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P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2019-01-07 07:53郭绍友
关键词:股骨颈螺钉高龄

郭绍友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卫生院,四川 凉山 615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对高龄患者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生活质量都具有严重影响,内固定材料的多样性使得临床治疗中在选择手术方案上分歧较大,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1]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采用PCCP治疗其余50例运用PFNA治疗旨在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所获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4~86岁,平均(71.4±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3~84岁,平均(70.5±1.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PCCP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确定钢板位置通过C型臂X线机将一枚导针在小转子上界水平固定,选择在股骨粗隆间下纵行切开一道长约2~3 cm的切口,钢板位置确定满意后在导针筒将定位导针钻入,于股骨外侧固定钢板,在股骨上置入钢板,在位于股骨颈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选择第一枚合适长速的股骨颈螺钉,利用钢板将螺钉股骨颈至股骨头软骨下方,为进一步加压使用叩击器对钉尾进行敲打,将主套筒去掉,打孔、测深、攻丝完成后,将股骨近端第一枚股骨干螺钉拧入去除骨钩,第2枚螺钉按照上述同样方法拧入观察拧入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球。

对照组实施PFNA治疗,首先进行闭合复位操作,于大粗隆顶端外侧行一道长约3~5 cm的外侧切口,在大粗隆定点稍偏内处进针,将PFNA主钉缓慢旋入,侧向瞄准杆辅助下将股骨颈内导针插入,通过套筒顺着导针将螺旋刀片插入,锁紧螺旋刀片做一道皮肤切口将远端锁定螺钉静态锁定孔拧入,最后进行主钉尾帽安放,对创口进行冲洗止血依次分层缝合各层组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本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下地时间早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伤口引流量(mL) 下地时间(周)观察组 50例 62.5±25.4 35.2±18.6* 14.5±1.6 16.3±14.4 7.6±1.4对照组 50例 60.3±23.8 72.8±20.1 15.1±1.58 57.4±24.3 4.5±1.5

3 讨 论

高龄老年人群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经非手术途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一年后死亡的发生率高达20%,髓内钉治疗是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而髓内、髓外固定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适用,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否稳定的关键是内后侧皮质是否连续,内侧弓的完整性与后侧皮质的粉碎程度是决定股骨间粗隆稳定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

同时具备静力与动力加压作用的PCCP疗法,采取PCCP手术能避免暴露骨折端,内固定后再移位与骨折端过度塌陷的发生率低,颈螺钉套筒在钢板的直接锁定下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PENA属髓内固定系统,该固定系统具有较短的固定力臂,其生物力学符合性更高,PENA的钉棒在髓腔内,完全满足生理负重力线对多数经过股骨近端特别是内侧负荷具有很好的承受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分析研究认为高龄基础疾病较多的股骨粗隆31A1,31A2稳定性骨折患者更适宜选择PCCP经皮操作解剖复位治疗而对于具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PCCP系统不适宜。伴有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更适合应用PFNA系统总而言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类型选择应视患者全身情况与骨折类型而定。

猜你喜欢
股骨颈螺钉高龄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