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 政

2019-01-09 12:59
江苏年鉴 2018年0期
关键词:收支社会保险债务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比上年增加50.3亿元,同口径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6484.33亿元,同口径增长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4%。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22.18亿元,增加640.22亿元,增长6.4%。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4945.17亿元,共计13116.7亿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当年支出共计12381.85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734.85亿元。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39亿元,同口径增长2.4%。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3.81亿元,下降3.3%。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共计5138.57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对市县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当年支出共计5044.24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94.33亿元。

2017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单位:万元

江苏省近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主要指标对比单位: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7005.8亿元,增长15.8%。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7559.24亿元,增长21.9%。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中央补助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2017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8.64亿元,增长38.7%,加上年结转收入16.29亿元,收入共计184.93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9.32亿元,增长46.7%,加调出资金34.55亿元,当年支出共计173.87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11.06亿元。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91亿元,受部分企业改制重组影响,下降24.1%,加上年结转收入6.25亿元,收入共计26.16亿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38亿元,增长19.6%,加调出资金6.76亿元,当年支出共计26.14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0.02亿元。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收入共计9591.82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当年支出共计8713.92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877.9亿元。

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16.11亿元,受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下降18.2%。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7.56亿元,下降9.8%。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中央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收入共计1927.75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支出、调出资金等,当年支出共计1893.73亿元。收支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34.02亿元。

2017年江苏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单位:万元

(续表)

2017年江苏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2017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361.27亿元,同口径增长6.3%。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06.03亿元,同口径增长6.3%。全省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355.2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079.43亿元。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84.13亿元,同口径增长6.5%。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42.16亿元,同口径增长9.5%。省级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41.9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38.79亿元。

【稳增长促发展财政政策】2017年,省财政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对承担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企业给予奖补,落实国家和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超过1100亿元。取消、停征45项涉企和18项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出台船舶过闸费和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投入财政资金支持补齐民生保障、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等短板。落实“创新40条”,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扶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创新平台,建立企业研发和工业企业技改普惠制奖补政策体系。安排110亿元支持“263”专项行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实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实现跨界水体类型全覆盖,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争取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体系,支持特色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田园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2017年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金额单位:万元

6月26日,镇江市官塘桥街道平山村举行重残、重病困难补贴发放仪式,51名残疾、重病的生活困难村民领到银行卡和存折。从2017年7月开始,该村为他们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 石玉成/视觉江苏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政策】2017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省级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80%。全省教育支出超过2000亿元,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奖助体系健全等方面倾斜,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提高到1.2万元,支持国家“双一流”、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确保养老、医保等各项提标、提档、提补政策落实到位,全省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47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不低于6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上调6.4%,自2017年7月1日起全省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提请省政府确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1000亿元。安排12.8亿元支持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完善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对低收入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资金以“实名制”全部落实到帮扶对象。

【财税体制改革】2017年,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要求,江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省政府下发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文件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达1∶1,约50%省级专项转移支付实行因素法分配,市县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增加到70亿元,在工商、质监、食药监、安监、审计等领域探索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划分改革试点。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全年全省累计盘活近2000亿元。在全国首家建立横向连通、纵向贯通的全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全省13个市、96个县(市、区),8000余家单位统一在平台上公开预决算信息。落实国家税制改革部署,营改增减税超过790亿元,做好全省环境保护税开征工作,污染物适用税额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截至2017年底,全省PPP入库项目共633个,总投资12469亿元,涉及交通、城建、养老、医疗等17个领域。实施项目249个,总投资5217亿元,吸引社会资本4369亿元,民营企业参与比例近50%。省PPP融资支持基金完成投资5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737亿元。

【省政府投资基金】截至2017年底,省财政已出资设立省政府投资基金和各类基金11支,累计投入146.75亿元。2015年9月成立的省政府投资基金,与146个主体开展合作,发起设立或出资参与基金50支[其中:区域类基金6支、产业类(含农业)基金42支,参与国家级基金2支],基金总规模超过21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 1900 亿元。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截至2017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120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主要为发行的新增债券);政府或有债务2833.85亿元,比上年下降34.4%。全省政府债务率63.1%,低于国际通用的100%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水平。省政府出台《关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苏政发〔2017〕124号),督促有关市县制定切实可行的债务化解方案。全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78亿元,其中1646亿元用于置换政府存量债务,首次发行江苏省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370亿元。

【政府采购】2017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223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8亿元,占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1.03%,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54%,节约资金307.29亿元,资金节约率12.09%。其中:货物类采购395.65亿元、工程类采购1370.09亿元、服务类采购468.02亿元。

全年省级政府购买服务重点管理实施项目44个,金额19.65亿元;剔除PPP项目后,全省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金额190.83亿元,内容涵盖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科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各地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增幅不低于当地政府采购总规模增幅的目标。

截至年末,全省登记备案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644家,比上年增加196家,增幅43.75%。财政部、省财政厅联合对全省193家采购代理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涉及项目409个、金额8.3亿元。

【产权交易】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产权交易业务931宗,成交金额195.05亿元;企业增资业务完成1宗项目,募资金额680万元。全省新增3家登记托管企业,新增股份5.09亿股;截至年底,在托管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95家,登记股份合计90.1亿股。

猜你喜欢
收支社会保险债务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