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2019-01-07 07:54倪芳梅余晓露葛萍萍郭元元
关键词:手术室医护人员风险管理

倪芳梅,余晓露,葛萍萍,郭元元

(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13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4±11.3)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5±10.3)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手术室风险护理管理方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医护人员首先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床号等,并帮助主治医师摆好手术体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压疮的发生,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做好术后交接工作与护理随访。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方案,给予护理标识管理:护理标识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统一制作,每个标识都配有相关说明,并用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最后还要对全科室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①警示标识。在手术室的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用以划分手术区域,标明手术进度,并提醒无关人员禁止入内。②手术室空间标识。张贴空间标识,将手术室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隔离区,跟去区域功能张贴不同的空间标识,防止手术室人员将感染源带入手术室。③输液及引流管道标识。手术过程中需要用药的输液管道同样也要设置标识,并在上面注明管道的建立时间及作用。④患者信息标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根据实际病情给予不同的颜色标识,标识上注明个人信息标识,便于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⑤手术室设备标识。部分手术需要用到精密设备,为了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医护人员也要予以正确标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出现的不良操作、护理操作考核结果(满分100分,90分合格)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满分10分,8分以上为满意,6~8分为良好,4~6分为较差,4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从发生不良操作例数、护理人员操作考核合格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结果(n,%)

3 讨 论

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护理标识主要指的是将手术室内区域和设备进行标注,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快速区分,该项举措大大提高了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对于降低护理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个人信息错误、手术设备不完善、静脉管道错误以及区域划分不清等。针对以上风险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护理标识,尽可能的避免由于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不良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风险管理方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操作明显减少,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另外,该方案的实施,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实施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防范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既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还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室医护人员风险管理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