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2019-01-10 02:15陈晓磊
农家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豆

陈晓磊

摘 要:间作的出现给资源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带来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生态位分离,以此实现了种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农业资源的高效运用。但是在其间作当中作物的行距变化是会给其整个体系的生产力带来直接影响的,因此这就极有必要对其给作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就将围绕大豆和玉米间作的具体情况分析玉米行距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玉米行距;大豆/玉米间作;种间竞争力

在我们国家传统农业之中间套作是一项精髓,因为它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提升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并且还可以强化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作物品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所以极受欢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间套作种植相对比较普遍的地方,其间套作的模式也都相对比较多,在这之中大豆/玉米间作因为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在当地种植比较多。这两种不同的作物被种植在一起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或者互补的效应,这都是复合群体产量优势展现最关键的因素。在这种种植模式当中作物空间的搭配与作物本身的搭配所产生的变化都会直接给地下物质及地上物质的积累分配带来重大影响,其中作物间距变化会直接给其生产力带来影响。

一、间作的优势

在进行农业生产当中依照农作物相互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有效搭配,合理种植,以此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产品增产和增收。

1.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

间作种植就是运用各类农作物相生相克的原理,也就是一种作物所分泌出来的元素正好是另外一种作物所需要的元素,这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利用,并成为搭档。合理选择间作作物能够进一步降低土地重茬的危害,并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实现作物增产增收。

2.可以充分发挥各项农业资源的产生潜力

有效的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生产力,一般不同的农作物吸收土壤元素的种类与数量的深度和能力都有所差异,一般直根类的作物其根系入土相对来说比较深,因此这就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一些影响。而须根类的作物因为其根系入土相对比较浅,因此可以吸收土壤上层的一些营养物质,同时其根系非常强大,能够吸收的面积一般比较广阔,吸收量也比较大。就拿本文要研究的玉米和大豆来说,间作种植可以促使其充分利用光照,实现增产增收。第一,在其生长前期和中期的时候,单株叶面都相对比较小,所以基本上都能够受到太阳的直射光。但是到了后期的时候,大豆仅仅可以吸收玉米叶下层的一些散射光。第二,肥水一般比较充足,可以实现有效的养分互补。大豆的根瘤可以有效固定土壤之中的游离态氮,除了自己能够确保供应,还能够给玉米供给一部分;而玉米所分泌出来的酸性物质可以有效分解土壤之中的一些难溶性矿物质元素,使其变成速效性的养分,从而供给大豆进行吸收利用,以此得到在大豆单作当中得不到的养分。第三,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大豆因为得到玉米的遮盖,所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豆天蛾、蛴螬以及食心虫的危害,实现了增产的目的。

二、行距给间作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带来的影响

将大豆和玉米进行间作,大豆完全处在空间生态位的劣势,所以种间距就影响着大豆和玉米间作的相互效应,同时也是影响其生物生长最大的决定性因素。相关人员在研究玉米与花生间作优势的时候发现,它会伴随着玉米间作行比的进一步缩小而出现增加的趋势,当间作行比缩小,就表示种间距离在靠近。因此将其转换到大豆和玉米的间作体系之中也同样是适用的,当其间作玉米的行距增大,种间距离缩小,间作优势从而得到有效增加。

对于作物生长来说,其干物质积累基本上依靠的是光合作用,在整个间套作系统之中,当同时间作高矮作物的时候,他们会通过不同的冠层来降低其种间竞争的强度,以此实现对光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大豆和玉米间作体系之中,玉米属于高位的作物,大豆属于矮位作物,所以其空间配置变化就会直接给其作物对光能的截获、地上与地下物质的分配与积累带来直接影响。有关人员在研究之后发现,套作大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会伴随着玉米行距的变大而有所降低。一般在其生长的前期,不管是大豆还是玉米其生长差异都不够明显,但是在进入到生长期之后,大豆的生物量就会伴随着玉米行距的变大而减小,同时玉米的生物量会伴随着自身行距的变大而变大。这就充分表明,在生长进程之中,处于空间生态位劣势的大豆会在玉米行距的变大之下,受到玉米更多的遮蔽,从而使其生物积累变小。有关人员在研究之中发现,当玉米的行距为20㎝到40㎝的时候更能促使大豆生产发育光环境及产量的形成。

在整个间作群体之中,作物间的种间进行互补或者是竞争的时候,会有效驱动复合群体产量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但是这种种间相互作用的连续性和动态性过程却会受到间作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行距。有关人员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大豆和玉米间作伸展之中存在着非常强烈的竞争关系,其中玉米对于资源的竞争能力要比大豆强很多。在两者共生后期时,种间距离小说,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要弱得多。研究表明,间作体系之中两种作物当发生共生期差异的时候,早熟的作物在收获之后,后熟的作物通常能够得到生长补偿恢复期。如果一旦两种作物同收同种,生长期的完全重叠并无法表现生长恢复,所以这时候作物的空间布局就是影响作物生产力发挥以及中间相互作用有效平衡的关键所在。在大豆和玉米间作之中,在共生后期的时候,当其玉米的行距越大,在资源竞争方面就会占据更大的优势。但是当其行距一旦超过45㎝的时候,其日生长速率共生后期会一直非常高。对此如果要对间作体系作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力进行综合考量的时候,45㎝就是最适合玉米种植的行距。

三、结语

在大豆与玉米间作体系之中,当玉米的行距不断增加,其间作的优势就会随之变大。在其行距不断变大之下,大豆的生长随之受到了抑制,因此其玉米的行距需要保持在45㎝才是最好的。在共生期之中,伴随着生长的进一步推进,大豆和玉米相比较,其资源竞争力会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当玉米行距变大的时候,大豆和玉米相比较玉米的竞争力会有所降低,玉米对于环境资源竞争力会变大。所以综合而言,大豆与玉米间作是其相互影响是最小的,其竞争力也是最弱的。

参考文献:

[1] 李经毅. 解读我国玉米、大豆种植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 2018, 36(12):53+55.

[2] 曹鹏鹏, 田艺心, 高凤菊,等. 玉米-大豆间作不同带距和行距对两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8, 50(7).

猜你喜欢
大豆
国之大者
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研究
解读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