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2019-01-07 00:3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茶乡名村浙江

郭 雨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1300)

引 言

浙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这也使浙江产生了许多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自唐代以来,浙江茶叶便已成为皇宫贡品,皇帝及达官贵人等都非常热爱品茶,这也使当是的茶叶产业变得日益兴盛。除此之外,我国首部茶书《茶经》也来自于浙江,首座贡茶院则位于浙江长兴。至宋代起,为了更好的进行茶叶贸易,浙江还建立了许多用于交易茶叶的场所,其中尤以玉山古茶场最为出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也在18世纪开始正式作为一种特色商品来进行对外贸易。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还是浙江省委书记时,更是亲自到美丽的浙江茶乡视察,并通过《世界茶乡看浙江》描绘了浙江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壮阔场景。现如今,在浙江茶乡,茶产品已成为其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其也是开展山上浙江建设、发展山区经济战略的重要载体。为此,对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及空间布局开展深入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 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情况

在浙江茶乡,有着许多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村,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高演村、丽水市松阳县的吴弄村、湖州市安吉县的障吴村、开化县的龙门村等,以下便通过介绍这些历史文化名村在茶产业上的发展情况,以此说明浙江茶乡的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情况。对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高演村而言,其最为出名的茶品是金奖惠明茶,该茶出产于当地的惠明山脉,当地有着充沛的雨量,常年云雾弥漫且森林葱郁,自唐朝以来,当地茶农便开始种植惠明茶,时至今日已经超过1200余年,而且,惠明茶在南宋明期更是成为皇帝及诸多达官贵人日常饮用的重要贡品。正是因惠明茶的品质优良,在文化底蕴上非常深厚,使其成为诸多知名茶产品中的一朵“奇葩”。对于丽水市松阳县的吴弄村、下阳村、横樟村以及靖居村,则主产银猴系列的龙剑、山兰、香茶及白茶等名茶,这些茶品的品质优异,回味悠久、绵延,这也使银猴系列茶品成为诸多茶品中的一大瑰宝。在2002年,银猴系列名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在2003年荣获全省名牌茶品。在浙江省的安吉县障吴村,该地出产安吉白茶,因安吉白茶的产地位于天目山山麓,这也使其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其成茶外形细紧,颜色如玉霜般通透,且光亮油润,叶肉玉白、汤色鹅黄,相比于普通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要高出两倍以上。在部、省市级名优产品评比中,安吉白茶更是多次荣获金奖。对于开化县的龙门村来说,其龙顶茶产地便位于当地的开化县,并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园,有着龙顶名茶之乡的美誉。该产地出产的龙顶茶在外形上紧直挺秀,香高持久,匀齐成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干茶色绿、叶底鲜绿与汤水清绿,1631年,明崇祯皇帝将龙顶名茶列入贡品,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化龙顶茶在多次参加国际农博会期间经常荣获“国际名茶”的赞誉,而我国则将其列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在浙江省也同样是一大名牌产品。由上述几个村落的茶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浙江无愧于“茶乡”之名,在浙江省多地盛产的优质茶品享誉中国,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与青睐,由此也说明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在茶产业发展上处于良好态势。

2 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虽然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仍旧有一些问题存在,要想使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茶产业得以更好发展,使茶产品真正能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就必须要分析其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以此实现对浙江茶乡茶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2.1 生产劳动力问题

现阶段,在浙江茶乡的许多历史文化名村中,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大多数为老人、小孩和妇女,在其年龄结构上偏向老龄化和女性化,而且这些茶叶生产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优秀的商业人才及生产人才非常缺乏。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高演村为例,当地的长居人口只有原来人口的2/5左右,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此问题,是因为务农的收益比较低,这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向城镇转移,再加上农村的上学条件较差,为了使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需要走出农村,这也迫使许多老人和妇女留守于家中,从而使茶产业的生产只能由妇女来负责。

2.2 品牌化推广问题

现阶段,市场上的茶叶产品很少能形成品牌化,而且茶产品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品牌管理与保护,在市场中存在的经营主体主要以小户居多,而这些经营小户也没有和当地的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关联,这也造成茶叶合作社功能无法得以有效发挥出来。目前来看,市面上的茶产业经营主体大多数都是微小企业及茶农,而经营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却非常少。我国在2017年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只有西湖龙井成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而在2017年我国茶产业百强企业中,位于浙江茶乡的茶叶经营企业则只有四家,而在浙江茶乡中,基本家家户户都种植有茶叶,茶户数量高达18余万,其中将近85%都属于小户茶农,并且只对一季春茶进行生产,大部分都是处于简单的初加工或直接将茶青供给给生产大户。由此可见,浙江茶乡文化历史名村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产品的品牌化推广问题,成为限制当地茶产业推广中面临的迫切问题。

