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控

2019-01-07 01:55何小龙张朝升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胃肠炎病猪猪舍

何小龙,张朝升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局,741020)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传染性病毒导致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突出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以及脱水等。传染性胃肠炎对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品质的生猪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治。

1 临床症状

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周期不长,通常18 到72 小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病症,同时容易扩散传染。此病的临床表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猪具有差异性,10日龄以下的仔猪会表现出严重呕吐以及腹泻,对其粪便进行查看能够观察到黄白色未消化凝乳块且有较大臭味。随着年龄的增加,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时间和死亡率逐渐降低,20日龄以上的仔猪基本上死亡率为0,但会对其未来成长带来很大影响。对成年猪来说,染病之后突出表现是食欲降低,同时伴随有较少呕吐和腹泻,通常治疗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对母猪以及怀孕母猪来说,发病时间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相对明显,同时能够测量到猪体温增加,泌乳停止等表现,怀孕母猪流产率不是很高。

2 病理变化

病猪尸体表现为严重脱水现象,对3日龄的仔猪来说,染病之后能够在其小肠中出现黄绿色或白色液体,同时其中包含了较多尚未消化的泡沫状乳块,肠壁为透明状。根据尸检结果,可观察到仔猪尾部黏膜属于潮红色,亦或是存在出血症状,同时因为消化能力下降,还可以看到很多没有消化的乳块。对病猪空肠实施剖解,选择氯化钠予以冲洗,在显微镜下能够非常明确地观察到病猪细胞出现了病变,同时存在肠道绒毛脱落的问题。

3 防控措施

3.1 疫情处理

猪舍内发现病猪之后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实施隔离处理,防止猪舍中其他猪受到感染,同时对整个猪舍实施清洁,保持舍内通风和空气干净。可选择1:2000 强力消毒灵,持续三天定期消毒,有效杀灭猪舍中残留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针对泌乳期发病母猪要第一时间停止其哺乳,其余生长阶段的病毒要立刻停止喂食,从而帮助其尽快排除有害物质,减少病毒以及刺激物在猪体内的残留时间。当发现病情逐渐好转后应合理调整饲料结构,投喂更容易消化的饲料,如果发现病猪存在脱水情况,可在猪的饮用水中加入葡萄糖,或者选择氯化钠溶液实施消毒。

3.2 病猪治疗

如果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可以选择肌肉注射2 到5ml 的VB1 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仔猪的呕吐症状。确诊之后应第一时间使用血清对尚未感染的同舍仔猪实施肌肉注射,提升其抵抗力。选择抗生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生猪受到二次感染。另外还能够选择庆大霉素1g 混合饲料10kg、黄连素100g 混合饲料500kg 进行投喂,避免继发性感染,投喂时要确保每天2 次,连续3到5 天左右能够避免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可选择康复猪的高免血清或者抗凝血,连续3 天,服用量为10ml/d,可明显增强仔猪对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力[1]。

3.3 饲养管理

一是要做好猪舍内部的环境管理,坚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消毒,做好通风和排水,保证猪舍内环境良好,防止病毒滋生造成患病率提升;二是应当坚持每周消毒2 次,可使用1%煤酚皂溶液、10%到20%石灰水或3%福美琳等,若存在猪群患病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使用上述药剂进行消毒,同时对猪舍实施隔离与封闭处理,对饲养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运输工具和投喂设施予以高温消毒,防止该病的进一步扩散;三是要开展好母猪分娩舍的保温,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保证仔猪出生后能够有足够的初乳,增强仔猪抗病能力的提升;四是应当防止混合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出现之后,病猪自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很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造成病猪死亡率提高。对此养殖户可选择抗生素等药物来实施病情控制,及时对病猪实施治疗,提升其存活率,降低自身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在生猪养殖中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很容易造成10日龄之内的仔猪死亡,对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促进养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提升,借助于定期消毒和接种疫苗的办法来降低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几率。对于病猪要第一时间进行药物治疗,控制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范围,让自身经济效益得以保障。

猜你喜欢
胃肠炎病猪猪舍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