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和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探讨

2019-01-07 07:54许超国
关键词:支数血尿酸胆红素

许超国,陈 弹*

(1.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前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其诊断缺乏简单、有效检验检查手段,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办法是行冠状动脉造影,但它费用高、有创伤等特点;限制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特别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及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有文献资料表明:胆红素、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基层医院冠心病的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简单、方便、易普及的生化指标及实验室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患者4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研究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4例,女217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63.57±10.13)岁,有吸烟史176例,并发高血压者252例,合并糖尿病者88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所有研究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Judkin法,用国际通用的直径法进行评估;①最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在50%以上狭窄即确诊为冠心病;②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按同时累及前降支和回旋支计算。③采用改良Gensini评分系统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1.2.2 检查及记录项目

对所有入选患者完善生化检查,详细记录包括一般资料、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DL、HDL、胆红素和血尿酸水平。其中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抽取肘静脉血进行生化检验。TBIL、DBIL应用钒酸盐法测定,使用日本和光试剂,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分析仪上检测。血尿酸采用尿激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试剂盒由宁波天康公司提供。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HDL等指标均按标准检测方法进行。

1.2.3 分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将461例患者分组:将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硬化组合为非冠心病组(117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344例)。按冠脉狭窄累及冠脉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12例、双支病变组125例及三支病变组107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为3个亚组:低分组(<5分)52例,中分组(5-1 0分)135例,高分组(≥10分)133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分析

2.1.1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两组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上因子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见表1。

2.1.2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生化资料统计分析

冠心病组胆红素、HDL浓度低于非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TC、LDL高于非冠心病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上TG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TBIL、IBIL、DBIL、HDL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UA、LDL、TC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见表2。

2.1.3 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血管数目的统计分析

随着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血管数目增多,UA、TC、LDL逐渐升高,而TBIL、IBIL、DBIL、HDL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1.4 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的统计分析

随着冠脉积分数值的增加,UA、TC、LDL明显升高,而TBIL、IBIL、DBIL、HDL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项目 非冠心病组 冠心病组 t/x2 P n 117 344年龄(岁) 60.01±9.94 65.06±9.83 -4.783 <0.001性别 男/女(n) 44/72 200/144 14.233 0.901吸烟(有/无) 23/94 153/191 22.785 <0.001高血压(有/无) 64/53 188/156 15.988 <0.001糖尿病(有/无) 8/109 80/264 15.237 <0.001收缩压(mmHg) 123.43±18.75 132.38±21.98 4.22 <0.001舒张压(mmHg) 74.73±11.04 80.12±12.31 2.45 0.032

表2 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血生化指标统计分析(±s)

表2 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血生化指标统计分析(±s)

项目 非冠心病组 冠心病组 T值 P值n 117 344 TBIL(mmol/L) 14.05±4.09 10.83±3.29 8.545 <0.001 IBIL(mmol/L) 9.38±2.78 7.19±2.36 8.256 <0.001 DBIL(mmol/L) 4.67±1.73 3.64±1.29 6.769 <0.001 UA(umol/L) 287.75±76.99 346.65±94.14 -6.107 <0.001 TC(mmol/L) 4.57±0.87 4.83±1.10 -2.285 0.023 TG(mmol/L) 1.38±0.66 1.67±1.15 -2.569 0.011 LDL(mmol/L) 2.67±0.65 2.97±0.93 -3.213 0.001 HDL(mmol/L) 1.29±0.30 1.22±0.29 2.237 0.026

表3 血生化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统计分析(±s)

表3 血生化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统计分析(±s)

项目 单支组 双支组 三支组 F值 P值例数(例) 112 125 107 TBIL(mmol/L)12.11±3.42 10.64±3.36 9.72±2.57 15.992<0.001 IBIL(mmol/L) 7.79±2.29 7.13±2.48 6.45±2.01 12.188<0.001 DBIL(mmol/L) 4.41±1.44 3.51±1.23 3.26±1.02 14.552<0.001 UA(umol/L) 326.0±85.21342.2±93.10373.3±98.71 7.389 0.001 TC(mmol/L) 4.61±0.99 4.72±0.92 5.19±1.328.872 <0.001 TG(mmol/L) 1.41±0.72 1.61±0.872.02±1.63 1.985 0.098 LDL(mmol/L) 2.72±0.81 2.89±0.77 3.32±1.11 12.856<0.001 HDL(mmol/L) 1.38±0.33 1.30±0.24 1.20±0.30 9.362 <0.001

表4 血生化指标与冠脉积分统计分析(±s)

表4 血生化指标与冠脉积分统计分析(±s)

项目 低分组 中分组 高分组 F P n 52 135 133 TBIL(mmol/L)12.04±3.53 11.0±3.26 9.75±2.70 11.721<0.001 IBIL(mmol/L) 7.74±2.19 7.37±2.43 6.51±2.07 7.653 0.001 DBIL(mmol/L) 4.29±1.61 3.63±1.18 3.24±1.03 14.271<0.001 UA(umol/L) 321.4±86.41337.1±92.81369.9±95.03 6.765 0.001 TC(mmol/L) 4.50±1.01 4.72±0.95 5.12±1.24 7.562 0.001 TG(mmol/L) 1.41±0.84 1.51±0.69 2.03±1.562.012 0.055 LDL(mmol/L) 2.57±0.71 2.85±0.81 3.27±1.04 13.709<0.001 HDL(mmol/L) 1.36±0.33 1.27±0.28 1.16±0.29 6.396 0.002

3 讨 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预后。自1991年相关实验研究得出了TBIL与白蛋白结合后能起到保护肝细胞免受过氧自由基的损伤,阐明了TBIL是人体内源性抗氧化剂,发挥着对抗氧自由基的作用。Schwertner等[1]学者在1994年通过研究887名美国飞行员的冠脉造影情况,分析其冠脉硬化狭窄程度与TBIL浓度之间关系得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血清低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首次提出低浓度TBIL可能为CH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经多元回归分析后指出STB浓度每下降50%,发生CHD的危险性则增加47%。胡东博等[2]在对58例冠心病患者及58例健康体检对比发现,冠心病较健康人群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罗琼等[3]对30例冠心病及30例健康病人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组胆红素较健康组低,尿酸较健康组高,研究提示对病人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诊断出冠心病以及冠动脉狭窄程度等进行有效的评估提供了有利医学依据。胆红素具有特殊的化学卷曲结构,是体内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剂,通过多个途径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这一发现,指出临床上通过监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有利于我们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全面做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并为探索冠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自从Gentler等[4]人首次提出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着明显相关性。许多的研究表明高血尿酸水平与CHD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的关系[5][6],并且随着血尿酸逐渐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也逐渐增加,表明高尿酸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子和预测指标。高尿酸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冠心病的病变进展;但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仍不能肯定,需要大量研究来论断。通过本资料可见高尿酸确实是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一个危险因素,像其它冠心病因素一样,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临床医师应对其引起必要的重视。同时提倡合理膳食,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应用药物降低尿酸水平,加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支数血尿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企业债与信用债市场下的担保增信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