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视角下我国茶文化外宣策略研究

2019-01-07 00:3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文化

杨 淼

(运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山西运城 043800)

引言

对外宣传日益增加的大环境下,若延续传统茶文化翻译,将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影响其作用发挥。基于此,我国茶文化翻译应主动删减与外宣翻译不相适应的内容,以达到彰显文化价值、提升外宣翻译影响力的目的。

1 翻译视角下我国茶文化外宣可行性

外宣翻译相较于其他翻译行为而言存在一定特殊性,无论是政治色彩还是战略价值均相对显著,故构建可行性策略进行茶文化翻译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的是,茶文化外宣翻译以信息为导向,既受文化差异影响,亦与我国茶文化相对复杂相关,是外宣翻译重要需求。

1.1 文化差异

外宣翻译价值显著,影响深远,是对外传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所谓对外传播,就是国家与文化系统以加深信息接收国对所需信息获取与理解、端正其态度、增强其合作欲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获得国际合作为主要目的结合自身实际对其他国家与文化系统所贯彻落实的信息互动活动。对外传播影响力着重突显了外宣翻译必要性,处于良好发展势态下,对外宣传所面临问题集中于文化差异。从茶文化层面来看,虽然东西双方均提供茶饮品,但时代的不断更迭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定程度上促使区域茶文化产生显著位移,因而翻译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只能朝着趋同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进行茶文化外宣翻译时,需充分关注外宣内容,适当增减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茶文化翻译与对外宣传翻译要求的适应性,提升我国文化综合实力、推动我国茶文化传播。

1.2 茶文化相对复杂

我国茶文化起源于神农氏,历史悠久,漫长发展中形成了差异化形式的茶音乐、茶绘画等,有效丰富了茶文化内涵,基于此,茶文化所发挥作用日益显著,成为传统文化重要内容,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文化主要标签。而站在外宣翻译层面来看,此种文化相对复杂,因为外宣翻译难以全面保障茶文化翻译效果。面对文化的复杂性,茶文化翻译应在延续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主动删减与外宣翻译不相适应的内容。当然,翻译时可能性促使茶文化文化欠缺,面对这一问题,应不断丰富翻译内容,提供翻译说明,以实现外宣翻译,所以,关于我国茶文化相对复杂的问题应提高重视,借助信息论构建相应解决对策,以有效增减外宣翻译,为对外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1.3 外宣翻译重要需求

宣传多以日本词汇为主,很少涉及我国本土用于,这就说明宣传词汇是外来词汇。受我国国情影响,宣传不局限于外宣,还包含内宣,此两种宣传差异之处在于主体不同,其中外宣主体多指外国友人,非我国居民,所以翻译过程中应高度关注被宣传者习惯风俗与接受能力。如上文所述,茶文化较为复杂,不得不采用相应策略进行翻译,若直接走出国外,将茶文化直译于国外,将难以预估其结果,更别提理解其结果。从现实层面来说,该种结果有违外宣翻译原则与目的,外宣翻译主要目的在于传播本土文化,使更多国家与群众认识与了解到我国优秀文化。可见,外宣翻译政治色彩明显,战略价值显著,所以结合实际增减茶文化与外宣翻译目的相适应,有益于提升外宣翻译效果。受茶文化性质、翻译视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宣传应全面落实外宣,通过多种因素相结合方式实施对外宣传翻译,这不仅与文化翻译要求相适应,而且也是外宣翻译的重要需求与必然趋势。

2 翻译视角下我国茶文化外宣现存问题

2.1 译名方面

我国茶文化翻译既需要文化部门的支撑,亦离不开茶企的帮助,二者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占据茶叶市场,提升茶文化地位。但翻译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对茶文化翻译部门组织有所忽视,经常性发生多译问题,就业铁观音为例来说,国际市场中该译名就存在显著多译问题,如Tie Kuanvin、TieGuanvin等,从而影响了国外友人在我国茶叶、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甚至导致他们形成错误认知,盲目的认为茶文化仅仅是品种差异的茶叶,即便深层次辨别,也难以发现其在口味、形状方面的差异,因而误以为我国茶产品是生搬硬套其他国家茶产品的产物,不愿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关注我国茶产业,更别提助推我国茶文化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茶文化面临译名不统一问题,增加了我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互动困难,当国外友人向我国群众提及茶叶品名时,我国群众往往感到迷茫,对其所提及的茶叶品名无从理解,进而形成我国茶叶没落意识,认为我国茶产业发展与我国茶文化传播滞后。

