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护理探讨

2019-01-07 07:54张继辉
关键词:资料疼痛心理

张继辉

(吉林市中心医院脑血管五病区,吉林 吉林 132011)

脑动脉瘤为一种常见的颅内血管病变疾病,动脉瘤未破裂前大多数患者症状不显著,均在第一次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现。为避免第二次、第三次的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第一次发现出血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由于疾病突然性及患者缺乏对于手术了解使得产生恐惧、抗拒等心理行为,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40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脑动脉相关诊断,并具有手术指证;排除标准:患者资料不完全,依从性差。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62岁,平均(47.5±1.2)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7~60岁,平均(47.9±1.0)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备组间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协助患者经常常规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医嘱给药。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一般方法以及医生丰富经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避免患者诱发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②术前基础护理。术前1 d对患者实施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并进行血常规、血糖等化验,做好头孢呋辛钠试敏,术前插好尿管。③术后护理。术后24 h采取平卧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肿、局部渗血等,检测血压及脉搏。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等,防止肺炎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对于疼痛明显不能耐受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对于疼痛可耐受患者可使用音乐疗法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此外建立良好住院环境,保证病房空气湿度及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气,为患者营造良好休息环境,避免嘈杂环境影响睡眠。通过小手册方法、视频播放、举行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最好自我术后护理,患者出院时感知患者康复训练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1.3 观察项目

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生活质量评价采取Karnofsky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比较,t分析计算计量资料,H分析计算等级资料,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考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考察指标比较(±s)

组别 VAS评分(分) Karnofsky评分(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2±0.21 92.51±4.60 13.2±2.2对照组 7.79±2.05 71.22±6.35 18.9±4.2 t 2.29 6.39 4.50 P 0.035 0.000 0.018

3 讨 论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急症,为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随着动脉瘤出血次数的增加,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成倍着呢家,相关研究显示动脉瘤再次出血后患者死亡率达到40%~65%[1,2],因此首次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随着临床治疗模式改变使得护理在治疗中占据作用越来越明显,良好护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本次观察组20例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首先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协助患者提供治疗信心,降低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压力,笔者认为该向护理措施尤为重要,良好精神状态不仅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患者机体环境稳定保持也具有价值。

猜你喜欢
资料疼痛心理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疼痛不简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