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08 03:16康晓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开放互联网+互联网

康晓凤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使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随时随地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以《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从在线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变革课程考核方法4个方面阐述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3-0085-03

1“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传统集贸市场:淘宝;互联网+传统零售业: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业:支付宝等,总之,传统产业一经和互联网结合就升级换代,实现了利益相关方的多赢,也正是因為这种多赢,“互联网+”这个概念一出现便风靡全国。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OpenCourse Ware Project),该项目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免费开放学校的课程教学材料。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术语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ees,OER),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社会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2012年慕课(MOOCs)开始出现在全球的高等教育领域,为人类提供了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教育消除了人数限制、时间和空间障碍、校园界限,只要拥有接人互联网的设备,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同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掌控学习节奏。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概念性知识或操作方法的学习主要以视频等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课堂教学主要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答疑等活动组成。此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侧重辅导而不是填鸭式教学,从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学中的每个主体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贡献者。利用此互利共赢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知识传授给更多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的优质海量课程,学校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社会缓解了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互联网成为改变世界教育格局的一种力量,大学将逐渐失去知识守门人的垄断地位,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教育知识库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课内内容还是课外知识,都给学习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远程教学、虚拟课堂、微课和慕课(MOOC)等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翻转课堂可以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技术综合应用于教学实际,再利用网络支持下的各种信息载体,用文字、图形、视频等将知识和资源更为直接的推送给学生,冲击了学生的听觉及视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学习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课程群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该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我们实际的教学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课程如:《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等课程具有知识内容更新快、涉及面广、先修课程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的困难和抽象。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进行专业知识和社会交流的时候,高度依赖网络;(2)喜欢采用网络化、互动化和移动化的方式学习;(3)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抵触思想;(4)学生不带书、不带本、不带笔,只带一部手机去上课的现象经常出现。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要加强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又能够充分发挥当代信息交流工具的优势,使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和互联网技术设备随时随地的学习。“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找到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均衡和有效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全方位深刻变革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方式,从而产生一个适应当代信息时代更加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3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方向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课程具有的知识内容更新快、涉及面广、先修课程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并结合“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教学模式,本创新模式主要包括4个方面,本文以《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进行阐述。

(1)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在线资源包括公共平台免费的在线教育知识库、在线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慕课等资源,为课前预习、翻转课堂、课后复习等提供支持。我们在超星平台搭建了课程的在线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课件、教师团队、教学资源、教学大纲、视频资料、课程教案、实验指导8大模块。在课程课件模块中提供了每一章的视频、PPT和阅读材料,增加阅读材料是因为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利用此材料给大家补充针对这一章内容的最新资讯和技术简介,实现情况如图1所示。视频材料主要是搜集的经济与法、焦点访谈和315晚会等节目制作的当前网络安全有关的视频,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指导是录制的实验视频材料,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之用。

(2)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

教师线下面授、学生利用网络、APP等进行线上学习。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和PPT进行课程知识点的课前自学;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讲授难点、专题讨论和翻转课堂等,在每次课堂授课后留一个与本次教学相关的讨论或者调查问卷,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再对上节课所留的内容进行点评;最后鼓励学生课后访问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比如学堂在线、网易云课堂、可汗学院、百度百科等,不仅增加了知识和技能储备,还准备了后期的翻转课堂。同时利用微信、QQ、超星手机APP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互和答疑。

(3)综合应用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微课和慕课等教学模式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对于课程的概念性知识点采取微课、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课堂教学主要是难点的讲解、专题讨论和翻转课堂等,课后利用现代通信软件进行互动和答疑。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分组情况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了3次翻转,分别是操作系统、常用安全算法的推荐和常用安全软件的推荐,课前每组同学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展示,同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在操作系统推荐这个专题中有一组同学讲解塞班系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其PPT页面如图3所示。通过翻转,学生不仅复习了课堂学习内容,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讨论主要由专题讨论和在线讨论组成,讨论主要是针对课程难点和热点事件的讨论,课程难点的讨论主要把包括三种常用安全算法Playfair、RSA、DES的应用、防火墙的安全规则、校园网安全隐患的检测等。热点事件的讨论我们一般在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等下次上课的时候再对上次留的讨论进行评讲,比如针对2019.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贷款、智能骚扰电话、个人信息的暴露和银行卡闪付功能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针对这个讨论还进行了多次留言,不仅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了点评,还列举了很多防范方法和相关事件,通过这些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还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

(4)变革课程考核方法

考核指标包括“线上学习”“翻转课堂”“在线作业”“期末考试”以及“实验”组成;同时将“期末考试”的比重降低,加大“线上学习”“翻转课堂”“在线作业”等考核指标的比重,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过程学习,避免出现临考冲刺的现象。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50%,由翻转课堂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组成,平时作业都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如图4所示),每次作业有1-2题,学生大部分都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作业,翻转课堂成绩是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学习手段学习效果的考核,所有的成绩的评定我们都有详细的過程材料,符合工程认证的标准。

4结束语

“互联网+”的开放性突破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时空限制,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崭新教学模式的出现重构了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期末卷面平均成绩由原来的68分提高到80分。2019年学生利用信息安全类课题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3项,其中省级3项,校级1项(如图5所示)。2018年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5项(如图6所示)。

猜你喜欢
开放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