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高考题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复习教学

2019-01-07 01:36张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机械波机械振动复习教学

张杰

[摘   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比较难的知识,高考中考生的得分率较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答“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问题,值得广大师生重视。文章结合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械振动;机械波;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5-0039-03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是选修3-4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力学完整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将来选择与物理有关的大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应该掌握的知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表现出周期性的一种运动,因而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因此每年高考中都要考查。

我们不妨先看看2019年物理高考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

[主题 内容 要求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运动 Ⅰ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Ⅱ 单摆、周期公式 Ⅰ 受迫振动和共振 Ⅰ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Ⅰ 横波的图像 Ⅱ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Ⅰ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Ⅰ 多普勒效应 Ⅰ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从上表可看出,振动图和波动图都是Ⅱ级要求。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重点抓图像,难点在图像。当然波的干涉虽然是Ⅰ级要求,却是难点。结合近五年全国卷对机械振动和機械波的考查,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备考。

一、紧扣课本,厘清基本概念

[例1](2018年全国Ⅱ卷第34题)【物理 选修3-4】(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900 m/s。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铁桥的一端而发出声音,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差为1.00 s,则桥长为_______m,若该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波长为_______。

【答案】 365      [24517λ]

解析:设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1],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2],桥长为s。则[s=340t2=4900t1],而[t2-t1]=1 s

[t1≈0.073 s],代入得[s≈365 m]

由λ=[vf],频率不变,可知[λ钢λ =4900340],得[λ钢=24517λ]

点评及复习要点:此题虽然是教材级别的基础题,但却蕴含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复习时,应重新梳理机械波的各物理量及相互关系。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因此机械波形成的条件有两个,即机械振动和介质。介质中的点是依次做受迫振动,重复波源的振动形式,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而波传播的快慢由介质决定,正如例1所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900 m/s。同一波源发出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速不同,造成波长不同,课本上就给出了0 ℃时,空气、水、铜、铁、玻璃、松木、软木、橡胶等介质中的声速。通过例1,进一步认识[v=λf]背后的含义。

[例2](2018年全国Ⅲ卷第34题)(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 = 0和t = 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1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波速为0.40 m/s

B. 波长为0.08 m

C. 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 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答案】A C E

点评与复习要点:1.机械振动时间上的周期性,向外传播形成机械波就表现为空间上的周期性。因此,波的题目经常有多解,但加上限制条件,比如例2的周期[T>0.20  s],多解又变为有限解。2.由此时的质点位移,推知彼时的质点位移,是波动问题的基础性问题。

[例3](2018年全国Ⅰ卷第34题)(2)一列简谐横波在[t=13 s]时的波形图如图2(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求

(ⅰ)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ⅱ)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解析:(ⅰ)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36] cm。由振动图可知,周期T=2 s,故波速为[v=λT=18] cm/s。

由振动图像可知,[t=13] s时,Q向+y方向运动。

由波速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知,波沿-x方向运动。

(ⅱ)设质点P、Q在平衡位置的x坐标值分别为xP、 xQ。

由图2(a) 可知,在[x=0]处,[y=-12A=Asin(-30°)],故[xP=30°360°λ=3] cm。

由图(b)可知,在[t=0]时,质点Q处于平衡位置,

经历[Δt=13s],其振动状态沿-x方向传播到P点处,则有:xP - xQ=[vΔt=6 cm]。

由以上方程解得:xQ = 9 cm。

点评与复习要点:由于波动图像包含了所有质点某一时刻的信息,而振动图像包含了某一质点所有时刻的信息,将这两个图像联合起来,互通信息,是考查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意义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

二、数形结合,深化认识

[例4](2016年全国Ⅱ卷第34题)(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 cm]处的两个质点。 [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 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13] 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ⅰ)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ⅱ)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ⅰ)[T=4 s]  ,[v=7.5 cm/s,]  [λ=30 cm]。

(ⅱ)[y=0.08sinπ2t+56π]或者[v=0.08cosπ2t+13π] 。

解析:(ⅰ)[t=0] s时,A处质点位于波峰位置。

[t=1]s时,由A处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可知[T4=1 s],[T=4 s]。由[t=13]  s时,O第一次到平衡位置,[t=1 ]s时,A第一次到平衡位置,可知波从O传到A用时[23 s],传播距离[x=5] cm,故波速[v=xt=7.5 ]cm/s,波长[λ=vT=30] cm。