2.2 人才方面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均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专业理论亦较为丰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英语人才。据调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选择英语翻译工作的毕业生不足40%,其中选择外宣翻译工作的毕业生更少,实际人数不足10%。外宣翻译在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是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翻译者提出较高要求,即翻译者除了需要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包括翻译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基于文化、政治等信息获取与认知进行茶文化认知与翻译。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翻译人才相对欠缺,外宣翻译队伍整体素养相对较低,存在大量翻译问题,对茶文化外宣翻译与我国传统文化创新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对此,组建外宣翻译队伍,使外宣人员对茶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使翻译人员对茶文化外宣翻译形成高度重视,并不断充实自己翻译能力与职业素养,是翻译视角下我国茶文化外宣应长期努力的方向。

2.3 内容方面

茶企的中文宣传材料,特别是茶企在网站中的公司简介,内容的篇幅通常都比较大,同时内容也是利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介绍的,重点没有突出显示,大部分也都是表面的套话,喜好展示出各种获奖证书,往往还会添加几个口号性质的宣言。而英文企业的宣传资料通常都是将树立企业形象为重点内容,从而用客观的语言传达出有效信息。茶企在对网站宣传材料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大部分没有对中西方宣传材料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处理,通常都是生搬硬套,从而降低了外国消费者的阅读兴趣。无法实现宣传的目的。同时将茶企所获得的各种奖励翻译成英文内容,就会显得十分冗杂,不但不能够得到海外消费者的支持,同时还会引发他人的反感情绪,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3 翻译视角下我国茶文化外宣合理策略

3.1 规范译名标准

宏观视角下的茶叶译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茶产品推广,换言之,茶叶译名是我国茶产品关键影响因素,不局限于固有形式的茶叶译名虽然形式多样,但不利于茶文化内涵深化与茶产品影响力发挥。所以,茶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需制定系统化组织架构,并借助组织架构优化与规范茶叶译名,突显茶叶文化性质的同时彰显茶文化丰富内涵,同时茶企需做好茶叶名称分类与印刷工作,合理划分茶叶名称并逐类印刷于译名下方,为顾客了解茶叶类型与特征、为国外友人理解我国茶文化背景提供便利。另外,从茶叶翻译角度出发,翻译人员应在了解与把握国家文化性质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文化概念、内涵表述促国外友人茶文化认知与认可。在我国,铁观音是名茶,翻译时既要考虑铁观音本质特征又要将之与我国神话人物相联系,借助文化彰显中国茶叶文化历史,从而达到促进我国茶文化外宣、提升国外友人对我国茶文化认可的目的。

3.2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茶企要想提高网站宣传效率,首先应该重视翻译人员的培养,提高翻译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才能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翻译人员对于茶文化了解不足,茶叶从生产、采集、加工、再到包装发售,其中原理和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假如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掌握,就不能将宣传资料的原意准确表达出来,从而影响了茶企的推广战略,对茶企出口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该重视茶企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个高校当中,高校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场所,为此应该科学调整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设置一些和茶文化相关的课程,并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外宣岗位锻炼的机会,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以理论巩固与实践锻炼促学生适应力发展,不断壮大外宣人才队伍。另外,外宣翻译是系统化工作,既与国文化密切相关,亦关系到政治知识应用、经济知识应用,这就决定了相关部门应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主动深入英语教学,以校企合作促翻译人才学习与锻炼,开阔翻译人才视野的同时提高翻译人才茶文化外宣翻译技巧,增强翻译人才茶文化外宣翻译水平;通过跨学科领域分析制定符合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体制,构建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外宣翻译教学体系,促使翻译人员全面提升翻译水准。

3.3 使用灵活的翻译方式

茶企的网站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主要是为了让国际上的消费者能够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茶文化,从而提高中国茶企的知名度,让茶文化传播出去。因此在翻译茶企的网站资料过程中,应该以国际消费者的认知需求为核心,根据翻译材料的差异,灵活使用省略、减译、意译和直译等方法,根据外国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实现网站宣传的目的。在茶企网站宣传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翻译方式就是直译。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外国人的信息需求,符合外国的思维习惯,有时应该对中文参考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通过省略和意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比如下面这段宣传资料中,健康有机茶从2006开始连续六年赢得了广西的春茶节大奖;在2011年首次参加全国性的中茶杯大赛,获得了三个特等奖。原材料中所涉及到的茶所获得的奖项名称和次数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十分陌生。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忽略其中的具体信息,仅将产品多次获得国家级以及省级奖项的内容翻译出来。这种表达方式也更加满足英语的交流习惯。英语中经常出现长句子,重视主谓关系,而汉语使用短句比较多,重视表达中心含义,因此在对茶企网站宣传资料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应该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式,让翻译过来的内容能够尽量满足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茶文化人文思想丰富,发挥影响力显著,实施茶文化外宣翻译是必然趋势。但现实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外宣翻译存在一定问题,如翻译人才发挥作用薄弱、译名不统一等,对我国茶文化发展及外国友人茶文化认知起到了约束作用,所以针对茶文化外宣翻译现存问题探索针对性策略至关重要,以促进我国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文化
《茶叶通讯》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谁远谁近?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