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辩

2019-01-07 01:36张世旺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本字山泉造字

张世旺

议才疏学浅不敢去“考”,来“辩”也觉不恭,然一时找不出合适的字眼,只好胡“辩”了。为啥要辩“谷”呢?因本人粗识些字,忝列教职,生怕他人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目之,何况民以食为天,目不识谷,心存戚戚。再说,咱们的母亲河是文谷水(文峪河),对这个“谷”字应该有所认识。嘿,姑妄辩之,姑妄读之,倘惹一笑,足也。

“谷”在汉字里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字,现在的小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就认识这个字了。但是,查遍所有工具书,我都搞不清“谷”怎么就成了百谷之总称。工具书中只是说“谷”是繁体字“毂”的假借,后来“毂”就被简化掉了。既然是简化掉了,也就说得过去了。然而,“谷”与“毂”造字的先后,我认为—定是“谷”在前而“轂”在后,理由是从易到难,先简后繁。

“谷”是先于“毂”的,那么,既生“谷”而何生“毂”呢?再说,从字形上分析,怎么看,“谷”跟农作物都没半分钱的关系。思来想去,只有同音假借一解了。

谈到读音,我们知道“谷”是多音字,读音有三:gu、yu、lu。用多音字来假借,这让读者多伤脑筋啊。

那么,“谷”最初的读音和本意是啥呢?

我们应该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着眼。“谷”的字形演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书者的不同略有丑俊之分,但细微的变化是有的,区别在于下面的口。下面列有三组图例:

甲骨文“谷”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水”下“口”。上面的“水”应该是变形了的写法,下面的“口”形态各异,也许是刻刀锐钝不同,也许是书手功夫有别,就产生了以上五种字形。

“口”的变化出现了三种情况:口深、口浅、口开。其实可以概括为两类:合口、开口。开口之口近乎V形,极像山谷的截面。

《说文解字》中讲:谷(篆文谷),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凡谷之属皆从谷,古禄切。

由上可见,许、段二位没见过甲骨文,所以不知道开口谷的情况,便有此难以服人的解读。

从甲骨文“谷”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揣摩古人造字时的思想,进而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符合事实的结论。依据图例分析,可见“泉出”“古禄切”的解读大致是正确的。因为合口之“谷”形象地表现了泉涌上溢、水泻四下的状况,似乎“咕咕”之声萦绕于耳,可谓形“声”兼备。由此可见,合口“谷”就是泉的本字,写作“谷”,读作gu。由“泉出通川”引申为山谷,这道理很简单,泉水很小嘛,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大后小,因此先见山谷后见山泉。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情景:“山泉在哪里呢?”“在那条山谷里。”找山泉必然先找山谷,以小喻大,以小代大,山泉就成山谷了o现在一说大盖帽,大家都知道指警察,便是这个道理。又因泉小流微,山谷空旷所以又引申出“虚”意。虚怀若谷是也。老子《道德经》里的“谷”字,大体按“虚”来理解可能更好些。但是,合口谷在以后的演变引申中跟水的关系越来越远,以致消失了本意。

谷与泉的本意很相似,其细微差别大概是山谷底部出水的叫作“谷”,山壁出水的叫作“泉”。谷水四下出,泉水一方流,所以借代合口谷本意的字是泉,这一借就永不还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替代了本意,连读音都彻底改变了。这南腔北调是如何演变的,得请高人破解谜团了。

“泉”也是个会意字,泉是原的本字,原作他用后新造源字而替代,泉即水之源头。甲骨文泉的字形是围三阙—之象,水自穴出流向一方,泉的本意是水之源。泉源是也。至于“原”占“泉”巢就好理解了'因为它们两个不仅形似而且音近,替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原”;峭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叫“涧”;山涧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或叫“江”。

综上,“谷”“泉”二字的演变过程是:“谷”的本意消失后代之以“泉”,“泉”替“谷”后代之以“原”,“原”作他用后代之以“源”。

合口谷虽然离水越来越远,但是开口谷却与水相伴而生,若离若即。

许、段二位解读难以服人的地方在于“凡谷之属皆从谷、古禄切”。查字典可知,谷部的字很多读yu,比如峪、浴、欲、裕。其他的字也不读gu,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得从“开口谷”谈起。上面图例“甲骨文谷”第四个字就是开口的谷字,由字形分析可见:水顺山坡而下,汇于低洼之地,这是“开口谷”的本意,也就是峪的本字。写作“谷”,读作yu。开口谷的本意是长流水的山谷。

人类是逐水草而居的,有水就有人啊!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多用峪作地名,秦岭北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秦岭七十二峪很有名,那些不出名的小峪不计其数。其中有个地方古代叫苦谷,这个地方开有很多矿洞,人们吃的水很苦,所以就起名叫苦谷。后来人们觉得不好听,就改称库峪了。可见这个谷读作yu。这不是特例,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子很多。比如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县域内最长的河流古代叫文谷水,后来演变成文峪水、文峪河,县名就因此而来。这个谷也读作yu。我认为古代带谷的地名其实大多读yu,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当然,除了地名之外,人名也有读yu的,比如吐谷浑(也是族名、国名)。

开口谷因合口谷被借代榖作农作物后,把谷加了个山,新造了个“峪”,来替代谷。峪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意思是山谷、河谷。峪、浴、欲、裕都读作yu,可见其中的谷只是表音罢了。

然而奇怪的是古人不嫌麻烦,合口谷是山谷,开口谷也是山谷,何必一物二表呢?我想,古人的观测应该是很细致的,表述也是很细腻的:那泉水咕咕的山谷就叫谷(gu)吧,那河水荡漾的山谷就叫谷(yu)吧,但后来书写的时候稍不留意就张冠李戴了,再后来就率陛合二为一了!

至于说毂是如何简化为谷的,首先谷字本来是山谷的意思,和“后”“後”一样。在秦汉的典籍中有谷代榖的案例出现,当然这只是找个理由而已,其实真正的理由不过是谷字笔画少,更容易被民众接受;而且这两字读音相同,借用转注假借造字法将榖简化为谷是完全说得通且有道理的。以现行汉字规范来说,毂梁虽然是姓,也广样简化为谷梁。

最后再谈谷(lu)。谷蠡王,读作lu liwang。谷蠡王:官名。匈奴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位在屠耆王之下管理军事和行政,由单于子弟担任。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学校;032100)

猜你喜欢
本字山泉造字
那么多,那么好
『即使不来也要做』
歇一下,笑不停
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通假字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造字・造词・造句——论网络语言的要素及其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