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8 00:50张丹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2期
关键词:感染率品管圈导管

张丹萍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将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4~12月收治的2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评分与操作能力评分及首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导管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1(b)-0251-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introvascular central catheter

ZHANG Dan-ping

Venous Catheter Clinic, Jieyang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Jieyang    5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introvascular central catheter (PICC).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ICC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 Patients from June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n=25), and routine care was given. The rest patients from April to December in 2017 were assigned to observation groups (n=25) an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provide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total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score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scores of caregiver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time catheter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fec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scores of PICC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time catheteriz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or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ization can reduce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re;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via peripheral vein; Infe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临床常见的输液方式之一,具有可长期放置、创伤小、安全系数高的优点[1]。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2],研究表明,PICC术后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高达3%[3],同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选择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有重要的意义。品管圈护理是一种所有医护人员全面参与质量管理的新兴护理模式,通过管理理论和方法,科学的发现并解决问题,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率方面有一定优势[4]。为了提高PICC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本研究从我院选取了50例PI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品管圈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置管的患者,其中2016年18例,2017年32例,将2016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12月收治的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13例,男12例;年龄55~73岁,平均(62.50±5.31)岁;病例来源:外科14例,内科11例。观察组中,女15例,男10例;年龄56~72岁,平均(62.65±5.20)岁;病例来源:外科12例,内科1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例来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PICC置管术指征[5];②年齡>20岁;③患者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者;③预计存活期>2年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

1.2.2观察组  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抽取本科室10例医务人员组成,护士长任圈长,组员包括主管护师及护师,需有置管及置管后维护的准入资格。②确定品管主题:组织品管圈会议,组员提出主题设想,会议进行讨论,根据各主题的可行性、有效性,确定以“降低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率”为主题。③调查现状:统计PICC置管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为置管及维护操作者无菌操作观念差,患者遵医依从性差等。④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标、原因分析、对策措施、实施计划、效果检查等。针对现状调查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分为理论课堂、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分组练习、临床应用、组织考核、规范操作、及时维护等步骤。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PICC置管术后管路的维护,包括消毒穿刺口、更换敷贴、冲洗导管、更换肝素帽等内容,对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流程的培训,强化维护注意事项,定期抽查维护情况。3个月后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价,拿出整改方案。⑤完善管理方法:制定奖惩标准,每周组织品管圈会议,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强化各种条件下护理人员对穿刺部位及管径选择能力,根据组内人员相关知识及实践能力制定培训方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率;②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评分问卷评价两组护理的满意度,具体标准如下,满意:80分≤评分≤100分,一般满意:60分≤评分<80分,不满意:评分<60分,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护士PICC置管导管感染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采用本院自制的相同难度的理论试卷,并对操作进行考核,总分为100分,具体评分如下:合格:60分≤分数<80分,良好:80分≤分数<90分,优秀:90分≤分数≤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护理人员相关理论及操作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PICC置管已广泛应用到各临床科室。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更导致死亡率升高,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显示,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部位、操作熟练程度及无菌操作规范性有密切的关系[6]。

品管圈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质量改进模式。是源自美国的一种品管方式,后被日本人加以改进,形成了品管圈活动的概念。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管理,能发挥其本来的作用与优势。护理通过管理理论和方法,科学发现并解决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王蒨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7 d后的感染率分别为3.13%和14.06%。在本研究中,采用传统的PICC导管护理中,护理人员积极性较低,工作目标仅是完成任务,对导管相关性感染重视程度不足,而品管圈护理通过建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通过寻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8],圈内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到最佳的处理对策。其次,品管圈护理进一步完善了PICC导管护理流程及质控体系[9],护理人员及时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PICC导管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评分、首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是品管圈强化监督制度和培训机制。监督确保导管穿刺时及留置期间的安全性[10]。而经培训后,圈内成员能熟练掌握导管的穿刺、消毒、置管时间的掌控[11],对无需留置的导管及时拔除,加强对带管期的维护及日常活动的宣教,提高了预防感染的意识[12],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13],提高了经济效益[14]。圈内成员加强交流,并与患者沟通,积极查阅资料、翻阅文献,想尽办法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调动了积极性[15]。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丽,刘春雨,韩潇,等.品管圈在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9):1221-1224.

[2]陈伟真,陈炎丽.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 1(8):26-27.

[3]张晓蕾,鲍月红,王军.品管圈在降低集束化干预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 30(9):1283-1287.

[4]胡建丽,贾丽华,金艳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7):1578-1581.

[5]韩建敏,王桂荣,刘秀英,等.品管圈对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18-220.

[6]滕海英,陈国连,李高叶.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9,17(7):805-807.

[7]王蒨,张萍,李莉.品管圈活动在改善中心静脉导管换药护理操作规范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3):263-264.

[8]何莹,孙亚南,付航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4):365-367.

[9]郑国营,许卓谦,姚淑雯.医药护合作品管圈活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业,2017, 26(6):61-65.

[10]陈志云,武霞贞.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135-137.

[11]鄭海兰,张锦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184-185.

[12]赵会杰,韩叙,王力红,等.应用品管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J].中国病案,2017,18(4):12-14.

[13]胡君娥,宋健.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26-131.

[14]李蔚维.品管圈管理在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51-152.

[15]许金凤,郑海燕,马义芳,等.品管圈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304-306.

(收稿日期:2019-04-16  本文编辑:崔建中)

猜你喜欢
感染率品管圈导管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