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本土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9-01-07 00:39王莹莹张晓然刘世倩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

王莹莹,张晓然,刘世倩

(衡水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衡水 053000)

引言

伴随语言交际活动日益频繁、语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得到学者与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要求及教育大纲等出台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各个层次英语学科教育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是学习者综合素质培育的关键性内容。诚然,英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学生语言能力培育、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息息相关。然而,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但呈现在锻炼其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文化精髓,而且也呈现在培育其传播与宣传本土优秀文化的能力层面。地方高校本土文化多根植在当地民族聚居地,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呈现出民族特殊的精神与性格,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与国家传统文化一脉相传。国家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传播地区本土文化的重任。学生唯有在既理解西方文化,也了解祖国文化及本土文化的前提下,高度注重本文文化相关内容的语言输出,才可真正有效真开跨语言交际。在此环境下,口语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1 本土文化概念

本文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文化是诸多文化历经本民族思维方式及习惯沉淀而生成的产物,是重新阐释的文化,且具备纯粹性、独特性以及民族性,是本土独创的文化形式,亦是国家传统文化整合发展而衍生的新的文化形式。伴随地域间存在边界的模糊,本土文化不再是以往的绝对本土化,而是渐渐融入国际化环境与范畴中,现已成为国际化的基础构成部分。然而,国际化对本土文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化不仅能大幅度推动本土文化创新以及发展,而且也会导致本土文化自我更新能力与内涵渐渐模糊和丧失。对于本土文化的解释,学术界存在诸多声音,如本土文化即由本土少数民族一同构成的文化;本土文化并非局限在经典,还应涵盖乡土的与地方的文化,但美育理论及实践对于这一层面较为忽视;本土文化即个体或者群体在成长过程当中,能够影响其价值观、思维及知觉等产生的文化环境,而这一环境可大可小,可是一个民族,或是宗教、学校、家庭。

2 本文文化渗透到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文化传承及传播,而跨文化交际则是把地方本土文化充分传播到国际舞台当中的纽带,同时亦是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重要环节,以此来实现双向交际的目标。我国地方高校在实施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工作中,对于传播本土文化的忽略已经渐渐导致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受到负面影响,致使国家优秀文化难以获得有效传播。现阶段,在西方文化主导国际化进程当中,地方高校应明确传播与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文化作为民族生存及发展的灵魂,祖国本土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具备十分显著的文化特色。地方高校作为传播、传承本土文化的主要阵地,若在英语口语教育中忽略本土文化导入环节,便是导致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层面逐步趋于西方化。因而,地方高校应强化在口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内容的输出,深度且系统化地讲析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促使学生们掌握国家文化浓厚的内涵,并提升个体创造力,明确积极的民族使命感、人生观及价值观。

3 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本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在大学英语口语教育研究层面,始终夸大西方文化对于英语内容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导致多数地方高校对于跨文化当中所涉及的文化理解相对片面,造成本土文化导入及传播始终未受到关注。具体呈现在:地方高校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安排层面,关于地方本土文化及国家文化的课程与课时较少,导致其他触及文化内容的相应文件较少,比如英语教材大纲和人才培育计划等等。在课程安排层面,国家对于目的语国家文化有关课程设置的相对普遍,譬如英美概况与英美文化等课程。基于本土文化传播而言,在课程安排层面也仅有部分重点高校才会开设。并且,我国地方高校在英语教材选择层面,教材内容触及本土文化的较少,多数均以介绍、讲解英美等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作为主要内容,导致学生们触及本土文化机会逐渐减少,进而发生多数大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相应知识掌握不足的现象。另外,我国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多数学生准确应用英语语言表本土文化的水平也较低,即使其中包括部分优秀学生,但是也难以有效、正确运用英语语言传承、传播本土文化。而且,当前多数大学生较为喜爱西方国家节日,对于祖国传统节日所表达出的热情不足。同时,尽管多数大学生均可流畅地朗读西方文学经典著作,但是真正熟悉国家名著的学生十分稀少。由此可见,现阶段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本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已逐渐突出。

