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2019-01-09 07:06王浩斌王慧祥
兵团党校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王浩斌 王慧祥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不懈奋斗的革命担当精神,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是对这一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这一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志气、底气、勇气、锐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革命担当的志气,这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具有革命担当的底气,这源于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具有革命担当的勇气,这源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革命担当的锐气,这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而卓越的奋斗与抗争。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发扬革命担当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科学内涵;历史使命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6—0023—06

[作者简介]王浩斌,男,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王慧祥,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1]“担当”和“未来”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不负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这一梦想”当作自身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伟大飞跃”和一个“新的伟大革命”肯定了党成立以来为这一使命的奋斗历程,同时表达了在新时代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历史使命担当解读丰富和发展了革命担当精神。

一、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生成的三维动力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鲜明阐述了革命的工人政党应当具有革命担当品质。明确了革命的工人政党的利益和任务——“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3]。马克思用三个“直到”不仅表明了革命的工人政党要取得共产主义胜利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而且深刻表明了革命的工人政党要将革命担当起来直到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社会。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社会革命,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带领我们从建党百年迈向建国百年,进而造就历史伟业。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的志气

理论的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理论的彻底性既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4]伟大的社会革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不断革命的过程中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5],它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结束了错误历史观和政治观占支配地位的混乱和随意性,给了无产阶级伟大的认识工具。它是革命的哲学,它深刻地分析了这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无产阶级,把这个阶级当作人类解放的物质武器,同时也给予了这个阶级强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它是真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正是有了这样科学理论的指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才有着革命担当的决心和勇气,始终不忘历史使命。

(二)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坚定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的勇气

之所以是共产主义信仰而不是其他的信仰,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其具有现实性的根据。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即“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7],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固有性、不可克服性以及不可抗拒性,马克思科学地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尝试,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也更加证明了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基础,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作为基础。正是这三个“基础”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8]共产主义的信仰给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动力,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的勇气。

(三)无产阶级和人民立场的纯粹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的底气

无产阶级和人民立场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在革命战争年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就鲜明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同时,毛泽东同志也给我们站好这个根本立场指明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10]。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科学地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1],这一矛盾的提出、解决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为社会主义的建設指明了方向。2012年,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决心,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3]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的底气。

二、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生成的话语渊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就有着将革命担当起来的思想,1949年毛泽东的新年献词第一次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题,深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将革命担当起来的信心与决心,经历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精神正式形成。革命担当精神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固有品质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担当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萌芽:党成立之初党的纲领中革命担当精神的话语呈现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有了革命担当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14]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帮助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方针,但是更加强调在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进行第二步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15],最后“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16]。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再次表达了身处国民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以国民革命解放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17],更加要“加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18]。国民革命的胜利并不能使中国共产党止步于此,“解放全世界”才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要号召“劳农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之斗争”[19],在这种斗争中,全世界劳农联合起来实现“将永远把人类解放出来,将永远消灭一切战争”[20]。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一直有着革命担当的思想,并在革命的实踐中始终践行着这一思想。

(二)发展:1949年新年献词中革命担当精神的话语阐发

1949年毛泽东发表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在这篇新年献词中,毛泽东同志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以来走过的曲折道路;进一步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反驳了国内外的各种奇谈怪论,分析了一些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中国人民就是要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重要关头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提出了在这一年中要努力实现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中国。这里讲到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指要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但是这个政府一定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三)成型:七届二中全会时革命担当精神的话语表达

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全会中提出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21]完整的阐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论题,形成了革命担当精神。“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2],未来更好地将中国的革命担当起来,全会中提出的“两个务必”“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等思想深刻的表现了这一精神。这一精神就是始终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要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这一精神就是要把革命的阶段性目标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坚持“两个务必”;这一精神就是要敢于向自我开刀,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始终保持优良作风;这一精神就是要敢于开创新的局面,善于学习,勇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四)创新: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革命担当精神的话语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在转变之后,党要如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将革命担当起来呢?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23]。怎样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深刻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将革命担当起来的决心,“全面高涨”“高度文明”“高度民主”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与共产主义目标“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融合。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开创新局面?那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没有亿万群众的高昂的劳动热忱,没有成千上万个生产单位的首创精神,没有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奋斗”[24]是不可能的。“高昂的劳动热忱”“首创精神”和“积极奋斗”是我们开创新局面应有的精神状态。党的十二大围绕着“开创新局面”实现了对将革命担当精神的时代创新,深刻体现着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革命担当起来的志气与勇气。

