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茶诗艺术特色探析

2019-01-07 00:39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贡茶意趣饮茶

王 颖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

1 中晚唐茶诗对茶风的呈现

我国茶叶经历了食用与药用阶段,进入了饮用阶段,而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饮茶活动与文人意趣的结合,为茶文化与文学文化的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促使茶叶从饮用过度到了品饮阶段。在中晚唐时期,无论是禅茶文化的发展、交通运输的边界还是南北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政府部门所颁布的禁酒令等,都在社会茶风发展中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晚唐时期的诗词文化处于繁荣发展之后的定型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在茶文化与诗词文化融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茶诗,在数量、题材广泛性以及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都达到了鼎盛。

中晚唐茶诗对社会茶风的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中晚唐茶诗对贡茶的描写来看,贡茶是中晚唐政府部门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而为了完成采摘与制作贡茶的任务,茶农的生活也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唐诗人所创作的茶诗,既有对贡茶进行吟咏的作品,也有对茶农生活表示同情的作品,如杜牧所创作的《题宜兴茶山》中的“山实东南秀,茶为瑞草魁”,对贡茶茶区宜兴的美景以及贡茶的品质进行了肯定,而袁高则通过《茶山诗》对茶农的生活进行了反映,特别是“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等,展现出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其次,从中晚唐茶诗对赠茶行为的描写来看,在文人群体中,赠茶是一项体现珍贵情谊的雅事,因此,在中晚唐时期,许多文人会通过赠茶来表达自身对朋友的牵挂,而对方在收到茶礼之后,也往往会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谢意。这种例子在中晚唐茶诗中十分常见,如白居易所创作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李群玉创作的《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等。这些中晚唐茶诗不仅对社会茶风进行了反映,而且也承载着赠茶双方所具有的深厚友谊;再次,从中晚唐茶诗对茶会茶宴的描写来看,在中晚唐时期,茶诗活动已经十分普遍,而对茶会茶宴的描写,也成为了中晚唐茶诗所具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人群体看来,茶事活动是品茗赋诗、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通过茶事活动,文人群体不仅能够畅叙胸怀,而且能够以茶明志、以茶明理。如钱起就通过《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对茶会茶宴所具有的这些功能进行了呈现。另外,茶事活动在佛教以及宫廷也十分盛行,如武元衡在《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中对僧侣茶会进行了描述;最后,从中晚唐茶诗对茶叶功效的描写来看,在这一时期,茶叶所具有的功效逐渐得到了普及,而诗人群体对茶叶所具有的功效也不吝赞美之词。如秦韬玉通过《采茶歌》,对茶叶以及饮茶活动在激发创作灵感方面的价值进行了阐述。而卢仝则通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对茶叶以及饮茶活动所具有的七项功能进行了总结,由此可见,中晚唐时期诗人不仅爱茶,而且会将自身对茶的喜爱渗透到诗词创作当中,这对于丰富中晚唐时期诗歌的题材具有重要意义。

2 中晚唐茶诗与文人意趣

2.1 茶诗中的高雅意趣

在中晚唐时期,茶事活动已经成为了文人群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文人群体不仅认为饮茶是一项雅事,而且在享受饮茶之雅的过程中,通过茶诗对饮茶活动的高雅意趣进行了展现。具体而言,中晚唐时期茶诗中的高雅意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技艺之雅。从茶圣陆羽所创作的《茶经》问世以来,茶道技艺呈现出了日益系统化与成熟化的特征。茶道技艺不仅包括煎茶,而且也包括品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煎茶用到的水、火还是饮茶中用到的茶具等,都具有较多的讲究,而中晚唐时期的茶诗也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呈现。如张又新通过《谢庐山僧寄谷帘泉水》对古帘泉水进行了描述,而选择优质的泉水,则是煎得好茶的基础。又如孟通过《赠栖隐洞谭先生》呈现出了使用松木煎茶的场景,这则是对茶道技艺中用火所作出的描述;二是饮茶环境之雅。饮茶环境包括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从室外环境来看,中晚唐时期的文人群体重视在大自然中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从室内环境来看,中晚唐时期的文人较为重视营造清幽的饮茶环境。如刘禹锡所创作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刘言史所创作的《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等,都对野外饮茶的场景进行了呈现,由此可见,中晚唐时期的茶诗对饮茶环境之雅做出了较多的呈现。

2.2 茶诗中的隐逸意趣

社会环境对文人群体所具有的处世心态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中晚唐时期的唐朝政府与社会曾一度实现中兴,但是社会矛盾依旧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晚唐时期,由于朝堂之上宦官专权且充满朋党之争,文人群体更是失去了实现自身政治抱负的环境,在此背景下,文人群体所具有的心态、理想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入世与入仕情怀逐渐消弭,更多的文人开始在自身心灵视界中寻求满足与自我实现,在隐逸生活中获得闲适成为了他们重要的选择之一。茶文化与中晚唐时期文人群体的这种心态呈现出了较高的契合性,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生长于深山幽谷,具有以身俱来的幽隐品格。也正因为如此,茶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文人群体中备受推崇。文人群体所具有的处世心态又会影响文人群体的创作,因此,在中晚唐时期的茶诗中,文人群体所具有的隐逸心态在茶诗创作中也留下了深深烙印。如韦应物所创作的《喜园中生茶》对茶叶本身所具有的隐逸特点进行了阐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展现出了茶叶所具有的高洁品行,同时也彰显出了作者自身淡泊名利的人生情怀以及作者希望自身能够挣脱世俗束缚的理想。另外,中晚唐时期茶诗中的隐逸思想,也多与佛教文化具有紧密关联,这体现出了禅文化对文人群体心态以及茶诗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如曹松在《宿溪僧院》中提到“煎茶留静者,靠月坐苍山”,这一诗句展现出了自得清闲寂静的闲适之感,同时也塑造与呈现出了一种禅境之美。总之,无论是在社会环境还是在佛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下,中晚唐时期的文人群体所具有的入世情怀不断淡化,宁静致远的境界成为了他们的重要追求,而这也促使这一时期的茶诗呈现出了鲜明的隐逸意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晚唐时期的茶诗在数量、题材广泛性以及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都达到了鼎盛,这些茶诗在对中晚唐时期社会茶风做出展现的基础上,也对文人群体所具有的高雅意趣与隐逸意趣做出了呈现,这促使中晚唐时期的茶诗具有鲜明的社会烙印与时代特点。与此同时,中晚唐时期的茶诗在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基础上,在体裁、意境等多个方面对后世茶诗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更是体现出了中晚唐时期的茶诗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以及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贡茶意趣饮茶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随意赋彩,对印成像——儿童水墨表现的形式意境与内涵意趣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
贵定云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