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的应用

2019-01-07 07:53吴春萍
关键词:光疗黄疸蓝光

吴春萍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宜春 2142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多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累积过多引起[1],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每年约一半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24 h后,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会引起轻度的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2],影响患儿的肝功能代谢,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3],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辅助以优质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和观察组(G组),各47例。其中,D组男23例,女24例,顺产19例,剖宫产28例,日龄2~16天,平均日龄(6.00±1.8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57~358 μmol/L,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325.00±3.45)μmol/L;G组男25例,女22例,顺产22例,剖宫产25例,日龄1~15天,平均日龄(6.00±2.0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51~364 μmol/L,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318.00±2.79)μmol/L。两组患儿在性别、分娩方式、日龄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D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G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患儿入院后,熟悉患儿一般资料,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情况,检查患儿头部、手足部位皮肤完整情况,遵医嘱抽血、置留置针,避开皮肤破损或疤痕等部位,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2)蓝光治疗前,检查蓝光箱工作是否正常,清洁病室,蓝光箱水槽内加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箱内备干湿温度计一个,调整蓝光箱内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55%~65%[4]。(3)清洁患儿皮肤,并戴上新生儿光疗眼罩,脱去全部衣物后,会阴部用深色尿布遮盖住,将新生儿放入蓝光箱内,动作轻柔的沿着患儿肚脐周围顺时针抚触5~10分钟,光疗期间不涂粉剂。(4)光疗期间,严密监测光疗箱各项数据显示是否正常,及时处理各项报警情况,有疑问的及时更换光疗箱,要特别注意光疗箱内显示的温度和放置的温度计的温度差异,并检查光疗眼罩有无松动、移位,另外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光疗期间两顿奶之间加喂一次温开水,特别注意监测患儿体温,定时为患儿翻身,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和颜色变化[5],观察黄疸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1.3 观察指标

(1)监测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疗效的判定标准为:患儿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血清胆红素<119.7 μmol/L为显效,大部分黄染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19.7~171.0 μmol/L为有效;患儿黄染不明显消退甚至更严重,血清胆红素>171.0 μmol/L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3)利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为百分制,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G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D组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也明显比D组患儿短,G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D组患儿,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s)

组别 n 血清胆红素(μmol/L) 黄疸消退时间(d)G组 47 154.32±40.13 4.08±0.78 D组 47 179.24±40.38 5.17±1.65 P / <0.05 <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

G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D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23%,G组明显高于D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G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7.87%,明显高于D组的8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叫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主要原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发病率高,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6]。胆红素对蓝光有较强的吸收力,因此,临床上常采取蓝光照射的方法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由于新生儿较小,治疗依从性差,良好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中的作用,其结果显示: 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总有效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作用显著,能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光疗黄疸蓝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