(五)开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革命担当精神的话语开拓

2017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一直具有的使命与担当,为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着中华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中用三个“意味着”深刻表达了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表达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初心和使命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做好“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要保持好“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要保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在新时代担当起历史使命就是要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真正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着这个担当,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要做到“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5]。

三、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生成的实践佐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26]敢于担当、直面困难就是要“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2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新时代的条件下,面对新的斗争形式、斗争内容,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也必将带领我们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对革命担当精神的实践诠释

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文章中毛泽东准确分析了解放战争以来敌我双方的态势,肯定了战争以来在军事、政治以及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伟大胜利,揭示了敌人的反动策略,即敌人在认识到“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就越发重视政治斗争,分裂和瓦解革命阵营。在此时刻毛泽东号召:“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28]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进一步揭示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为取得最终胜利做了思想动员。同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9]。同年4月23日,在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毛泽东更是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号召解放全中国,夺取最终胜利。同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对革命担当精神的实践诠释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革命的结束,新中国成立意味着党的第二阶段的革命任务的开始。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基本任务就是“创设条件,采取步骤,逐步地建立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30]。1953年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提到的总任务要“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32]。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33],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国家的内外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变化”[34]。面对“根本变化”,我们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朝着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向不断奋斗。

(三)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对革命担当精神的实践诠释

社会主义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这并没有让中国共产党沉沦下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确立为党的工作着重点。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5]。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精神风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

四、习近平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生成的现实意义

(一)以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推动实现伟大梦想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深重的灾难,深重的灾难中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想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夙愿。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36]“最伟大”“最高”和“根本”深切表达了这一梦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呼声。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7],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更要将革命担当起来,在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坚强的战斗力。

以革命担当精神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坚定信仰、站稳立场、善于学习。坚定信仰,就是要把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结合起来,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不断奋进;站稳立场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带领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善于学习,就是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将伟大梦想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融通起来,打消国际社会的曲解、误读、疑虑和猜忌,学会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和机遇的方式方法,学会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以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指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38]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新的情况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而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坚持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不断前进。进入新时代,改革的难度变大、突出的问题更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面临的新情况更加复杂,这就决定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39]至关重要。

以革命担当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勇于斗争、不断学习、站稳立场。勇于斗争,就是要我们在斗争中始终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信仰,保持革命的斗志,同否定削弱党的领导的行为作斗争,同否定削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同否定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同威胁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不断学习,认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以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应对斗争中的各种挑战;认清和战胜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困难和挑战,认清来自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在斗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在斗争中解决问题与困难;认清当前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规律,剔除顽瘴痼疾。站稳立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以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历史使命,必须发扬革命担当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锻造出一个完全正派的党、一个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40]。“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这一工程就是要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革命担当精神建设伟大工程,就是要坚定信仰、站稳立场、敢于向自我开刀、保持优良作风。坚定信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将伟大的“社会革命”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以贯之去执行;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的“钙”;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站稳立场,牢记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不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抵制“四风”,形成优良作风。勇于向自我开刀,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沉着应对“四大考验”,抵制“四大危险”,在管党治党的过程中贯彻执行严的标准、严的举措;在监督执纪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四种形态”;扎牢制度的笼子,为从严管党治党提供保障;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保持优良作风,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41];造就一支四个“铁一般”的干部队伍,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以新时代革命担当精神推进伟大事业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发扬革命担当精神,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4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先进性与正确性。

以革命担当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就是要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将两个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要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向来推进伟大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将两个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要扎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牢记“两个务必”。在即将实现目标的时刻,我们更加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后,我们还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前行。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要始终保有将革命担当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品质,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发扬革命担当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2][13][25][35][37][40][4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5、21、6、10、15、20、16.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7、422.

[4]刘向军.理论的彻底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26-28.

[5][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1004、100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6.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41.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24.

[14][15][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33、133.

[17][18][19][20]中共中央文献选集(1921-1925)[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66、166、393、393.

[21][22][28][2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8、1375、1451.

[23][2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5.

[26]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24(02).

[27]習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31(02).

[3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95.

[31][4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9、456-457.

[3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61.

[33][3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38.

[3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5-5(02).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3.

[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0.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斗争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