4 强化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传播的对策

4.1 设置呈现本土文化特点的教学内容

本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构成内容,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应和目的语文化教学并重,口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片面性和单一性应得到明显改变。英语教师可将具备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化知识导入课堂,采取英汉与汉英的双向阅读及翻译方式,强化学生们笔译、口译以及口语能力。在课程教案设置、课堂探讨以及课后作业等步骤将本文文化合理导入其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可设计导游口语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基于本地注明景区与美食等展开口语活动,再选派学生饰演英语导游加以介绍。而在综合英语课当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介绍本地标志性建筑、历史人物以及民俗民风。除此之外,还可增设以英语为主讲语言的本土文化选修课程,也可组织教师进行英文主题讲座,为学生们充分介绍地方文化以及地方史志等内容。

4.2 组织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群体入校开始,地方高校可针对学生们展开本土文化内容教学。首先,地方学校可创建本土文化主题展览馆,在馆内陈列具备本土文化特点的模具或者物品,呼吁学生积极报名义务讲解员工作,并通过英语为他人介绍地方风土人情,还可组织学生们开展导游英语训练,在重大对外活动期间,为活动组织方举荐志愿者。其次,学校还可组织以本土文化作为题材的英语导游竞赛、口语竞赛等,激励学生们深度发觉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学生们用英语来表达地方本土文化的水平。再次,教师可组织学生们深入农村与景区体验与调查当地民俗文化,并为其布置调研报告撰写的任务,在课堂中教师可选择报告质量和水平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中用英语概括其报告内容与参与活动的心得,从而在提升其口语能力的同时,深化其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最后,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协作展开相应科研立项与学术研究,如对于本土文化和英美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民族方言和英语发音的比较研究等。唯有创设具备浓厚的本土文化怒特征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才可在无形之中为学生们输入文化内容,使学生自觉传播本土文化。

4.3 在评价体系中纳入本土文化能力测试

评价体系当中的能力测试作为充分呈现教育工作实施状况的高效手段,长时间依赖,国家教育部门设定的英语测试均重点呈现在学生群体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的检验,这一能力测试导致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学习形成错误认知,其认为英语学习仅是了解与掌握语言的实践过程,针对英语知识、技能学习并不具备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同时,多数企业在员工招录工作中,将能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视作考量其英语能力的指标与录用条件,继而导致学生们过度注重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为其产生的功利性。因而,若想在源头上优化英语口语教育中本土文化内容的缺失现象,应在多维度发力,在各级测试当中添加关于中西方文化内容的考评,渐渐运用文化交际的理论评价替代以往知识记忆。

4.4 培育地方高校本土化英语师资团队

在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中传播本土文化过程当中,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知识传授以及学生技能培训的导师,亦是本土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唯有教师自身拥有深厚的专业技能,把握充足的本土文化内容,才可在口语教育中科学导入本土文化内容。首先,教师应自我提升。教师可经过自学,不断延展专业知识,强化英语基本功,丰富自身本文文化知识储备。还可借助科研项目申报,发掘与整理本土文化内容。其次,地方高校可与国家重点院校建设口语训练机制,从而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访学以及培训机会。

4.5 树立科学的跨文化交际观念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深化,使得多数国家交际愈发频繁,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群体均开始明确英语学习的本质目标在于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地方高校提出清晰的要求,在口语教育中不但要强化学生们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育,而且还应重视强化其对于语言的应用水平,帮助其明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正确应用英语展开跨文化交际活动,平等客观面对西方文化,并消除对于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偏见以及对于本土文化形成的优越感。另外,在明确科学的跨文化交际观念后,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把握更多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表达地方本土文化,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价值观念与历史文化,进而实现双向交际目标,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不但应面向所有学生输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而且还应注重本土文化的导入。在英语口语教育中忽略本土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导入,对学生发展及教育效果提升均具备不利影响。为转变这一现状,采用必要举措是大势所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教育对于本土文化传播及传承具有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唯有在口语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元素,切实培育学生们本土文化亦是,强化其运用英语传播及推介文化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本土文化传播及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两块磁的交际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