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全力落实科技兴粮人才兴粮“两个意见”取得亮眼成绩

2019-01-08 19:07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粮油粮食科技

5月21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对《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印发一年来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本刊梳理归纳如下。

2018年5月,“两个意见”印发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全行业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各项重点任务,服务行业创新有成效、促进提质增效有成绩。

多层面同向发力

国家局:推进科技和人才协同创新

1.科学布局创新发展任务,点面结合全面突破。

围绕粮食流通科技创新需求,凝练绿色生态储粮、质量安全、污染物控制及消减、现代物流、深加工转化、加工装备、副产物综合利用、口粮营养健康、粮食信息化、增值增质、安全战略研究等11个重点方向创新任务,形成“现代粮仓”创新行动研究专项建议,初步纳入国家“十四五”战略储备项目。

推荐多个行业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粮食收储运和食品安全科技专项项目。

建设了杂粮、小麦、玉米、大豆、芝麻、面制品以及产后服务等7个创新中心。

积极开展科技“三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粮食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粮食人才脱颖而出。

推荐河南工业大学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体系,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引导武汉轻工大学设立粮食和物资储备研究院,布局物资储备研究任务;支持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大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和政策理论研究;

促进建立了粮食行业领军人才队伍和后备队伍,发现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6家大型粮食企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成功组织开展13期共2546人次的安全生产、重大项目建设、执法督察、质量检测等业务培训。

中国粮油学会结合科协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重点挖掘了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

各地:推进科技和经济融通发展

1.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创新发展思路。

各省(区、市)高度重视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在去年工作会结束后,各地立即组织专题调研,多个省(区、市)围绕本地科技、人才工作现状和特点,出台了省级“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指导政策。湖北、吉林、广东通过制定“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编制科技、成果和人才兴粮项目管理办法,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科技兴粮产业创新思路,将科技工作落地落实。

2.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黑龙江、上海、江西积极发展粮油副产物的深加工技术,引导重点企业利用粮食加工副产物,开发了适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方面的新型产品,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营效益。

四川结合“天府菜油”行动,协调15家省级骨干油脂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发起组建“天府菜油”产业创新联盟。

山东省滨州企业与国家局科研院共建的玉米、大豆、小麦三个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启动实施首批合作研发项目。

大型国有粮食企业:推进科研与转化联通互动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任务,结合研究成果开展粮食监管信息化技术研发,推进安全仓储技术创新,确保储粮安全。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聚焦粮油营养健康、仓储物流、适度加工、产品创新(营养米制品)、主食产业化、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通过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在集团业务板块,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紧扣“创新”主题

突出产业需求抓创新

山西、天津、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海南、新疆、新疆兵团粮食行政部门引导省级粮食科研机构独立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绿色仓储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开发特色粮油产品,组织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品质追溯及标准研究,部分成果已成为国家标准。

浙江引导省级粮食质检机构牵头起草并印发黄粒米含量测定国家标准(GB/T35881-2018),联合粮食和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水稻全产业链技术开发,研制的绿色智慧储粮关键技术,已在仓房示范。

山西聚焦本省杂粮资源,研究制定“山西小米”团体标准,组织小杂粮品种资源专项调查,推进新仓型研究,依托“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小米病虫害、方便食品等研究工作。

新疆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研究馕用面粉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突出成果转化抓创新

湖北、广东组织本省科技“三对接”活动,安徽助力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合作对接,武汉轻工大学承建的“国家粮食技术转移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联通互动,引导科技成果实现转让和许可。

中粮集团组织风险投资创新合作论坛,以“双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安徽、宁夏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黑龙江引导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组建省级粮油学会,江西派遣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创新需求,取得良好成效。

突出平台建设抓创新

吉林、江苏、安徽、湖南、四川、广西积极建设粮食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产学研合作创新。其中,四川积极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绿色储粮暨智能物流联合实验室”,省粮油监测站与中储粮成都粮科院建成“四川省粮油储藏与质量安全联合实验室”,同时还协调组建了“四川东方主食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平台建设,有效聚集产业资源,高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有力服务产业创新需求。

突出人才培养抓创新

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人选工作单位的支持下,首批7名青年拔尖人才自主选题项目顺利实施,科研创新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两批共计62名技能拔尖人才立足生产一线实际情况,力推技术革新、实现技能创造、推进带徒传技,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首批“百名博士服务粮企”工作认定的20名博士人才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陆续赴企业开展科研服务。通过建设技能拔尖人才人才工作室、实施生产技术改革项目等,大力弘扬粮食行业“工匠精神”。

有的省份依托考核评级,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例如天津实施职称评定及技能鉴定鼓励政策,对取得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按等级给予奖励,陕西通过评优晋级、年底考核和按比例设奖鼓励等方式,激励科研团队创新创造。

优化兴粮环境

国家局通过与省局建立“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作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梳理各地经验做法和措施成效,编印简报信息,促进交流互鉴,协同推进科技、人才兴粮工作。

各地协同多方力量,推进兴粮工作。江苏、海南突出党管人才原则,与省委人才管理部门联合印发人才兴粮文件,提高统筹推动工作能力。内蒙古、浙江、山东创新思路,会同本省发改、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联合印发“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实施意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科技和人才工作。江苏安排省级以上财政4269万元,支持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工作;湖北投入3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93个科研项目;安徽投入700余万元补助粮食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福建、宁夏安排财政资金支持粮油深加工、高水分粮安全储藏等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粮油粮食科技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