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群体特点及对策探析

2019-01-07 00:39刘佳昕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偏远地区贫困生状况

刘佳昕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19)

我国教育发展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心理状况,近些年来陆续出台多项关注政策,通过各项政策的推出帮助贫困生心理、学习等多方面共同发展。面对高校中的特殊教育请帖,政府等相关部门除了加强对学生经济方面的救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教师、同学的关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 城乡差异水平导致经济教育失衡

我国发展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要目标,但部分偏远地区仍然处于经济落后阶段。随着中国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偏远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明显,不但生活环境贫困,偏远地区学生受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学资源的落后,导致偏远地区学生就读高等院校的机会更加困难,经济水平教育水平都是限制学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但偏远地区学生仍然自强发展考入高等院校,学生获得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高校都会存在贫困学生群体,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学生群体,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心与学习状况的关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2 高校关注贫困生群体

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推动了高校的基础办学措施,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增加了学生招收总数量,贫困生群体占比例也逐年增高。国家为帮助贫困生继续学习目前已生成了一套相对健全的贫困资助体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高校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殊情况减免学费等多项政策,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帮助学生完成高校教育,在政府与学校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国贫困生教育资助体系已取得明显成果。各项资助政策仅在学生的经济角度下减缓了学生家庭压力,但是高校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的发展。因偏远地区教育文化发展的理念差别会使得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文化状况与现如今的教育理念发展有所差异性,很多学生都是因为缺少学校与周围高校对其关心与心理疏导,最后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放弃学业。高校的经济资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帮助树立学生积极成长心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3 关注高校贫困生生活状态

高校贫困生具有勤俭节约,学习刻苦等多项优良品德,当学生获得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后会额外珍惜。但部分学生会因为城市生活与与其生活状态格格不入而处于尴尬局面,若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学校的疏导,很容易会产生自卑心理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当学生的生活充满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学习状态。当学生对前途处于迷茫或悲观的状态下,很容易会造成人际交往障碍性。当高校学生面临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双重负担下,会对学生学习状况产生极大影响,无法对自我价值进行正确认知,严重情况下会因消极心理状态发生违法违纪事件。在高校所发生的案件中,若主人公为高校贫困生,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疏导而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学生若长期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会降低其学习的动力,高校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发展,教师在完成日常授课任务后,要主动关心学生课下发展状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发展。学生在学习时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过程,通过不断得到心理认同从而激励学生正确发展高校贫困生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差,英语周围学生过大的差异性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信心无法得到自我认同。学生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也会因错误估计自身实际价值而制定过低目标。若学生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发展,很容易对学生思想做出错误引导,从而去阻碍学生追求更高发展的思想价值与实现人生理想。

偏远地区的教育程度与高校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学生面临中学学生身份到大学学生身份转变期间,会面临学业上的压力。学生通过高中努力学习进入大学,但却在大学课程学习时会因学习接受程度不同而影响学习成绩,很容易降低学生自信心。学生无法及时完成身份转变,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状态,都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如果学生在大学发展中无法制定发展目标则会处于迷茫阶段。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具有更多文化特色的相关活动,在偏远地区教育最主要的是加强学生的知识培养对于学生的文化特色教育发展却有所落后。在社团活动与文娱活动中,因学生对该项技能的不熟悉,使得其无法参与群体活动中,因心理负担无法开口求教,各方面原因都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若未积极参与群体活动,无法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长期发展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从综合素质教育发展也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4 高校贫困生群体救助对策探析

4.1 高校贫困生群体经济救助发展

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要做进一步完善,通过增加救助渠道来减缓学生极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并明确各类奖学金的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勤工俭学是学生解决经济问题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高校的资助体系应增加对学生勤工俭学的岗位提供,再增加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为基础,扩大学校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资金资助与岗位提供。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勤工俭学助学库,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不同高校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对学校资助体系做不断的完善与政策性改革,在不断的探讨研究中,建立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状况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4.2 高校校园环境和谐发展

高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要注重营造校园环境和谐发展,随着社会时期发展阶段的不同,现如今高校教育的工作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独特性。高校的教育工作在尊重学生人格独立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心态,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做出及时疏导。高校在资助贫困生时,要以尊重贫困生尊严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救助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素质能力的提升。

4.3 注重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关注

高校各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档案收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提高高校工作处理效率。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积极发展,并建立贫困生心理状况数据档案,通过数据的收集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发展。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室不单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养成,更注重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职场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发展。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发展问题中差异性的不适,要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个人素质综合性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论

高校承担对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心理问题的内容发展。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时除了通过相关政策加强对学生的经济救助,更注重的是学生心理状况发展情况的关注,当发现学生心理发展有所问题时要做及时疏导,教师通过引导的身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并以自身为代表加强自我能力的提高,树立榜样发展的力量。

猜你喜欢
偏远地区贫困生状况
高海拔偏远地区农村电网电压质量问题分析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偏远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有效性研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吉林省偏远地区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困境问题研究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安全感,你有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