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筛查评估与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2019-01-07 07:54农青芳莫富艺黄宗苗朱丽娜檀华飞李兰萍
关键词:精神状态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农青芳,罗 妮,梁 萍,莫富艺,黄宗苗,朱丽娜,檀华飞,李兰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广西 南宁 530022)

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早期认知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0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8例。其中,实验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7~85周岁,平均年龄(62.57±8.16)周岁,有脑梗死16例、脑出血2例;参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46~84周岁,平均年龄(62.53±8.18)周岁,有脑梗死15例、脑出血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全面分析患者认知障碍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平衡、行走、日常生活技能相关训练,每日训练2次,每次根据患者体力明确训练时间,一般在30~60 min之内[1]。实验组在其基础之上结合早期认知体系予以康复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量后实施训练,具体包括:其一,语言功能训练,选择带有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的小卡片,向患者展示小卡片,使其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2]。随着患者语言功能逐渐提升,可逐渐向简单短句、句子进行过渡,每次训练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每日训练2次。其二,记忆能力训练,大部分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短期记忆障碍,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患者,可给予患者一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患者观察30 s后,要求其复述该话语,根据患者记忆障碍情况选择语句长短;针对语言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应用若干待图形的卡片,按照顺序将其摆放后,患者观察30 s,将卡片顺序打乱,要求患者恢复其原本顺序[3]。上述过程每次训练10 min,每日训练1次。其三,计算能力训练,酌患者计算能力情况,从10以内加减法逐渐过渡到乘法,每次10 min,每日1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护理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数据(见表1),护理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2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均有所升高,但实验组护理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3个月 护理6个月 护理9个月实验组 18 19.37±4.32 22.88±4.07 24.11±3.57 27.91±2.05参照组 18 19.41±4.30 20.03±4.13 21.07±3.24 22.42±2.29 t 0.0278 2.0853 2.6752 7.5782 P 0.9780 0.0446 0.0114 0.0000

2.2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护理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数据(见表2),护理前2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2组患者认知评分均有所升高,但实验组护理3个月、6个月、9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3个月 护理6个月 护理9个月实验组 18 14.62±3.16 18.14±3.30 20.48±3.24 24.50±2.59参照组 18 14.59±3.18 15.67±3.51 17.19±3.08 19.45±3.10 t 0.0283 2.1751 3.1224 5.3038 P 0.9775 0.0367 0.0037 0.0000

3 讨 论

《2016年度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中显示,现阶段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患者超过7000万人,且每年新发病案例超过200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逾160万,占所有死亡原因比例的22.45%。脑卒中后患者脑部神经元细胞受到一定损伤,因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现象,临床中超过15%的患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4]。针对上述现象,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予以研究,由于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应先对患者认知能力予以筛查及评估,充分了解患者哪一部分功能受到影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训练,是其康复效果的保障[5]。在全面评估患者之后,对症进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通过认知功能训练恢复其受损脑细胞,建立神经代偿机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其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影响。另外,在康复训练期间,需注意患者的情绪,部分患者因自身认知能力障碍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予以安抚和鼓励,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提高其训练与护理依从性[6]。

综上所述,通过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评估了解其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康复训练可逐渐恢复其认知能力,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护理干预方式。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还不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