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林业三权分置改革让林地“生金赚银”

2019-01-09 04:41黄志武
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池州市池州三权

文/黄志武

近年来,池州市以东至县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林业三权分置改革,针对林地流转难、林权行使难、林地抵押难、林业增效难等制约林业转型发展的瓶颈难题,盘活了林地林权这一“隐形”财富,给林区群众和投资兴业提供了新型的融资和投资渠道,使广大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发放“身份证”破解确权难 打消投资顾虑

“公司通过租赁和入股合作的形式流转了6200亩山场营造杉木和油茶。过去仅凭流转合同,不能融资,也不能申请采伐,现在有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我们可以放心投入、安心经营了。”3月29日,东至山灵子油茶公司负责人说,银行凭《经营权流转证》给他们公司办了抵押融资,解决了企业经营资金困难。下一步,他们还要租赁1000多亩的芭茅山,扩大油茶种植基地,同时还能帮助地方解决芭茅山易发山林火灾的问题。

山灵子油茶公司凭借《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进行抵押融资,是东至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在坚持林地性质不改变、林地红线不突破、林农利益不受损基础上,东至县于2017年9月20日颁布《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该县共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472本,登记流转林地面积20898亩,林农亩均年流转收入达85元,是改革前的1.1倍。

建制度、搭“平台” 给买卖双方吃上“定心丸”

池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池州市三县一区均与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成立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分中心。“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在保护林农切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也消除了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林地实际经营者放心投入、安心经营。”东至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截至去年底,池州累计发放林权证22.02万份,抵押贷款9.01亿元。林业产权交易平台以其公益性、服务性的阳光形象和实行“线上发布供需信息、线下公开拍卖交易”崭新便捷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池州林地流转速度。目前,池州已完成林地流转50.77万亩,成交额867200万元,极大地保护了林农的利益。

政府引导“拉郎配” 打通林权抵押融资“最后一公里”

为打通和拓宽林权抵押融资渠道,提振各大金融实体为“林”为资的热情,池州市各地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主动沟通、密切协作,引入建设银行、农商行、扬子银行、邮储等多家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截至目前池州共抵押林权面积18.5万亩,发放贷款90299万元;结合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支持邮储银行开展皖林邮贷通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目前池州已办理林地经营权融资14笔、1100万元。同时,大力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将毛竹、油茶、果树、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列入特色农业保险范围,按照商品林2.2元/亩、公益林1.575元/亩的标准给予保费补贴。

再发资金、服务、以奖代补“大红包”破解林业增效难

池州以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为契机,打造联动服务网络,在全市乡镇林业站设立服务窗口,在重点林区村确定林权流转信息员,提供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咨询、办理林权交易等“家门口”服务,每年安排1.6亿元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累计建成油茶林近4万亩、苗木花卉近4000亩,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特色种养大户665家,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景点100多个。实施林业精准脱贫,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池州公益林保护项目补助资金涉及贫困户4082户,贫困人口13108人,贫困户年补助资金221.4万元,贫困户户均、人均分别稳定增收542元/年、176.6元/年。

2018年池州林业产值326.3亿,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去年,在全省林长制改革推进会上,池州探索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获得了省领导的肯定。”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三权分置”改革战略,积极总结推广“东至模式”,力争在全省集体林权改革中拔得头筹,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池州市池州三权
“三权分置”风险规制 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
小小书画廊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