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农业经济现状

2019-01-07 06:26吴书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劳动力贫困地区

摘 要 基于当前甘肃农村农业的整体状况,从劳动力现状、土地经营现状、合作社发展现状、经济作物种植现状等几个方面,?析一下近年甘肃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仅供交流。

关键词 贫困地区;劳动力;土地利用;合作社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新时期以来,甘肃贫困地区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比来说,还落后于我国的许多发达省份。下面就甘肃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几个现状作一浅析,内容如下:

1 劳动力现状

甘肃贫困地区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进城,甘肃省内年轻劳动力也随大流涌往城市,政府部门也积极推动“劳务输出”。这样的后果是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极度缺乏,也造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尴尬,甘肃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近两年,国家开展服务“三农”惠民政策以后,地方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相继推出以提升农民劳动技能与增收增效为目的的培训活动,可是收效甚微。前不久,农技推广部门举办了一场蔬菜种植技能培训活动。原计划培训100人,结果只来了46人,而且在规定报道日期报道人数寥寥无几,大多在培训中途才来。我对近三年来农技部门对劳动力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做了简单的统计,统计数据如下:

原计划培训5000人,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为2340人,占计划培训人数的46.8%。对参加培训人员进一步分析:20—30岁,占3.46%,30—40岁,占4.32%,40—50岁,占44.27(其中,45—50岁劳动力占40—50岁劳动力的79.53%),50—60岁,占38.25%,60岁以上,占9.7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农村劳动力的极度匮乏及老龄化。而且培训人员大多为循环培训,即一人参加多次培训,实际培训人员远没有这么多。

现代农村农业经济逐渐向机械化与科技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年轻新型职业农民来担当重任。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留守老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维持者,他们仍属于简单的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又因年龄过大而无力耕作,对耕地进行粗放型经营及抛荒,并且农村老龄化劳动力观念陈旧,不仅难以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更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收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建设及发展。再加上50后、60后劳动力并不全力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以打零工为主,以种田为辅。近年来,农村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把考大学当作“逃离”农村的跳板,因此滋生了一大批留守妇女进城陪读,老人留家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农村劳动力的弱化趋势。

2 土地经营现状

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土地一直延续着几百年来“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对于靠天吃饭的甘肃贫困地区的人来说有一种共识:种地不划算,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除去成本,收入才几百元,遇干旱年连种子都收不回,不如打工一个月挣几千元划算。这导致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宁愿外出打工而不愿在家务农。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或荒芜。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1公顷,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0.23公顷。相对全国来说,甘肃贫困地区人均耕地相对较高,但土地利用率却极低,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资源浪费更加严峻,这对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的中国来说,是何等痛彻心肺。如何将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使其发挥出其真正的经济效益,这是当前甘肃贫困地区农村面临的极大挑战。过去几年来国家加强城镇化建设,导致相当一部分优质耕地被建筑物占用或污染,庆幸的是,近一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政策方针。

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谁来种地,首先,国家应尽快建立资本、技术、人才、青壮年劳动力等要素回流农村的体制机制。其次,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建立更完善的信息网络销售系统。再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完善农村创业、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价格体系,鼓励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3 合作社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受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影响,甘肃贫困地区逐渐有一部分有志农民也建立了农业合作社,但大多是空壳子,没有发挥出合作社真正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合作社管理工作,合作社的领头人,大多数是一些农村致富能手和专业户、村干部,他们多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供职合作社,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直接影响到市场竟争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没有建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及运转通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起步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有所成效,没有形成系统的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在行业标准方面没有实行统一标准。还有一部分合作社抱着套取国家项目资金存活的想法。一些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政策、靠政策、要资金,自我发展信心不足,这种现象加剧了国家扶贫资金的浪费。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持观望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

4 经济作物种植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发展,人口教育素质的大力提高及农民的见识增多,再加上政府力推农业结构调整,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政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甘肃贫困地区农民也从“种粮为自给自足”的局面中醒悟过来了,积极寻求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模式及经济作物,但大多是“东施效颦”的经营方式及种植方法,没有创新意识或创意不够,导致部分农作物“供大于求”,部分农作物又“供不应求”。造成了成本高于收入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当下政府要做的是帮助农民打开销路,或者建立有效的一条龙销售服务,使得种出的作物被有效销售,而不只是一味的鼓励农民加大种养力度,却从不考虑销售问题,这根本解决不了贫困的根源性问题。政府部门只有解决了农民经济作物的销售问题,才既能缓解“城镇吃不起,农民买不掉“的现象,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城镇居民的消费负担,也能大大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

甘肅贫困地区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的办法来达到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吴书博(1980-),女,汉族,甘肃通渭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劳动力贫困地区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