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措施

2019-01-09 22:29娄杰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乳晕乳汁哺乳

娄杰

(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沈阳 110014)

母乳喂养是哺乳动物的本能,是一条自然之路。母乳是新婴儿最好的食物,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比拟的。克服母乳喂养过程中非自然因素阻碍,把握好母乳喂养的“黄金时段”,实现成功的母乳喂养非常重要。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要把握好分娩前、分娩后住院期间、出院回家期间三个关键时间段。

1 分娩前

分娩前,孕妈妈要充分了解母乳喂养好处,树立信心,做好哺乳准备,与家人共同学习母乳喂养技能,积极参加孕妇课堂,学习母乳喂养和育儿知识。

2 分娩后住院期间

分娩后住院期间,尤其是分娩后前3 d,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必须要做好“10件事”。

2.1 三早一勤 分娩后立即进行“三早一勤”,即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勤吸吮,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早接触:新生儿娩出后30 min内与母亲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 min。早吸吮:让新生儿在出生后10~30 min吸吮反射最强时间内吸吮双侧乳头。早开奶:分娩后30 min内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进行开奶,不是所谓的“催乳师开奶”。“三早”有助于保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哭闹,增进感情,促进乳汁分泌,教会孩子吸吮乳头,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减少胀奶。勤吸吮:每日吸吮乳房8~12次,每次每侧乳房10~15 min。

2.2 按需哺乳 鼓励按需哺乳,不规定喂奶时间和次数,按照婴儿的需求进行哺乳,或者母亲觉得乳房胀满随时给婴儿喂奶。

2.3 正确哺乳姿势 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各种哺乳姿势要点:母亲和婴儿都采用舒适放松的姿态,婴儿的胸腹部紧贴母亲的胸腹部,婴儿的头和身体部呈一直线,婴儿面对乳房,鼻尖对乳头。常用哺乳姿势:摇篮式、侧卧式、橄榄球式、交叉式、半躺式,没有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哺乳姿势。

2.4 “C”型托乳 指导正确的“C”型托乳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C”型托乳: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手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两个手指可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态,婴儿容易含接,托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头。正确婴儿含接姿势:哺乳时母亲先用乳头触及婴儿的口周,使婴儿建立觅食反射,当婴儿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婴儿口中。正确含接的7个要点: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能看到或听到吞咽,婴儿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

2.5 乳房特殊情况指导 对乳房特殊情况(乳头凹陷或扁平)给与一对一指导,直至婴儿完全正确含接乳房。婴儿吃到乳汁并不是单纯地吸吮乳头,而是需要将乳头和乳晕下面的大部分乳房组织含进口中,形成一个“长奶嘴”,乳头仅占此“奶嘴”的1/3。婴儿的吸吮有助于母亲的乳头向外牵拉,也是解决乳头凹陷最有效的方法,母亲可尝试不同的喂哺体位。喂哺前母亲可以用手牵拉刺激乳头,也可用乳头吸引器将乳头吸出,有利于婴儿含接。如果母亲在胀乳的情况下,先将乳晕前段的乳汁用手挤出来,这样利于婴儿的含接。

2.6 乳头皲裂或疼痛的护理 第1步:评估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第2步:哺乳,不用肥皂、乙醇清洗乳头,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短期内可使用软型乳头保护罩(仅限于短期内使用,避免婴儿产生乳头错觉)。第3步:愈合,喂哺后涂抹乳头修护霜或者乳汁,皲裂严重导致急性乳腺炎暂停患侧哺喂,积极治疗。

2.7 哺乳期乳房的基本护理 做好哺乳期乳房的基本护理,正确应对乳胀和乳腺炎。解除乳胀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婴儿频繁吸吮乳房或使用专业手法挤奶。胀奶及乳汁淤积发生原因:乳汁过多,没有将多余乳汁排空,婴儿含接无效,乳房受到外力挤压,乳母情绪波动等。分娩后立即开奶,掌握婴儿含接乳房正确姿势,不要限制喂奶时间,将乳房中的乳汁排空,产后早期坚持每天按摩乳房,疏通乳腺,母亲穿宽松的衣服,选择合适的哺乳胸罩,夜间应将胸罩脱掉,并注意侧卧时避免乳房受压。

2.8 指导母婴分离时乳汁排空 母婴分离时和产妇上班后保持泌乳,坚持3 h挤奶1次,每侧乳房挤奶3~5 min,两侧乳房交替进行,每次持续20~30 min。夜间也要坚持挤奶。正确手法挤奶方法:将拇指及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 cm处,二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反复一压一放,依次各个方向将乳房内每一个乳腺管的乳汁都挤出来,压乳晕的手指不应有滑动或摩擦式动作,不要挤压乳头。

2.9 正确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伴随吸吮动作有“咕噜咕噜”的吞咽声,哺乳时产妇有下乳感,哺乳后乳房由硬变柔软,婴儿满足表情快乐,入睡安静踏实。婴儿每天换尿布6次左右,大便2~4次呈金黄色糊状,婴儿体重平均每周增加150 g左右,满月要增加600 g以上。

2.10 正确应对乳汁不足 首先排除缺奶原因,做到勤吸吮,24 h之内喂12次以上,坚持一段时间,一般都会见效。若混合喂养,确认母乳不足再另加一顿奶粉,逐渐减少奶粉次数,适时热敷、按摩乳房。

3 出院回家期间

社区医生访视、评估母乳喂养情况,跟踪管理直至母乳喂养完全掌握,并告知出现问题到医院母乳喂养指导门诊或打母乳喂养咨询电话,随时保持和爱婴医院联系,及时沟通解决母乳喂养问题,满月后到医院门诊评估母乳喂养情况,直至纯母乳喂养6个月,继续母乳喂养24个月以上。

4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任何时候,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当母乳不足使用小勺和杯子给婴儿添加奶粉,以免产生乳头错觉。除母乳外,6个月内禁止给新生儿任何食物或饮料包括水,除非有医学指征。实行24 h母婴同室,出院回家也要24 h在一起,不分床不分房间,夜间也要坚持哺乳,有助于泌乳。每次哺乳尽量让宝宝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乳房,左右两侧轮流吸空,因乳房前奶含水分和蛋白质高,不吸空很难吃到含脂肪高的后奶,导致婴儿营养失衡。当母亲生病发烧或患乳腺炎时可正常喂奶,婴儿吃了患病母亲的母乳会提高免疫力。除非有特殊疾病,医生不建议喂奶时才能停止。母亲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多吃鱼肉蛋、多喝汤汁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乳汁分泌。

猜你喜欢
乳晕乳汁哺乳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会哺乳的树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乳晕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乳晕变黑是病吗?
与乳母谈哺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