2.3 标准化执行不到位,产业转型不彻底

就目前来看,浙江茶乡文化历史名村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茶文化上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却并未充分执行生产标准化,更没有形成具有智慧化特点的现代化生产体系,在茶叶经营中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这也导致文化历史名村的文化底蕴无法被充分发掘出来,茶叶的保健作用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文化历史名村中的茶农不具有较强的生产标准化意识,使其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再加上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上较低,进而对茶叶新技术的推广造成了很大影响。并且,在大多数的小户茶农中,并未有效的利用自动化生产体系,这也使其在茶叶生产中无法有效规避自然冻害,更没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茶叶产品的质量追溯和生产之中,大多数茶农仍旧采取传统的营销方式,从而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除此之外,在茶叶的一产、二产、三产转型中并不彻底,对茶叶进行精制加工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每逢夏季和秋季,茶叶在采摘后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利用,而且整个产业功能上在供给上也非常匮乏,无论是服务产业还是茶文化创意,都没有使其自身态势得以有效彰显出来。

3 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产业化发展与空间布局

3.1 产业发展需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在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在产业发展格局中将“一带一路”这一倡议融入其中,以此推动浙江茶乡的茶产业发展,使其能够进一步扩散至全国乃至全世界。茶叶生产场需要对全球市场的茶叶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对茶产业进行积极的升级和转型,使茶产品具备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强的竞争力。作为政府,则需侧重于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对企业进行适时的引导,以确保其产品结构及贸易模式能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此,需要采取两个举措,首先,浙江省需要和国际进行密切的合作,使历史文化名村的茶产品能够走出国门;其次,需要对历史文化名村的茶产业精深加工能力进行不断提升,使茶产业链能够进一步延伸,从而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依据浙江省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预计在2020年,全省具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将达到10家以上,并且企业产值也将超过上亿元,而对原料茶的年综合利用率也将达到100000t,并且对比2015年,对夏季与秋季采摘的茶叶利用率也将高出20%以上。

3.2 强化产业品牌管理与品牌塑造

在浙江茶乡的历史文化名村中,需要对其名茶产品的品牌进行鼎力打造,以此推动全省茶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与建设,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实现对茶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并重点将名村茶产品作为核心来进行培育,将安吉白茶、龙顶茶、白猴香茶等作为区域性品牌,而龙井则作为浙江茶乡的主导品牌。通过区域品牌和主导品牌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实现对母子品牌体系的有效构筑,使浙江茶乡在茶品牌格局上能够以地理标志作为划分标准,将产地区域作为发展依托。政府则需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明确公共品牌、管理制度、标准体系的完整,经营主体与产品有多个的发展思路,对茶产品利用品牌保护机制来进行发展,并以该机制为纽带对茶产业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实现产业集权,通过政府、种茶农户、企业的共同努力,以此实现对品牌形象的深化建设,进而提高品牌的宣传范围,使企业品牌与区域公共品牌能够得到协同发展,进而使茶产业效益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3.3 采取文化兴茶,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茶乡需要做好历史文化名村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建设,对文化兴茶战略进行积极的实施,通过对文创艺术聚集区、茶文化体验区、茶园风光观赏区、户外运动休闲区以及茶叶电商集散区等进行重点的打造,使浙江茶乡能够呈现出三产融合、六茶共舞的全新格局。通过明确一叶一产业、富裕一地的发展思路,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积极的践行,使茶产业能够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美丽乡村服务。通过对茶产业及其文化产业进行推进,并开展各种茶事活动,积极培育茶艺技能类人才,促进国际之间的茶艺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并对茶文化活动进行积极的参与,以此确保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的茶文化及其茶产品能够走向世界。

3.4 认真做好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育工作

我国需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农业农村发展作为优先部署对象,对浙江茶乡中的新型职业茶农进行大力培育,同时对现有的农技队伍进行强化建设,确保茶产业发展能够实现营销、科技与文化这三者的并重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中的茶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对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新培育,另一方面则需通过各大院校来对茶叶专业人才进行积极培育,将人才引入到龙头企业之中,以此加快茶叶的科技创新。最后,还要对三农管理干部队伍进行大力培育,使其能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浙江茶乡而言,要想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对茶产业链的合理空间布局,就必须要在产业发展中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产品品牌管理与品牌塑造,采取文化兴茶战略,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并认真做好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文化名村中的茶文化及茶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进而使全面提高浙江茶乡历史文化名村中茶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茶乡名村浙江
茶乡的夜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Mother
Task 2
城乡统筹视角下茶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陈承宝长
请到布依茶乡来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