(ⅱ)设[y=Asin(ωt+φ0)],可知[ω=2πT=π2rad/s]。

又因为[t=0] s时,[y=4 cm];[t=13] s,[y=0],

代入振动方程计算得A= 8 cm,再结合题意得[φ0=56π]。故[y=0.08sinπ2t+56π] 或者[y=0.08cosπ2t+13π] 。

點评及复习要点:用振动图像描述振动,与之对应的是三角函数。数形结合的考题中,让学生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规律是较高要求,也是物理学发展较成熟的标志。在必修1和必修2中,多数情形下,都是用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图像用于辅助分析问题,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里却是相反的情形,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用得较多,振动方程很少写,波动方程不做要求,在第二轮复习时,不妨试做一两个,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能过多。

[例5](2015全国Ⅰ卷第34题)(2)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v=25 cm/s,两列波在t =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3所示。求:

(ⅰ)t = 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ⅱ)从t =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

解析:(ⅰ)t = 0时,在x = 50 cm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6 cm。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 cm。

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50 cm,λ2 = 60 cm    ①

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坐标分别为:

xl = 50 + k1λ1,k1 = 0,±1,±2,…②

x2 = 50+k2λ2,k2 = 0,±1,±2,…③

由①②③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为:

x=(50+300n) cm     n = 0,±l,±2,…④

(ⅱ)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16 cm。t = 0时,两波波谷间的x坐标之差为:

[Δx′=50+(2m2+1)λ22-50+(2m1+1)λ12] ⑤

式中,m1和m2均为整数。将①式代入⑤式得[Δx′=10(6m2-5m1)+5] ⑥

由于m1、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Δx0=5 cm] ⑦

从t =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 cm的质点的时间为:

[t=Δx0′2v] ⑧

代入数值得t = 0.1 s

点评及复习要点:此题考查波的叠加,频率不同的两列波,要表达随着时间推移的叠加结果,必须写出一般表达式,属于较难、较新颖的题目。而要写出所有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用到了空间的周期性。两列相向传播的波的叠加,如果波的频率不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可以让学生自行探讨。

三、重视实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

[例6](2019年全国Ⅱ卷第34题)(1)如图4,长为l的细绳下方悬挂一小球a。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O点处,在O点正下方[34] l的O′处有一固定细铁钉。将小球向右拉开,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小角度(约为2°)后由静止释放,并从释放时开始计时。当小球a摆至最低位置时,细绳会受到铁钉的阻挡。设小球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水平位移为x,向右为正。下列图5中,能描述小球在开始一个周期内的x - t关系的是

[答案]:A

点评与复习要点:该题取材于课本的学生实验: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考查了振动图像、单摆、周期公式几个知识点。

[例7](2019年全国Ⅲ卷第34题)(1)水槽中,与水面接触的两根相同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振动片做简谐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相遇。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了干涉图样。关于两列波重叠区域内水面上振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质点的振幅都相同

B.不同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

C.不同质点振动的相位都相同

D.不同质点振动的周期都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

E.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B D E

点评及复习要点:该题取材于课本的演示实验:发波水槽演示水波的干涉实验。复习时,要弄清干涉现象。

四、动态演绎,突破难点

[例8](2017年全国I卷第34题)(1)如图6(a),在xy平面內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6(b)和图6(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S(8,-2)的路程差为  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1)2;减弱;加强

解析:(1)[s1A=82+4-(-2)2=10 m]

[s2A=8 m]

∴路程差为2 m

[s1B=42+4-12=5 m]

[s2B=42+1--22=5 m]

∴两列波到B点的路程差为0,而起振方向相反,故B为减弱点。

[s1c=3.5 m],[s2c=2.5 m]

[Δs=s1c-s2c=1 m]

由图知,[λ=2 m]

∴[Δs=λ2],起振方向相反,故C为加强点。

点评与复习要点:课本上通过水波的干涉实验,介绍了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中相遇时,表现出的干涉现象。通常教师都会给出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条件,即路程差为波长整数倍时是加强点,路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时是减弱点,而这道高考题考查了振动情况反相的两个波源形成的干涉,这样就不能套上述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条件,正好跟上面的结论相反。要讲清干涉,就要弄清干涉发生的前提条件。干涉必须是两列相干波源,什么是相干波源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两个波源。干涉的特征是每一个质点的振幅是确定值,位移随时间变化,但振幅不随时间变化;不同的质点振幅不尽相同,呈空间周期性变化。

近五年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高考题的特点是:来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抓基础、抓图像,重视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另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机械波机械振动复习教学
机械波经典问题与突破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思维导图
探析机械波图像问题的处理方法
探析机械波图像问题的处理方法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机械振动作用下淤泥液化产生的细颗粒释放机理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水电站大型旋转机械振动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