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关键词”再加工,突破学生审题障碍

2019-01-10 18:17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键词

湖北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生物试题中甲乙丙丁、罗马数字、英文字母大小写、箭头、简写、符号的辨认和对应存在认识偏差,导致误解信息。例如,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色盲的孩子,而且其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XY,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错误,大多数学生可以分析出来。但是碰到的问题如:医生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标记)。某13三体综合征患者标记为“+--”,母亲是“+-”,父亲是“++”,则会使许多学生出现不会分析的现象。学生们给笔者的反馈是“+”“-”又不是染色体,也不是基因,怎么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说明题目的文本形式对于学生审题是一个严重干扰因素,其实只要在内心里把 “+” “-”当作染色体就可以了。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尝试从“移植”“替换”“缩放”三个方面探索“关键词”再加工,突破学生审题上的瓶颈,收到了较好的反馈。

1.移植

【例1】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正确的是 ( )

A.遗传物质是主要的载体

B.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C.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对于本题,很多学生选择了A项或B项,这是因为学生受到语句中“主要”这个词语的干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DNA是遗传物质,已通过实验证明;另一层含义是指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种类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此题做完后,笔者要求学生将关键词“主要”移植到其他语句中,学生们改编后的语句有①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②水稻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③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在氨基中;④果蝇基因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⑤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笔者一一板书,然后请学生讨论,最后一致认为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

【例2】(2014年,重庆卷,第6题)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3.1 直播后的沙蒿和柠条,在沙障的保护下,减少了风沙对苗木的危害,提高成活率。在不同规格的沙障内,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该试题的B选项是“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特有”是关键词。笔者引导学生总结“特有”一词的含义是仅该细胞有而其他部位不存在。学生受此启发后发言:与突触小泡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应该在该个体其他细胞中存在,只是没有表达而已。因此,本题的B项是错误的。

笔者立即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将“特有”这个关键词移植到别的语句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改编后的语句有①蝌蚪尾部特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②癌细胞特有原癌基因;③生殖细胞特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④DNA与RNA相比,DNA特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⑤蛋白质与DNA相比,蛋白质特有S元素。笔者一一板书,然后请学生讨论,最后一致认为①②③错误,④⑤正确。

2.替换

【例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取F2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例应是 ( )

A.3 ∶ 1 B.1 ∶ 2 C.2 ∶ 1 D.1 ∶ 1

【答案】D

【解析】多数学生只是草草阅读了“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这句话,就在潜意识里认定了F2的分离比是3∶1。根本没有注意到题干中“F2植株的花粉”这个关键词,如果题中的这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经仔细思考,F1为Aa,让F1自交得到F2,存在三种基因型:AA、Aa、aa,相应比例为1∶2∶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F2植株群体产生两种花粉:A和a,其比例为1∶1。

这种审题障碍主要是学生受到教材中豌豆杂交实验的相似表述“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的影响,使得后面的信息欠考虑,未能顾全大局。针对此题,笔者布置任务:对于“F2植株的花粉”,同学们还可以怎样改动?注意种子中也有类似于花粉的颜色反应。一些学生纷纷将该关键词替换为“F1植株的花粉”“F1植株的种子”“F2植株的种子”,然后再进行解答。

【例4】人体剧烈运动时,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2∶1,则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应是 ( )

A.7 ∶ 6 B.1 ∶ 1 C.2 ∶ 3 D.6 ∶ 17

【答案】B

【解析】在许多资料和考试中,频繁出现的一个题目是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为5∶3,求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多少,许多学生受到平时针对这个题目强化训练的影响,默认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于是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摩尔数为a,则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 O2摩尔数的比值为 6 a+2×0.5 a ∶ 6 a = 7 ∶ 6,得出错误答案A。事实上,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从总体来看,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为1∶1,正确答案是B选项。学生同样将本题的关键词“人体”进行了替换,如换成“人体成熟红细胞”“乳酸菌”“地窖中的马铃薯”再进行思考作答。

3.缩放

【例5】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表现型是黄色∶绿色= 1∶1,圆粒∶皱粒= 3∶1。让F1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 F2的黄圆∶绿圆∶黄皱∶绿皱比例为________。

【答案】2∶2∶1∶1

【解析】这是一道看起来常规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题,但是却大有文章。由F1圆粒∶皱粒=3∶1,可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Rr×Rr;由F1代黄色∶绿色=1∶1,可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Yy×yy;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F1代中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按如下计算:1/3YyRR×yyrr→1/6YyRr、1/6yyRr;2/3YyRr×yyrr → 1/6YyRr、1/6Yyrr、1/6yyRr、1/6yyrr。 综合考虑两项结果,得出F2的YyRr(黄圆)∶yyRr(绿圆)∶Yyrr(黄皱)∶yyrr(绿皱)=2∶2∶1∶1。笔者在某次月考命题时,同样是在本题,在原题的“F1中黄色圆粒豌豆”前添加了词语“一株”。做了这样的改动,学生普遍没有发现,仍然不假思索地按原来的套路作答,考完了再看试卷,大呼“上当”。笔者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了范围的缩小,一株F1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或YyRr,不可能同时具有两种基因型,因此测交的结果:表现型2种或4种,对应比例为1∶1或1∶1∶1∶1,计算结果与原来大相径庭。在遗传计算题中,因为没有注意“群体”与“个体”的区别、“群体”与“部分”的区别,导致计算失误,所以对于遗传计算的相关试题,选择的范围很重要。

【例6】果蝇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它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 )

A.2 种 B.4 种 C.8 种 D.16 种

【答案】A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不管它含有几对同源染色体,都是形成4个精子,其中2个精子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上DNA相同,是同一类型;另2个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也是同一类型,所以它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2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将关键词“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放大为“一只果蝇”又该如何作答呢,经思考答案变为D选项。

笔者认为文本类的试题往往有文字材料多、跨度大、信息多的特点,在试卷评讲课上,教师不可以包办、过度解读,一味地展现老师的思维过程,应该由学生主动地对题干进行浓缩概括,也就是语文阅读题中常见的类型:概括中心思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相似题目的题干和选项。以上三种“关键词”再加工的途径容易操作又容易忽视,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挖掘思维痛点,增强学生对试题陷阱的抗干扰能力。

猜你喜欢
关键词
八项规定“关键词”
八项规定“关键词”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踏稳“关键词”之基,提升“言语力”之实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四个“关键词”
骗子盯上了“关键词”
二战胜利70年躲不过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