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

2019-01-07 07:54唐佳慧游睿芳
关键词:教学实验教学模式实验

唐佳慧,游睿芳*

(井冈山大学护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本科护理教学中的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要求。本文借助综合性设计实验,对急救护理教学进行尝试,培养学生借助护理知识来应对临床实际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选取我校护理本科2015级的学生115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9名,2班56名。采用便利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已经接受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以及健康评估等知识。为避免教师差异引起的结果变动,在教学实验中由同一名教师进行理论与实验课。因此两组学生开展综合设计教学实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演示法、单项急救护理等。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2)观察组学生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①教学课程设计:在传统教材内容基础上,将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并建立典型pbl急救病例库,针对性设计综合实验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外伤包扎为主的综合现场救护;急诊抢救、重症监护等方面知识与技能。②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对每个急救护理单项实训进行精练,如徒手复苏、心电监护等,奠定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模拟的基础。③在学校实训室中,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让学生按小组接受综合实验任务。并要求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并开展教师点评、生生互评。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借助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测量学生对急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实践操作来考察学生护理实践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在教学实验结束后,观察组学生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考试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教学实验结束后两组学生成绩统计与对比

3 讨 论

运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课堂教学成效。在实验教学、实践操作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验的设计、急救方案的制订、模拟抢救中观察组学生配合良好,对于实现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护理提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意义。该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值得有效推广。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教学模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