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俭、柔:老子的从政三宝(三)

2019-01-10 01:41王启涛
月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甘愿道德经老子

王启涛

《吕氏春秋》里说:“老聃贵柔。”那么,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看,老子的“柔”,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柔”在心理上,就是以柔克刚。

老子为“柔”找到了两个象征物,也就是两个“形象代言人”,其中一个是“婴儿”。在老子看来,婴儿有三个特点:

首先,婴儿柔顺而不动心计。老子说:“能够做到形神合一,使魂魄不驰于外物而妄自离散吗?能够做到精气团聚而纯真柔和如同婴儿一样吗?能够做到时常洁净自己的心灵,使它质纯无邪吗?能够做到治国理民时无欲无为、不用智巧吗?能够在感知外物、认识世界时做到贵柔守雌、虚静因应吗?能够做到行政施教时去私去智,不依靠自己的耳目聪明而顺乎自然吗?”(见《道德经》第十章)

其次,婴儿柔弱且低调谦和。老子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恢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就不会有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下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能充足,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真朴的道分散成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见《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再次,婴儿柔和而不与人争夺。老子说:赞同与不赞同,相差有多远?众人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精神领域很开阔,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我却独自澹泊宁静,没有形迹,好像不知嘻笑的婴儿;落落不群,好像无家可归。众人都有多余,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暗暗昧昧的样子。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沉静的样子,好像湛深的大海;飘逸的样子,好像没有止境。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愚顽而拙讷。我和世人不同,而重视有道的生活(见《道德经》第二十章)。可见,婴儿柔顺而不争强好胜,纯净而不自作聪明,所以婴儿体现了老子心目中的“柔”性。《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说“挫其锐”,就是要把棱角和锋芒去掉。

除了婴儿,老子为“柔”找到的第二个形象就是“水”。老子以水为象征物,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在水身上看到了至高无上的“道”的影子(老子把顺其自然的“道”作为政治管理的最高标准,而“水”很能够代表“道”。《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说过这样的话:道,通常不显露其名分。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妙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它。王侯若能持守它,万物会自然归顺。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宇宙有了秩序,就有了名分。有了名分,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道存在于天地间,有如江海为河川所流注一样)。另一个原因是老子是楚国人,对水太熟悉了。水一方面很柔弱,有一个词叫柔情似水,但是,水也很强大,滴水穿石,它可以战胜坚硬强大之物。老子说:“普天之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这个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所以圣人说过: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却像反话一样。”(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老子提出“水”有八种象征意义:一是潇洒浪漫,二是清明高洁,三是清静无为,四是利物不争,五是勇往直前,六是卑而易行,七是顺其自然,八是包容一切。

其实,在老子的领导与管理哲学中,“柔”只是手段(“柔”可以带来顺利、美好、和谐,所以汉语里有柔顺、柔美、柔和),而最终要做一个“强者”。所以老子说出了一个领导者的真实意图:“想要收缩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起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是所谓幽微之明。”(见《道德经》第三十六章)《道德经》第四十章里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钱锺书在《管锥编》里有一个新的解释:这里的“反”同“返”,说明物极必反,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也就是说,“柔”最终是会转化为“强”的。

所以,我认为老子是一位城府很深、很老到的政治家。

在老子看来,“水”对万物都有利,用现在的话来说,雨露滋润禾苗壮,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它从来都是无色无味,不与其他事物争抢风头,甚至处在卑下位置。《道德经》第八章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大意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怨咎。

如果从现代领导艺术的角度讲,我认为老子上面一段话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居善地”,就是处在比较好的位置时,要时刻保持谦虚、恭敬、谨慎的态度。江河湖海,都是因为虚怀若谷,才能够纳百川。197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CEO罗伯特·格林利夫出版了《仆人式领导》一书,认为领导者必须放下身段,甘当仆人。如果一个领导表现得过于强势,居高临下,不好接近,就容易与下属和员工产生隔阂。老子则叮嘱领导者:要用“静”来控制“躁”。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着辎重。虽荣华壮观,但他却心平气和,为人超脱。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而轻视天下。轻视别人,就会失去根基,骄躁就会失去权位(见《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心善渊”,就是要像江河湖海那样有一颗包容之心。老子认为受到委屈,方能求全;受到冤枉,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满;破旧才有新生;少取最终多得;贪多最终迷惑。所以,圣人与道合而为一,做天下人的楷模。不自我炫耀,反而更加耀眼;不自以为是,反而美名远扬;不自我夸耀,反而居功至伟;不自我感觉良好,反而受到拥戴。古人说的“委曲求全”难道是假的吗?确实能委曲求全者,天下便归属于他(见《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可见,一个领导者心胸宽,度量大,才能够在领导的路上成长。如果仅仅看一个人的短处,则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多注意一个人的长处,则天下每一个人都能使用。当代著名政治家、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也指出:“领导者应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加以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构想。”

“与善仁”,就是用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就是尊重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通过爱心凝结在一起,这才是无为。一个缺少爱心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爱戴的,这种人要有所成就也是不可能的。“与善仁”其实就是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言善信”,就是讲信用。老子认为水利万物,和顺诚实,表里如一。领导者的言语应该像水一样诚实无伪,言必信,行必果。

“政善治”,就是在管理上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从而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事善能”,就是要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像水那样去污洗浊,承载船只,润物育人。

“动善时”,就是行动要善于观察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就是政策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一点道家与兵家有接近的地方,与儒家的“权变”思想也有相近的地方。在今天,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都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工业和商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管理模式不同,同一企业内部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一定要“因时制宜”。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所说的“道”,不仅是宇宙本源,而且是客观规律,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包括自然无为、见微知著、知盈处虚、欲取先予、恭谨包容、委曲求全、静观玄览。这也是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智慧。

(选自《国学中的领导智慧》,光明日报出版社,有删改)

猜你喜欢
甘愿道德经老子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暮年之境 四首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身份
漫画
智者老子
但求甘愿心
寻找老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