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崖刻

2019-01-09 12:08
保健医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题刻天游峰摩崖

古遗存摩崖石刻是前人划画在岩体上的历史记忆与人文胎记。散落武夷山水间历代名儒显宦、方家制士留下的400多方摩崖石刻,就是一部煌煌史册,苍掩苔染、风侵雨浸的屏幅间依然鲜活出许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面容,闪烁着武夷山文史哲的光芒,蕴含着山水间足以演绎一部部影视剧的掌故与佳话。这些摩崖石刻与武夷山中其他文化遗存唇齿相依、衣胞相连,共同构成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标与内涵。

武夷山摩崖石刻大部分集中在九曲溪沿岸和山北峰崖岩壑间,尤以群峰环列、碧水萦绕的九曲溪沿岸为甚。九曲溪两岸就是一处迂回曲折的摩崖石刻长廊。坐水观山,这些镌绿描红的石刻既是珍贵的书法屏幅,又是美轮美奂山水画上恰到好处的题款,山花般烂漫,古董般朴旧。有专家考证武夷山摩崖石刻概括道: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寄寓人生哲理和处世情怀的格言警句,有赞美山川秀丽和造化神工的刻辞,有记载寻幽揽胜和逸兴别趣的游记,有即景生情、因情抒怀的楹联,有直书名胜、装点山水的题名,还有护卫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等。

让我们沿着时空的经纬,对武夷山摩崖石刻做一番即兴巡游吧!

据记载,武夷山最早的石刻是东晋的题谶石,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后来唐玄宗李隆基敕封武夷山为天下名山的刻文勒于一曲同亭湖畔。沧海桑田,它们已湮没于历史的尘沙之中,唯余志书记忆着山中那些神秘化的历史个案。可东晋郭璞题刻谶诗预言的武夷山人文情状500年后神奇般出现,令人匪夷所思。一曲庞大的水光石是武夷山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20余方字体大小不一,出自不同书家之手的石刻,确如一处石刻缩影,错落有致指向不同的内核,有明代理学家李材的“修身为本”,有抗倭名将戚继光表达抗敌必胜信心和北平倭寇后归隐武夷山理想的石刻:“大丈夫既南靖岛夷,便当北平胡虏,黄冠布袍,再期游此”,还有“碧水丹山”“尘寰别界”“名山大川”“山水奇观”“引人入胜”“智动仁静”“渐入佳景”“鸢飞鱼跃”等,都是对武夷山言简意赅的定位与评价。

这些石刻是打开武夷这本厚书的序言。晴好的日子,潋滟波光打在水光石上,石刻犹如晃动的投影,动感多姿。如此石刻群在武夷山中还有多处,有天游峰胡麻涧西壁的石刻群,留存着山中最简约的一字石刻“寿”,以及说明武夷山是道家修行福地的“福地洞天”和择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夷山笔记上评价天游峰的“此山固应第一也”的“第一山”石刻等。

武夷山石刻群品位最高的当数六曲响声岩上的摩崖石刻群,镌刻着南宋到清代23方摩崖石刻,仅南宋大儒朱熹的题刻就有4方,其中引用《论语》名句“逝者如斯”的题刻,令不同生活经历的人至此都能得到各自的启悟。响声岩上还留下宋儒蔡抗、邹应博和明儒湛若水的记游题刻和僧家佛语题刻,加上勒干伏虎岩“升真元化洞天”和镌于九曲溪北白云岩上的“极乐国”等儒道释石刻,共同证明武夷山曾经历儒道释共存的文化大繁荣大兴盛时期。

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达40余年,其遗址遗迹遍布山中,与他相关的摩崖石刻就有30余方,著名的《九曲棹歌》分布在九曲十八弯各曲之首,无疑是游人泛舟九曲最经典的无声解说。

武夷山字数最多的石刻出自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刑部尚书的熊明遇之手,共1800字,几乎占去隐屏峰北麓整块岩面,是一篇记录他1619年游历武夷山的骈文。同时代的建州知府谢上箴以简约的“镜台”二字刻于大王峰、毛女峰对侧的勒马岩,为大王、玉女的凄美爱情传说添上一面工整俊秀的书法明镜。“镜台”宛若一幅红色巨幛,夺走了武夷山中晟大摩崖石刻的名号。

武夷山中留有不少武夷茶与大红袍的石刻,天游峰下茶洞的“茶洞”石刻,五曲丹岩上的“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石刻。尤值一提的是题勒于五曲平林渡口岩壁上“严禁卖茶短价告示”,以地方律令的方式提倡诚信经营不欺客,否则“定照律治罪”。武夷山茶刻最集中的地方是九龙窠的摩崖茶刻群,王羲之之“晚甘侯”,康熙之“岩韵”,不一而足,都关涉武夷山古代茶诗文的名篇佳句和名丛名称。可以说,这些茶刻见证了武夷茶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

武夷摩崖石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涵盖面广,几乎涉及武夷山古代方方面面的文化,把一方方摩崖石刻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武夷山一座摩崖石刻大观园。游人至此品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思接千载,打开的是一扇智慧之门。游山玩水之余,平添一份人文收获,岂有不满载而归之理?

猜你喜欢
题刻天游峰摩崖
西狭颂摩崖石刻
丹山碧水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文化遗踪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造化钟神秀
武夷山归来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