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9-01-07 00:3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课堂教学

刘 宇

(晴隆县鸡场镇学官民族中学,贵州晴隆 561406)

新课改标准的提出,使初中教育不在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逐渐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在全新教育环境中,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利用更具时代意义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革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遗留的问题,更高质量的完成新课程改革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初中地理课堂增添更多活力,同时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良好发展。

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将精力投入到提升课本知识传递效率方面,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表达自我看法,其存在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问题的堆积不但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欲望,影响课堂教学成效。另外,由于初中地理知识存在抽象性和空间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过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缺少逻辑思维的调动,过于呆板的学生方式会使学生逐渐沦为学习工具,失去地理课堂学东西的兴趣和动力。

1.2 忽视学生个体化发展

在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条件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但由于新课程改革措施实施时间较短,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完全脱离,造成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缓慢。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为更高效率的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而忽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致使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阻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其最终结果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逐渐被削弱,学生个性得不到良好的展示,其学习行为就会变得呆板和机械,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

2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转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兴趣感召下的学习更具成效,并能够从中获得精神满足感。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广阔,涵盖多学科内容,单纯依赖初中学生的见闻,很难掌握知识精髓和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下,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并利用有效教育手段完成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初中学生性格特征和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有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带去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从而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探索其中奥秘。例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课时,教师就可在课程中为学生展示各种景观和地貌的图片,并添加相关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加上教师深情的讲解:“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承载着世间万物围绕太阳进行不间断的转动,它在宇宙空间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具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人类是怎样改造地球的呢?”接下来,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各个星体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主要知识内容。为进一步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增加相应的真实案例或社会热点新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2.2 引入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还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相较于抽象思维其想象思维还是居于主要的位置,其对问题的思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对于过于抽象和枯燥的地理理论性知识,学生更愿意学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实例或故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征,结合案例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并在问题思考、探究、解答中完成对自身分析能力和综合性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与气候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人们的哪种行为能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然后教师可提出有关气候的问题,利用任务驱动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难点与要点。教师可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南方与北方四季温度会相差较大?”“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就不一样么?”然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在学生对气候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真实的案例故事,例如草船借箭、莫斯科保卫战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结合事例掌握知识应用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2.3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与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内涵,并更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以学习《地球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知识时,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在脑海中回顾一年四季照射到班级中阳光面积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太阳角度会伴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位移。在学生初步掌握知识概念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班级到室外进行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自由组成实验探索小组。并为小组学生发放可测量太阳角度的量角器,让学生测量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并通过对高度的计算来得出太阳的高度角。利用这种亲身体验的实践方式来加深学生学习记忆,并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的应用方式,以促进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需要教师主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创新教学方式的最大化作用,不断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成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更加优质的环境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多元化的地理知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