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2019-01-07 00:39吴小琴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费曼精华读书

吴小琴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0)

1 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日本作家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指出:阅读能力指的是通过大量读书培养出来的对事物的理解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简而言之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与人的本质有关的重要能力。

1.1 阅读能力能影响一个人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书本内涵,进而无法理解性记忆知识,更不能将知识内化。阅读不多的人,背景知识储备少,无法与阅能面宽广的人进行对话。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听明白和看明白别人所说和所写的东西。表达和人际沟通是输出的过程,而阅读是输入的过程,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强,输出时更能让对方清晰地理解他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逻辑思维清楚。所以,大量阅读,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2 阅读能帮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索未知的世界

当学生遇到从未学习过的新概念,他会搜索脑海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新概念与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进行碰撞,形成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存在大脑里。今后遇到更多的新概念,再调用大脑储存进行理解。这类阅读理解性训练得越多,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越强,自学能力就越强。

1.3 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让学生更加理性、自信、思维敏捷

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中指出:“阅读会提供‘人际关系网’,通过阅读不同的著作,我们如同与各位作者面对面交流,他们会带来不同的故事或者思想,开阔眼界;阅读可以唤醒‘暗默性认知’,书里所说的感觉自己曾经有过,自我形成肯定;阅读能培养‘三思而后行’的能力,阅读得越多,判断事物时考虑得越多。”优秀的作家成了学生的虚拟世界的朋友、老师,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影响,学生的眼界会变得更宽。学生能在书中找到共鸣,获得理解,增强自信,好的书籍会指引他们积极向上,拓展自我。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建立阅读系谱,思考事情不再单一,学会联系思考,进而深入思考再做判断。

2 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无法理解和讲述书中精华,因为他们仅停留在“读”的层面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得津津有味,可读完后,回忆书中的内容时,却什么也说不上来。这是因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太弱,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太少。阅读是一个多层次的阅读行为,先是读、吸收,然后是理解、归纳,最后是记忆、总结、提升。当我们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读”这个简单的层面时,大脑并没有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归纳总结,导致我们阅读所获的知识转换率不高。我们每读一本书,要形成一个习惯,读完之后,能够总结出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整本书的中心,也可以用一两句话讲述章节和书的主要内容。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读完一本书,你的朋友问你这本书写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无法回答朋友的提问,那你便需要重新阅读这本书的内容。

2.2 学生不知道如何用书中的精华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会活学活用

学生倾向于阅读“轻松”的书,比如体验类的网络小说,资讯类的杂志报刊。不愿意读“困难”类的书,比如知识类的关于经济、法律、历史方面的书,还有提升思维方式类的关于哲学、心理、管理方面的著作。在阅读过程中,他们觉得没什么障碍,自然思考能力不会得到增长。阅读“困难”类的书,虽然有障碍,但你会想办法去理解书中的精华,消化书中的精华,久而久之,你的阅读能力就会提升。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应该去读相关的书籍,在书中找到答案,再去学习生活中去尝试解决问题,再遇到问题,再回到书中,与优秀的作者对话,直至完全解决问题。李嘉诚的读书办法就是只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3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3.1 演说家冠军刘媛媛的独家阅读方法——五个步骤一个工具

笔者参加了刘媛媛网上付费节目《媛创“早读晚思”读书会》,每周共读一本书,每天听一本书精华音频,受益匪浅。刘媛媛重点讲解了她独家阅读方法——五个步骤一个工具。第一步骤,通读摘要;第二个步骤,梗概评价;第三个步骤,剔出骨架;第四个步骤,重点精思;第五个步骤,行动计划。一个工具即读书笔记。

阅读共分五个步骤。第一步,通读一遍,标记整理。先记录作者、书名、出版信息,然后开始通读,边读边标记你感兴趣的内容,在有感想的段落旁写上自己的心得,第一时间记录下来。阅读电子书的同学可以利用kindle、蜗牛阅读、豆瓣阅读等工具进行在线标记。用指读法提升阅读速度。第二步,写出梗概,评价全书。读完书后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本书讲了什么?这本是如何讲的?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如何?写出梗概即是用简洁的语话讲述书中的主要内容。评价即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记录下来。

第三步,抽出骨架,画出脑图。学会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比如整理全书的目录,用一句话概括导图中最小分支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梳理全书脉络的过程。第四步,把握重点,熟读精思。找出书中精华核心观点,训练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假想教学、层层分解和联系实际消化重点。假想教学即以教为学,将你所学的内容用通俗的方式讲出来,如果讲不去,再去学,再讲,直至假想的对方能听懂。对于很难复杂的叙述,层层分解为篇、段、句、字,哪个环节出现障碍,就去解决。对书中的核心概念,通过举事例的方式来理解。第五步,列出行动计划。重新阅读自己作的笔记,对于某一部分如何自己要做到,应该如何做,写下来去实践。

3.2 物理学家费曼阅读方法——如何阅读专业书籍

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妹妹过14岁生日,他送给妹妹一本大学天文学教科书,并教她这样读书:“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全能读懂为止。”费曼的妹妹用这种方法读到书中第407页时,看到了英国女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球光谱,从此她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后来真的成为了有名的天文学家。费曼读书法是解决专业问题的利器。一本几百页的专业书,用费曼读书法反复阅读上百遍,遇到不懂的问题想办法弄懂,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这个学习方法虽笨拙,但对于攻克专业知识却十分有效。现在的学生缺乏这种持之以恒的读书方法。郑板桥曾说过“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如果攻克了阅读中的困难,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持续阅读下去。

3.3 哈佛博士何江的图书索引法和挑刺阅读

哈佛博士何江在《十点课堂》付费栏目《普通人适用的超实用逆袭法》中谈到哈佛大学写作中心主任曾教给他的“图书索引法”。拿到一本书时,先翻看书的目录,大致了解本书大体内容是什么。再在书的扉页中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我们才能了解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书,能快速分辨此书是否值得读。接下来,看书的推荐语,大致了解第三者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将这些评语记在脑海里,当你阅读完此书后,对比一下是否会有相同的评语。此法能帮助你学会评价一本书,也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书的内容。然后,需要读书的前言,前言包括了书的内容简介、成书背景等关键信息,阅读前言,你能快速知道一本书的概况。在了解了书的基本信息后,可以按自己的节奏,逐章来阅读。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索引图在脑海后,你的大脑事实上就成了一个移动的图书馆。

带着挑刺的心去阅读。假设你是写书评的人,为了品评这篇文章,你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作者写了什么?如果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书的内容,我该如何讲述?作者是通过什么形式来阐述书中的观点?论点论据是什么?论证合理严谨吗?有任何不合逻辑的地方吗?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有过怎样的观点?这本书的内容有任何新意吗?如果你觉得这个作者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好,又不好在什么地方?带着思考去阅读,会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长期积累,阅读速度会提升,阅读深度也会增加。

猜你喜欢
费曼精华读书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特立独行的费曼
费曼学习法视域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探究
“精华”之说欠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费曼的“滑稽”沟通
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