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1-07 07:54
关键词:儿科病房家属

郭 静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儿科的临床护理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患儿普遍年幼,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足,对疾病的耐受力较差,容易哭闹、喊叫、抗拒,导致护理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家属通常伴有焦虑、紧张、烦躁、易怒等情绪,很容易因沟通不到位而产生误会,导致医疗纠纷[1]。针对上述问题,我科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引入临床,通过一系列干预提高患儿的临床依从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接收的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均等比例将其分为两组,各饿4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4±0.27)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26±0.1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护理、监测生命指标、输液护理、病房巡视等。

个性化护理模式:①个性化候诊:患儿来到医院,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和环境,很容易烦躁、哭闹,严重阻碍了临床护理的开展。为了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候诊环境,可在候诊室悬挂数字电视,播放动画片,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哭闹。对于哭闹严重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玩玩具等方式安抚患儿,尽快与患儿熟悉起来,减轻其陌生感。②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年幼的患儿完全不具备任何医疗知识,只能感受到身心不适,并不知道这种不适感是疾病造成的,所以应激反应比成年患者更加强烈[2]。针对患儿的心理、性格特点,护理人员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通过鼓励、安慰、拥抱等方式给予患儿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胆怯患儿,更应该加强正面语言的鼓励,使之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爱;对于性格娇纵的患儿,则要严宽并济,总而言之,应根据患儿的表现和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理效果。③个性化的环境护理: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能够提高患儿的身心舒适度,儿科病房除了严格消毒灭菌、打扫卫生之外,还应契合患儿的年龄特点,添置积木、洋娃娃等玩具,在墙壁上张贴动漫人物、卡通画等,体现出病房的童真童趣,减轻患儿的排斥感,让患儿乐于接受住院治疗。④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儿科之所以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属不了解患儿疾病,缺乏医疗知识导致的。通过健康教育,向家属科普患儿的疾病知识,讲解注意事项,能够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从而给予患儿更加科学、安全的看护。针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家属,可以向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用文字的形式宣教疾病的预防、日常饮食、运动锻炼等健康知识;若家属年纪较大,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比较差,则通过面对面宣教的方式,强调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配合程度,分为十分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3个等级,总配合度为前两者之和×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配合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配合度比较 [n(%)]

3 讨 论

综上所述:患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科的临床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患儿的疾病和临床症状,忽略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3]。个性化护理在充分了解、分析患儿的基本病情、年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兼顾了家属的健康宣教,更利于营造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病房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