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发展前景展望及开发策略建议

2019-01-08 05:29于智博龚诚张羿杨旸付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页岩勘探天然气

于智博龚 诚张 羿杨 旸付 斌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5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信息管理部 ,四川 成都 610051;3.四川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4.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历次中央全会的关注焦点,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不断提升。其中,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千年大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清洁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能源开发利用的大趋势[1]。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正处于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大力开发页岩气既是满足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化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手段。

1 加快页岩气开发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加快以清洁低碳和智能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能源转型,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行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推动能源转型变革,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也是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天然气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优质清洁高效的绿色低碳能源,承担起着支撑能源行业清洁化、高效化、优质化发展的主力军作用[2]。

1.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能源消费低碳清洁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提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如图1所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24%。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能源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很快,能源消费结构正不断优化,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从2010年的4%升至2017年7%,但高碳能源煤炭的占比(60.7%)仍不仅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国情与我国类似的邻国印度。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的消费占比分别只有14.1%和7%(图2)[3]。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能源消费向低碳清洁化转型成为我国能源近中期重要发展战略,是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双赢的必然要求。图

图1 201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分国家占比图

图2 2017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1.2 低碳天然气将成为我国主体能源

在清洁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国家正积极推进能源消费向低碳清洁化转型。其中,作为最现实的低碳能源品种,天然气将成为国家着力培育的主体能源之一,不但制定了积极的发展规划和加快利用的政策措施,而且正通过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和市场化改革等举措推进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分别提升至10%、15%左右,到205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接近7 000 × 108m3[4]。

1.3 页岩气是我国天然气接替资源,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CO2累计排放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约占全球的1/4,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均在世界前列。在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155个国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减排承诺,其中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CO2排放峰值(表1)。为贯彻落实国际承诺,国家已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CO2排放等目标列入相关“十三五”专项发展规划,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地位不仅相当重要,而且不可或缺。

表1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部分国家地区承诺表

2017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2 398.6×108m3,同比增长15.3%,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率,对外依存度高达39%。面对旺盛的天然气市场需求和预期的供需缺口,为确保天然气供应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尤为重要。其中,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国家能源局已提出了“十三五”末页岩气达到“三百亿”产量目标[5]。在市场高速发展的拉动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并辅之以积极和持续的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产量和市场供应量完全可以超出预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天然气主要接替资源。

2 我国页岩气开发前景

2.1 我国页岩气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分布,主要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三种类型页岩,分布在16个层系,有利勘探面积超过43 km2。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EIA)的评估,我国页岩气储量资源超过130×1012m3,其中技术可采资源量超过31×1012m3。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对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开展了多轮评估工作,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80×1012m3,其中技术可采资源量接近13×1012m3。尽管各研究机构对我国页岩气资源评估的数据不尽相同,但都证实了我国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中国石油落实了页岩气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并形成勘探开发六大主体技术和“六化”管理模式。中国石化在重庆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2017年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2 202.16×108m3,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 008.14×108m3,2017年页岩气产量达60.04×108m3。

2017年,中国石油在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约1 600×108m3,页岩气产量25×108m3,累计产气超过60×108m3。2017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合计约91×108m3,比2016年增加16×108m3,在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升至6.2%[6]。页岩气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8中国特别报告》预计,中国天然气产量增加将主要来自非常规气中的页岩气。英国石油(BP)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世界能源展望》中,对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寄予厚望,认为到204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日产量将达到6.23×108m3,发展潜力巨大。 近中期内,中国页岩气发展仍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预计到2020年,川渝地区的页岩气总产量可望达到250×108m3。“十四五”以后,四川盆地的天然气供应将主要依靠页岩气资源。

2.2 制约我国页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资源。资源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虽然巨大,但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储存的平均埋藏深度达到美国的两倍以上,埋深超过3 500 m的页岩气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80%以上,且我国优质页岩气大多分布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资源量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基础研究才能得到更详实的落实[7]。

2)页岩气最终能否实现商业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管道、储气库等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页岩气开发和管输成本将随着天然气储运设施的完善程度而大大降低,从而实现页岩气的规模商业开发和利用。

因此基础设施特别是天然气管网的完善程度将极大影响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正是由于美国发达的天然气工业、完备的天然气储运设施,以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发展初期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获得重大成功,成为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利用的国家。美国页岩气成本的降低,也使得页岩气能够在市场上与常规天然气实现充分的竞争。美国各含油气盆地之间均有较为完善的油气基础设施与市场紧密连接,其中,仅仅是天然气管道的长度就超过400×104km。此外,美国对管道的准入实行无歧视的公平准入政策,用来保证天然气生产商和管道运营商能够公平、无限制的使用天然气管道来运送天然气资源。与美国相比,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消费市场则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资源地与消费地之间仅有主要管道连接,而支线管网和油田周边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未来,随着页岩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管道、储气库等储运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3)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引进和创新的基础上,目前3 500 m以浅页岩气水平钻井和大规模分层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等一系列适应我国页岩气地质特征的勘探开发技术已经被我国油气企业初步掌控,基本实现压裂车和可移动式钻机等设备国产化。但由于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国外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不能直接照搬照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及体系相对缺乏,特别是3500 m以深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仍需要大力攻关,必须立足于我国页岩气地质特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模式,包括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

3 加快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策略建议

3.1 加快落实资源,夯实开发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量资料相对分散、数据差异大、缺乏规范统一的问题,加快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进一步落实页岩气资源量;探索页岩气形成与富集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气特征和富集机理及地质模式,建立评价方法体系和有利区优选标准及技术规程;加强页岩气评价井钻探,落实页岩气开发有利目标区;建立页岩气资料库,提高成果资料的公益性服务水平[8]。

3.2 完善市场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上游领域,创新勘探开发模式。坚持效益优先、主体多元、协同发展的原则,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页岩气勘探开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游领域,促进管网基础设施公平准入和独立运营。加快页岩气外输通道建设、畅通页岩气进入大管网的渠道,统筹区域内短途输气管道建设、管理和运营,并尝试用市场化的模式进行天然气输配管理和运营。

下游领域,鼓励页岩气就地消化利用,促进天然气利用结构的调整,引导页岩气利用向产出效益好、产业链完善和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倾斜,大力发展城市燃气、高端工业用户。推动页岩气市场化定价的落地与实施。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在冬季,对页岩气、进口LNG、煤制气等非管制资源,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3 加大对外合作,引进特色管理理念和技术、突破3 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

立足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实际,瞄准国内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坚持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并进,注重与国内上游自营项目的发展相结合,与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需求相结合,实施采用国际水平的工程技术和先进做法,把对外合作项目作为试验田;坚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实现3 500 m以深页岩气开发的技术突破,在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国内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中发挥作用,不断推动页岩气资源的规模效益开发利用,为国内自营项目破解类似难题起到示范作用[9]。

3.4 完善页岩气开发财税政策体系

一是提高页岩气的财政补贴。努力增加财政补贴,使得页岩气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生产管理等方面,降低总体成本。二是将页岩气开发企业上缴的资源税留在资源所在地,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充分调动当地政府支持页岩气的开发,促进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对页岩气企业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将所退的税款用于企业技术研究和生产管理中。四是允许页岩气开采企业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进行税前扣除;独立核算的页岩气生产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从技术改造项目的,其中国产设备改造的投资额占到项目总花费的40%[1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4 结束语

我国页岩气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今后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大规模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笔者在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页岩气开发的三大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落实资源,夯实开发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页岩气开发财税政策体系等解决途径。

猜你喜欢
页岩勘探天然气
四川盆地再添超千亿方页岩气田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未来3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发展趋势预测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勘探石油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