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9-01-07 06:25田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

田培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冲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功以及国办《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市为依托,以繁荣文化兴盛为已任,在狠抓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县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掌握现状,深入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发展,积极寻求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短板的对策,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建设;市民群众文化;丰富生活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248-02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拥抱新时代围绕新要求,体现新作为展现新形象,奮力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努力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追求而不懈奋斗。

南雄市是广东省文化先进市和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尤其是县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步履维艰。面对困难,我们只有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市为依托,以繁荣文化兴盛为已任,在狠抓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县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掌握现状,深入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发展,积极寻求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短板的对策。

二、以先进文化思想统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当前,南雄市在成功巩固广东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正大力推进以“文蕴雄州·大美南雄”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此,首先要大力培育新市民,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城市的创建与深化,用先进文化占领文化建设阵地,特别需要用先进文化对市民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引领。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市民,以健康的娱乐占领城市,不仅仅只满足广大市民浅层次的文化需求上,而是要因地制宜,以南雄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这“三馆伪载体,把城市文化阵地整合盘活起来,把城市文化资源挖掘利用起来,让城市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起来,继而实现南雄全市文化资源共享,在寓教于乐中以文化人,在潜移默化中向市民群众传授先进的理念,以先进的文化调动市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给予市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分享先进文化的成果,品尝先进文化的大餐,享受先进文化的滋润。

三、加大投入分步推进,强化软硬件建设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使之制度化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政府不仅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文化发展,政府财政还应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文化资源向县级这个基层倾斜,促进县级基层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除了保障免费开放经费外,县级地方财政还要保证逐年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省、韶关市上级财政也要向南雄市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或补贴,还要建立一个可靠的基层文化经费投入机制,以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来加强县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充裕的资金来整合现有文化的优势资源,以实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慰等规定,保障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规定,即规定每年每个县级文化馆经费的最低线外,确保县级文化馆的正常免费开放经费外,还要有经费开展其他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活动、辅导、创作、调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职能。

(二)要分类指导,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也是做好县级基层文化工作的好办法。对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要着重提高文化设施的档次,完善文化设施功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县市区,则要因陋就简,尽量消灭基层文化设施的空白点。特别是要针对像南雄这样的地方财力薄弱县市,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上级财政要给予中央苏区县“最惠国待遇”。同时,在每年开展的文化下乡和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要有的放矢,多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扶贫活动艰男‘传经”又“送宝”,这不但能够满足不同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发挥县级基层文化阵地的最大效用,可谓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多得。

(三)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县级地方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要想方设法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和文化项目,使其发挥综合性、整体性效益。如近年来南雄市大力推进建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与南雄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项目共建共享,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文化书屋可与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文明创建、城镇提升等基础设施等共建共享,县级南雄市图书馆可与城市中小学图书室、机关企事业单位图书室等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资源共享,以改变南雄城市基层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

(四)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的文化经费,要倾向于支持县级文化馆、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考虑资金投入后的效益,不搞平均主义,而是坚持扶优、扶强、扶积极性。在南雄,尤其是要通过几年的重点培养,扶持、引导雄州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室试点,因地制宜,创新“大社区”模式,使其尽快发挥职能作用,以点带面,用成功经验逐步辐射带动,使雄州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真正成为南雄市民求知的学堂、求艺的乐园、求乐的天地、求富的平台,市民足不出城、是不出街就可以直接享受到各式文化,实现文化惠民、便民,促进城市社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文化中心软实力

一是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县级南雄市文化馆、雄州街道文化站(文化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把广大市民群众的思想集中到党委、政府的周围,增强市民群众发展的信心和能力;通过南雄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宣传作用,扩大南雄城市对外影响,优化南雄城市对外开放形象,提高南雄城市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聚集人才,争取把县级南雄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南雄市委、政府的智囊库、人才库,促进领导科学决策,推动南雄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带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县级文化部门要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倾听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送文化上门,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节季时令、符合市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使广大市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三是带动社区文化站的工作。将雄州街道文化站建成社区市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头羊,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全力辅导社区文化站的工作,组织市民群众自娱自乐。

四是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结合南雄当前的文化强市、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等工作,发掘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如姓氏文化、采茶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形成街道文化产业,活跃城市文化市场,逐步把城市文化由“软文化”发展成“硬文化”。

四、狠抓队伍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置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梯次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南雄本地人才的作用,为基层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将合适的人选配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拓宽用人渠道,将德才兼备、懂文化、善管理的优秀人才优先纳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的选拔范围。强化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因地制宜制定街道、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抓好党和政府关于城市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的贯彻落实,实行目标业绩考核,动态管理,让有文艺专长的年轻人有机会到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激发乡镇(街道)文化站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文化站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作用。加大对南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好民间艺人技能的传承。南雄市委、市政府及街道党工委,要关心支持雄州街道、社区群众文艺团体,积极弓l导这些群众文艺团体向先进文化方向发展,为广大市民群众服务,为南雄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市民群众文化活动,引领社会新风尚

南雄市文化部门要以节日文化活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市民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城市文化活动面向街道、面向社区、面向市民群众实际,按“三贴近”要求,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丰富和活跃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深入开展介文化下基层”、“送戏下社区”等系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市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倡导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适用的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以创建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书香之家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祟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南雄社会新风尚。

六、结语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振兴发展,巩固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南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谋划,把加强县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南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抓手去部署,把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去落实,使南雄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借此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中央苏区县南雄市加快实现振兴崛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