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在场”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走向

2019-01-07 06:25王潇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

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紧紧相邻。那么,在如今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时代背景下,云南舞蹈艺术的发展应怎样更好地与世界舞蹈艺术交流、融合?且观其如何以“国家在场”的方式促进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结合当下,对云南如何以自身文化为核心,辐射南亚、东南亚,打造“文化强省”及国际通道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家在场;一带一路;云南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103-01

回望历史,唐代是一个不拘礼法而尚风流的时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艺术走向与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造就了唐朝自舞成风,歌舞艺人公开献舞,宗教祭祀舞蹈艺术化、世俗化的种种景象。大气、通达的政治态度和大唐人民无所畏俱的接纳、吸取,使得南北各民族以及因“丝绸之路”而引入中原的异国文化相互积极地融合,形成了统一和谐的思想文化局面。基于此来剖析唐代乐舞文化的发展,不难发现,草根力量以及官方力量是形成此社会形态的全部要素,但是由于唐代的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它具育“上传下达”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其歌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得到繁荣发展的社会局面是“国家在场”的力量使然。

回归当下,在21世纪的众多关键词中,有一个尤为醒目,即“一带一路”。事实上,以“一带一路”为发展理念向世界提出倡议的中国,正在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走向世界。而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紧紧相邻,在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们不禁思考云南舞蹈文化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又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丰富多样的世界舞蹈文化?浅显的看,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舞蹈类杂志如《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等,几乎每一期中都会出现一篇及以上的文章是以云南的某种或某个舞蹈为例来展开论述。足见云南舞蹈文化的丰富多样及其所具有的高度学术价值。然而,纵使云南舞蹈文化多么丰富多彩、具有研究价值,云南舞蹈事业的发展仍然陷入了不得不承认的瓶颈期。上世纪$0年代以前,云南舞蹈文化仍是处于一个“散养”的状态,很多的民间舞蹈文化还能看到传统的样子。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族群众交往愈加频繁,其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悄无声息的改变。

云南舞蹈文化主要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有三种场域和走向,一是经济场域,具备传统文化属性的民族艺术迎向消费时代或者说是旅游市场的发展开拓。二是原生场域,着重关注于传统艺术的保持和复兴。三则是在文化场域中的两种体现,即非遗语境下传统的维系以及文化发展语境下传统的创新。

正所谓“在官言官,在府言府”,非遗语境下我们要讲保护,但在文化发展的语境下,传统的创新多是指地方性文化的诗意表达,这在舞蹈艺术中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种场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抛开保护与传承的话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范畴内的创作与创新。费孝通先生的16字箴言说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可否认,国家的“进场”对于加快云南舞蹈事业与国际文化接轨的进程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而从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层面上来讲,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除了要吸收、学习他国舞蹈技术与经验外更要关注自身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强调艺术和文化的彼此索引性。方能使得云南舞蹈艺术在具备“国家在场”的资源优势下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国人加大力度关注世界各国舞蹈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的云南,其民族民间舞蹈事业遇到了一个大发展的良机。世界舞蹈艺术“各美其美”,每个国家都因其独特的历史流变和文化变迁,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态。

在各国间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外来舞蹈文化,但是维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更加重大,舞蹈创作者们应以此为前提来创作被世界审美意识认可的、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态。事实上,中国古典舞的形成正是来源于这种兼收并蓄。上世纪50年代,一批优秀舞蹈工作者们以中国戏曲舞蹈为基础,融合了西方芭蕾舞的训练方法,成就了如今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舞。然而,中国的舞蹈艺术形态多姿多彩,西方芭蕾舞也只是世界舞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传播持续渐进的大环境下想要创作出独具新意、富有美感的舞蹈作品显然仍有巨大的可能性。

伴随着“一带一路叼昌议的成功推進,独具国家“进场”优势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自可乘风而起。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江东.用舞蹈艺术架设民心相通的桥梁——“一带一路”下的舞蹈事业畅想[J].舞蹈,2018(01).

[4]李菡静.走向国际市场的云南演艺产业[D].昆明:云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潇潇(1995-),女,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