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

2019-01-09 22:29刘浇艺钟丘刘水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点小管管腔

刘浇艺 钟丘 刘水

作者单位:1.528403 广东 中山,广东省中山爱尔眼科医院眼科;2.528408 中山,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眼科

泪小管炎是泪小管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慢性结膜炎或慢性泪囊炎引起,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内眦反复红肿、瘙痒不适、溢泪等。经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睑板腺炎等疾病。我院收治的单纯泪小管炎(以下简称泪小管炎)患者48例(48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取切开引流,观察组在泪小管切开的基础上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术,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48例(48眼)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4眼)。对照组男5例(5眼)、女19例(19眼);年龄20~65岁,平均(41.23±6.3)岁;上泪小管炎8例、下泪小管炎16例。观察组男6例(6眼)、女18例(18眼);年龄23~68岁,平均(40.94±7.1)岁;上泪小管炎8例、下泪小管炎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溢泪,泪小点部位发红,分泌物增多,按压泪小管部位流出脓性分泌物或豆渣状分泌物,泪道冲洗病变部位通畅或原泪点反流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无冲洗液入咽喉。纳入标准:确诊为泪小管炎的患者,无手术及局部外伤史,无麻醉药物的使用禁忌证。排除有心、肺、肝脏等严重性疾病者及患有其他泪器疾病者。纳入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研究,并接受手术分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手术均为同一个医师操作。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以1∶1比例混合液行泪小管周围组织浸润麻醉。自泪小点插入泪道针头留置于泪小管内,距泪小点后2 mm睑缘处以小尖刀垂直切开泪小管,切口长约4 mm,切口见到泪小管内留置的金属泪道针头后退出泪道冲洗针头。挤压切口,引流出分泌物,并以霰粒肿刮匙刮除干净泪小管腔内的结石样物。彻底清除干净后,泪小管腔内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以10-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观察组:以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以1∶1比例混合液行泪小管周围组织浸润麻醉,手术眼相对应的下鼻道填塞含有1%丁卡因+麻黄素混合液棉片5 min。自泪小点插入泪道针头留置于泪小管内,距泪小点后2 mm睑缘处以小尖刀垂直皮肤切开泪小管,切口长约4 mm,切口见到泪小管内留置的金属泪道针头后退出泪道冲洗针头。挤压切口,引流出分泌物,并以霰粒肿刮匙刮除干净泪小管腔内的结石样物,彻底清除干净后。扩张上下泪小点,通过泪道探针探开泪小管阻塞部位,以Crawford泪道引流管的两末端探针分别自上下泪小点插入,进入泪囊、鼻泪管至下鼻道,使用专用钩将探针的尖端橄榄叶钩住,并拉出鼻腔外,连同硅胶管拉出,去除泪道引流管内探针,泪道引流管于鼻腔外打结后送回鼻内放置于下鼻道。泪小管腔内注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以10-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对照组及观察组所取出的硫磺样颗粒均送病理检查。

1.3 术后护理 局部点抗生素滴眼液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4次/d,术后1周拆除切口缝线,首次行泪道冲洗,此后每周冲洗1次,共3个月。泪道引流管放置3个月后取出。取出泪道引流管后每半个月冲洗1次。

1.4 观察指标 拔管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拔管3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泪小管局部无红肿,无溢泪溢脓,手术侧泪小管冲洗通畅。好转:拔管3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泪小管局部无红肿,按压泪小管有少许黏液状分泌物,手术侧泪小管冲洗不完全通畅。无效:拔管3个月后,患者仍溢泪溢脓,按压泪小管有脓性或黏液状分泌物,手术侧泪小管冲洗不通畅,有反流[1]。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24,P<0.05)。

2.2 病理诊断 本研究所有病例中,45例术中取出硫磺样颗粒。病理结果示:标本中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呈放射状排列的菌丝,病理诊断为放线菌病;其中5例合并有曲霉菌感染。

3 讨论

泪小管炎临床较少见,以中老年人居多,多由泪小管与泪囊连接部分或泪总管阻塞、结膜炎下行感染所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这可能由于女性使用化妆品以致眼部长期存在慢性炎症,随着年龄增加,雌性激素水平降低,泪液分泌处于较低水平,眼表保护功能减弱,易诱发感染。同时,该病的发生与女性本身骨性鼻泪管构造也有一定关系,女性骨性鼻泪管较男性细小,以致泪道引流系统易发生狭窄、阻塞,诱发炎症促使病原菌逆行,引起泪小管炎症的发生。因泪小管周围红肿可误诊为睑腺炎,因长期溢泪、溢脓,泪道冲洗不通畅可误诊为慢性泪囊炎,泪小管炎由各种细菌、病毒、衣原体或真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放线菌[4-5]。放线菌的坏死组织或菌丝钙化容易在泪小管内堆积形成结石[6-7],也与本研究病理检查相一致。本研究中有48例患者,其中切开泪小管时发现管腔存在硫磺样颗粒45例,高达93.75%,同杨晓钊等[8]研究结果接近。泪小管炎因本身发病率较低,且病症多样化,容易造成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诊治意识,认真负责,完善检查,降低误诊率。单纯用药治疗对本病的疗效欠佳,但行泪小管剪开具有较好效果。

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式均采取距泪小点后2 mm睑缘处以小尖刀垂直皮肤切开泪小管,保留泪小点虹吸功能,避免了损伤泪小点而发生功能性溢泪,泪小管中段切开,易于彻底清除结石、脓液和管壁的滤泡,病灶清除彻底,减少复发。泪小管腔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膏体可在泪小管内停留,有效发挥支撑、填充、润滑作用,因含有妥布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从而有效杀灭泪小管部分细菌,控制感染作用强,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少渗出,改善症状,对泪小管炎症有一定控制作用,促进修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泪道引流管置入术,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有文献报道泪小管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和单纯的泪小管切开比较,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9]。置入泪道引流管后使泪小管持续开放,充分引流,可避免泪道冲洗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较少黏膜粘连,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研究中,对照组无效6例,可能因术前炎症或手术切开刮搔破坏管腔内黏膜,以致发生粘连、狭窄、闭锁,最终复发,降低了有效率。观察组置入泪道引流管的治愈例数高于对照组,失败例数1例,主要因患者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泪道引流管脱出,未及时来院复诊,自行剪断泪道引流管,管腔内缺少支撑扩张,引起粘连、闭锁。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交代患者平时避免揉眼,防止泪道引流管脱出,如有脱出,消除紧张情绪,来院做相应回纳处理即可,切勿自行剪断,以防止手术失败。

综上所述,泪小管炎的治疗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泪小管切开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小点小管管腔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3D打印肾脏近在咫尺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