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问题多,应对空巢有对策

2019-01-09 12:08
保健医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巢儿女子女

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差不多有1/3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相对薄弱,因空巢引发的老人各种身心问题和疾病也更加突出,这是我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每天去公园聊天下棋,或坐公交车解闷,做一顿饭吃两三天,是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昔日热闹温馨、现在变得空荡荡的家,老人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之许多老人退休后无事可做、身患疾病、行动不便,得不到过去儿女们的尊敬和重视以及丧偶、丧友、身体不好的不利局面,则更易出现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调查表明,差不多有近5成的空巢老人,有“空巢综合征”的表现。不少空巢老人因缺少精神慰藉,心情抑郁,惆怅寂寞,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因此最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甚至引发自杀等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空巢老人之所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缺少亲情和精神慰藉是主要原因。老人退出工作岗位之后,与社会、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工作为重心转为以家庭为重心,社会接触面与人际交往范围小了。加之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不同,与子女之间存在严重代沟,与子女之间的生活距离拉大了,致使不少老人整天不知该做什么好。还有些老人平时对子女的依赖性较强,不少老人因为在年轻时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当自己年老干不动了,就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期望他(她)们常回家看看。如果这种期望得不到实现,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出现孤苦伶仃、顾影自怜等消极情感。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新生事物也越来越多,不少老人电脑不会用,手机玩不了,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感到生活无助也无奈,因此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老人会感到与社会脱节,社会认同感消失,精神空虚。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老人产生“空巢综合征”就不会感到奇怪了。那么,该怎样应对和消除空巢老人的种种心理问题呢?

学会心理自救

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坐等他人帮助,不如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自救。

自强自立,自给自足。空巢老人首先要认识到,子女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多工作繁忙,又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重担都很大,老人的生活一切都依赖儿女是不现实的,老年人自己要努力适应现状。所以,只要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就不能太懒散了,应自己动起来,生活要有规律。首先要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人老了,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节俭,要吃的好些,每餐要少做,吃新鲜的,自己不想动时,就到饭店去吃,或叫外卖,吃的好了,不但身体更健壮,疾病也会离你而去。二要把自己的居室布置得雅致洁净些,这样自己的生活也会更舒适。三要把个人的形象打理得光鲜些,要勤洗勤换衣服,勤修面、勤理发,这样也会让自己精神焕发。

投身社会,发挥余热。对于一些身体较好的老人,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发挥余热,是充实心理、克服空虚的较好途径。如参加社区服务和建设,有一定专长的可返聘参加专业技术工作或当顾问,重新确立新的追求目标,是老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方式。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确立自己新的生活目标,是老人消除寂寞孤独心理的好方式。为了有良好的精神寄托,要走出家门,广交朋友。要安排好自己的业余生活,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重拾或培养吹拉弹唱、种花养鱼、下棋垂钓、书法绘画等各种兴趣,或写写回忆录,或交几个少年、青年朋友,还可玩玩电脑、手机等新玩意儿,这样不但生活丰富多彩,更富有情趣,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使自己活得更年轻,还能跟上社会步伐,冲淡空巢心理。

常回家看看,儿女要做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在年轻人听来,也许感受不到它深层次的内涵,但老年人听了,却感到它真正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

作为子女,父母经济来源不足的,应尽好经济赡养的义务,而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更重要的则是注重精神赡养。特别是身处异地的子女,即使工作再忙,也应多打个电话,或进行视频,如有可能,更应在节日、假期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最大的安慰、最好的孝敬。

虽然空巢老人中,有的衣食无忧,有的生活贫困些,但他们对子女的情感、关心、思念和对子女的需求是一样的。年迈的父母最想看到的,不只是你打给老人卡上的钱,或帮助做了一点事,而是那份割不断的亲情,老人最想听听孩子们说话,看看儿孙们的脸,想一块聊聊家常,一块吃顿饭……这才是老人最大的需求。儿女们应该明白,老人之所以需要这一切,是老人在潜意识中需要爱,需要关注,物质上的给予并不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灵。所以,儿女们没事时给老人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会让老人十分高兴。若认为老人都是老脑筋,对老人说这些都没有用,这是相当错误的认识。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健,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与发达国家还相差较远,提倡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政策。所以,应建议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性政策,尽量帮助子女与父母同住一幢楼或同一社区,以方便家庭养老模式的实现。但也要看到,在工作和社会活动流动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多数子女很难对老人侍奉不离。因此,这就必须通过加强社会家政服务体系的构建,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协助老年人做些家务、采购生活用品;还要多建些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接纳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的单身空巢老人,让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此外,老年人还应订一两份医学保健刊物,或通过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向老年人介绍一些身心保健常识,这对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消除空巢心理,都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空巢儿女子女
天山儿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