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实践路径

2019-01-07 00:3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班级大学生

刘 爽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

班级是大学生高中毕业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活圈,是现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为大学生提供着精神力量的源泉。完善的班级建设可以帮同学们找到归属感,激发集体荣誉感,使同学们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和人生方向。

1 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总结了八个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第一,学分制教学制度的普及,造成教学管理分散化,班级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第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渗透普遍化,很多同学到线上去寻找精神寄托,对线下的同班同学逐渐疏远;第三,大学的生活学生活动越发丰富化,不同班级却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更容易聚成一个团体,班级凝聚力大幅下降;第四,高校的一些教师认识存在偏差,有些人过于相信大学生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能力,缺少必要的干预和指导,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对高校的班级建设造成影响。第五,现今的大学生多是“00”后,他们成长于物质基础丰富的时代,学生认知愈发个性化;第六,高校班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缺乏科学的指导,干部队伍战斗力不足;第七,班级不重视一些制度的建设,没有自己的班级标志,也没有相应明确的规章制度;第八,许多高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推动与实践,没有建立起起合适的班级文化。

2 高校班级建设的路径探索

2.1 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能动性。

在大思政格局下,班级建设也应该运用好“三全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在未来班级的发展中,师生应该重新构建良性对话,师生之间应该是共同成长的伙伴,班级事务应该通过合理分工由师生共同完成。

2.2 强化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要做好班级干部队伍建设要从强化基础入手,健全干部培训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其次,要调动班级干部主动投身班级建设,增强班干部的使命感;第三,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凝聚班级干部奋发向上的班级理念,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责任感;最后,班级干部要持着以人为本的情怀去调动同学们的的积极性,做好同学们的引路人和活雷锋,要做到将班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整合反馈,不断完善理论,形成切实有效的方法论。[1]

2.3 建设特色班级文化,重视班级特色活动

首先,可以通过创设和布置班级标志物,如班歌、班级旗帜、班级徽章和班训等,让班级散发出育人氛围。第二,构建具有倡导性的班级制度文化制度,健全的班级文化制度可以理顺班级事务,对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起到矫正作用,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第三,在班级中培育具有引领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的建立可以通过举办起引领思想、启迪人性作用的班级活动来实现,合适的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氛围、帮学生找到人生方向,提升班级合力。班级活动的开展既要喜闻乐见、易于学生参与,又要扩大活动内容的涵盖范围,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组织、开展、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班集体的力量和温度。除此之外,班级文化建设应该物质文明双管齐下。班级精神文化是全体同学的精神财富,良好的精神文化必将获得班级全体成员的认同,最后内化为同学们的价值观,具有长期稳定、切实有效、意义深刻等特征,蕴含着激励、制约、凝聚等功能,是体现班级文化的深层次内容,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2]。

2.4 积极创新班级建设的模式

2.4.1 互联网+精准帮扶模式

大学新生在经历了高考后,很多同学失去了人生方向,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00后的大学生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特立独行,所以对他们的帮扶就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专属于他的帮扶计划。想制定这样的计划就要从各个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而互联网+大数据就可以让我们更精准的掌握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各方面信息。互联网+精准帮扶主要是帮扶三类特殊学生,即学业上出现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互联网+精准帮扶可以很好的实现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创建学生信息开放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等情况。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成绩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形成分析结果反馈给家长和用于制定帮扶方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受帮助学生的精准识别,充分了解家庭经济较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其他一些生活学习上的情况,构建完整的资助信息数据库,形成精准帮扶方案;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可通过搭建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档案,实现动态监测,也可以创建“互联网+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3]

2.4.2 班级和谐家庭成长模式

学分制的普及造成班级同学彼此之间交流急剧变少,针对这一情况,有教师提出班级和谐家庭成长模式这一概念。该模式是指把一个班级看做一个家庭,学生是家庭里的孩子,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看做家里的家长,家校联动,共同为传达授业解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该模式提出要以“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为基础育人理念,以“师生互动、协同发展”为基本培养模式,以“职业规划、衔接社会”为现实目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4]

2.4.3 基于催化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将大学生视为化学反应原料,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过程管理视为一个化学反应,将培养结果视为化学反应产物。该理论将班级管理类比成催化过程,研究对象是学生和快速高效的育人路径,催化剂是班级核心成员,反应条件是学习环境,最终产物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该理论需要构建班级核心,合适核心成员的选择有利于促进班级形成凝聚力。该理论以班级核心为活性组分,以自我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以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为助剂。以上三方面合力,为学生自我管理创建了平台,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构建了催化型班级管理核心。[5]

猜你喜欢
精准班级大学生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班级被扣分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