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茶叶出口问题研究

2019-01-07 00:39仇燕苹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连云港茶叶

仇燕苹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1)

作为江苏三大名茶之一的云雾茶是产自连云港市的传统名茶。据统计,目前该茶的种植面积有两万余亩,分布于连云区、云台山景区与高新区的山区。2017年,茶叶年产量共453吨,产值达1.26亿元。因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高使该茶的滋味鲜浓,受到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地区以及欧美一些国家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尽管国内外市场对云雾茶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现有茶园普遍缺乏创新,高品质茶叶年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加上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与营销手段,国际市场开拓潜力不大,直接影响到云雾茶产业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针对茶叶设置的技术性壁垒不断提高,连云港市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

1 连云港茶叶生产的优势

作为世界茶叶生产与出口大国,中国各个省市在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打造茶品牌、传播茶文化等方面都在积极展开富有成效的工作。连云港市茶产业近些年来也凭借自身的各种优势取得了较好地发展。

第一,自然条件优势

连云港,古称“海州”。此地山海交汇,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云雾茶主要产自云台山。该片山区常年都是日照丰沛,水气充足,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山区人居较少,自然环境保存良好,污染问题极小,产品的绿色环保性得以确保。

第二,生产技术优势

云雾茶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而著称,更于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随着近年来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的发展,制茶也开始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产品品种逐渐增多,同时也通过改善包装和品牌建设来提升产品档次,突显产品的差异化,其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提高。

第三,文化传承优势

早在北宋,海州就是主要的茶叶产地,也是当时六大茶叶集散地之一。如今,以连云港云台山、花果山与宿城茶场等主产区致力于以西游文化与山海文化为宣传主题,通过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与交流,来为当地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增添更多的人文历史特色。目前开发了以“猴乡”、“一山一海”等为代表的茶品。

2 连云港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连云港市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茶产业发展,打造本地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但是当地云雾茶相较于庐山、天台山等其他地理标识的云雾茶,无论是在生产工艺、包装策划,还是在品牌打造与行销推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受到茶叶出口所面临的技术性壁垒的影响,目前茶叶出口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连云港茶园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当地日照时间不长,生产周期较长,历来产量就不高,再加上整体茶叶生产科技水平偏低,直接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规模优势难以实现,采收量就显得更少,无法充分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而茶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种类繁多,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大,致使连云港云雾茶市场占有率一直无法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受到当地茶农文化素质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尽管2012年连云港市茶叶协会成立之后积极引导创新研制云雾茶红茶生产技术,实现云雾茶红茶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由于起步晚,产量低,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都不高。

其次,连云港当地的茶叶经营模式多以小村茶叶合作社为主,现有茶园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与品牌意识。2010年,原新浦区茶叶产业协会获得“连云港云雾茶”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但只有野仙茶叶有限公司和市汝地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极少数较大的经营单位被授权使用该商标。众多小村茶叶合作社的分散生产、加工与销售的模式造成茶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同时又缺乏当地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最终无法集中打造一流品牌。目前,在云雾茶主产区内的现有茶叶品种繁杂,时而会出现未经授权就使用注册商标来包装产品的现象,从而形成茶叶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这与当前茶叶的国内外市场消费都逐渐走向优质化与品牌化的趋势是极其不相匹配的。这种小村茶叶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只能带来连云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产品内涵价值低与品牌信赖度低。

第三,纵观整个国际市场上,随着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崛起,世界茶叶贸易格局大变。中国的茶叶贸易在短短几十年中就经历了繁荣、萧条到复苏的几个阶段。因此,“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理念早已过时。近些年,连云港茶产业发展的变革重点主要是放在生产环节。在抓产品品质的同时却忽略了专业的营销人才和有效的营销手段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连云港云雾茶在产品宣传上没有侧重点,产品包装方式没有特色,无法引起国外消费者的关注。常年多以参加各国展会或者国际茶博会等较为单一的形式来在国际市场中试水。结果就是在国内外众多的茶产品中无法树立自身鲜明的品牌形象,形成目前“地产地销”的尴尬局面,茶产业进一步增值的空间不大。

第四,多年来,技术贸易壁垒(TBT)一直是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连云港茶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日韩等亚洲国家,这些国家一直注重农药残留限量检测,且标准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农药残留之外,包括欧美等国家或地区在内的其他茶叶主要出口地正日益关注茶叶中的非农药污染物限量,例如高氯酸盐、生物碱等。国际市场上对茶产品生产设置的高标准是为了迎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心食品安全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茶企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的确凸显出连云港茶产品存在的品质问题。由于茶产品并非连云港市农产品发展中的重点培育产品,因此在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督体系建设方面起步有些晚,茶产业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并不紧密,造成在茶园建设与管理、产品的采摘与加工、成品的包装与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上,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从而导致质量监测和产品分级都无法有效实施。在当前国际茶叶市场“标准化”已成为全球茶企的共同追求的趋势之下,茶产品能否做到真正的绿色环保,成为了放在连云港茶企面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3 进一步推动连云港茶叶出口的对策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连云港茶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在品质把控、品牌塑造、营销创新等方面都需要下大力气。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茶产品的出口是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同时对于茶叶生产与制作在科技创新、质量监控与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进一步完善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宏观引导职能。应当由市政府牵头,连同包括连云港农业委员会、连云港茶叶协会、连云港检验检疫局与商务局等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提升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服务意识,通过制定中长期的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最终目标是要确保产品生产有统一规程,产品质量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产品包装有鲜明特点,产品营销有多渠道平台。

第二,针对茶产业无领头企业的窘境,在连云港茶叶协会引导下,加上茶农的自发组织,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在逐步增多。接下来应当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变革之下,进一步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集中各方资源与优势新建高标准茶园。同时通过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骨干茶场加大科技投入,突破自然环境的制约,做到茶园种植集约化与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与产业化、销售品牌化与国际化。

第三,进一步深化文化元素在连云港茶叶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的影响力。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对制茶技艺的经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在产品销售环节,将云雾茶自宋朝巅峰时期以来的发展历程与此后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作为宣传要点,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在品茶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份有别于其他茶品的文化内涵。

第四,充分发挥连云港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连云港共建成3个全国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个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示范基地超过了30个。产品涵盖蔬菜、泥鳅、紫菜等多个品种,成为江苏省拥有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基地)最多的城市。接下来,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积极就茶叶生产与出口推行类似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充分根据国际茶叶市场发展趋势,完善示范区内的生产标准,以减少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产品的质量声誉。

第五,2017年,连云港市被认定为我国农业部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单位。连云港市可以借助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势,利用试验区内一系列优惠政策,与国外经营者积极展开茶叶科技园的国际合作,充分根据国际市场茶叶生产的相关标准,改进当地茶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吸取国外茶叶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经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合作者现有的多种国际营销渠道,节约市场营销成本的同时,利用更多的机会提高连云港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与产品知名度。

第六,进一步拓宽茶产品的国际营销平台。每年除了组织茶企参加各国国际食品展等重要国际展会以外,应该以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作为连云港农业对外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主动走出去宣传到积极引进来交流。同时与连云港其他产业,如旅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有机结合,让国外的茶产品潜在合作者与消费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连云港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优势。

总的来说,连云港茶叶无论是在茶品差异与品牌建设,还是在产品包装与营销推广,乃至文化传承方面,都与其他茶种与品牌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产品,随时科技水平的进步,加上国内外市场饮品消费趋势的变化,茶产业可以为连云港市外向型经济的高质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连云港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香喷喷的茶叶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