行巩固,依靠佛教使人们产生信仰,因而在设计上并没有体现匠人出过多的创新改良,而是将佛教形象更为客观质朴地进行展现,也是因为佛像朴素大方的雕刻佛像经典形象的还原才能够为后人提供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研究依据。

2.2 富丽华贵

在云冈石窟建设中期,北魏政权统治者已经完全具备汉人的文化习俗,汉民族文化开始融入于云冈石窟的建造设计之中,这使得石窟的造型、色彩、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变化,汉民族文化的融入不仅改变了云冈石窟朴素大方的艺术风格同时受汉民族多元化的影响,佛像雕刻开始注重内容的打造,中期的石窟展现出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最为典型的就是被称之为“昙曜五窟”第16至20窟,在这5窟中佛像的衣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饰品变得更加繁复讲究更具汉民族宫廷特色,对于服装的袖口、束带、领口等都添加了雕花设计,服装的款式也采用了汉民族传统服饰,而在佛像的面部表情方面,从早期质朴无华的面容种转化为了面部具有些微变化的姿态更加细腻生动,稍显雍容肥胖的脸部造型更能体现出皇室贵族气息。而在佛龛的设计上,中期的云冈石窟引入了极具中原特点的红、绿、蓝三种色彩实现了对佛龛传统造型的突破,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皇家宫殿式佛龛造型,中期的云冈石窟匠人尤为重视对雕像细节的打造,无论是莲花还是菩提甚至是菩萨都上的肉髻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因此,中期的云冈石窟之所有呈现出富丽华贵是因为在汉文化、佛教文化、鲜卑文化三种文化融合下诞生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设计思路。

2.3 典雅自然

后期云冈石窟则回归于佛像本身,摒弃了中期佛像艺术风格中的富丽华贵,雕刻匠人的技艺经过时间的沉淀不再追求于浮夸的佛像造型设计,而通过更加精湛的技艺来表现出佛像本真。这一时期的佛像比例更加贴近于真人,佛像修长的体态,身材、颈部线条浑然天成展现出一种阴柔之美,后期石窟佛像中出现了大量中国北方的女性形象,庄重自然,慈祥典雅,女性形象的雕刻打造为后人展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和审美观。云冈石窟后期的雕刻风格比中期少了一丝雍容华贵,比前期多了一丝自然灵动,后期的艺术风格是整个云冈石窟艺术的精华浓缩,充分概括了当时古人们的审美趣味。

3 云冈石窟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启示

云冈石窟的设计特色和艺术风格代表着北魏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和审美观,通过对云冈石窟艺术进行研究将为现代艺术的创作和创新提供一定的思路。云冈石窟将从艺术创作构图、色彩、造型三个方面给现代艺术带来引导和启示,使艺术创作者从事物本真的不断探索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技艺。在现代艺术的构图上,可以将云冈石窟中布局饱满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沿用,使得现代艺术不再空洞枯燥的对事物进行呈现。在色彩上,可以对云冈石窟中期石窟色彩的表达方式进行借鉴,通过运用色彩对比以及明显的色彩层次区分将使得现代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会更加丰富强烈表现主题。在造型上,可以通过对云冈石窟后期典雅自然的佛像造型中领会到对细节自然的刻画以及中期石窟飞天造型中的人体姿态美中获得审美观的提升,能够使现代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敢于打破传统造型和审美规律将现代艺术进行创新的表现。

4 总结

综上所述,云冈石窟群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精湛技艺的诠释,通过对云冈石窟艺术特点与设计创新的研究将为现代艺术提供新的思路,使艺术创作者不再拘泥于传统和规律,通过对事物本质更加深入地观察以及将自身技艺的灵活呈现将使得艺术创作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石窟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云冈石窟1至4窟重新开放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云冈石窟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
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壁画性质初探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