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2019-01-10 06:57雷智冬黄锁义
科技视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雷智冬 黄锁义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报考数量急剧增加,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有关,因此,也对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优化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04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20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LEI Zhi-dong1,2 HUANG Suo-yi1,3*

(1.College of Pharmacy,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3.Guangx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Laborato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edicine of the Youjiang Valley, Baise Guangxi 533000,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postgraduate candidat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gradual maturity and perfec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vocational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ptimum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vocat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Postgraduate;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practice; Theoretical research

研究生教育是以培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高层次教育体系,按专业和培养目的划分,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种类型。但同一层次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相比,更具有新型性和专业性。然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开设已久,经验相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丰富,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从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中可得知,如图一所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逐步成熟与完善,近年来研究生报考数量急剧增加,报考人数呈现曲线上升模式。时代的更迭、科学的发展、技术的信息化,使得社会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模式和类型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使之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其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新使命[1]。

从上表数据可知,近五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长。这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规律。并且伴随着研究生培养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强化科研能力,继而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技术人才高水平发展和硕士研究生优质培养面临的重要议题。笔者将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和可行性分析这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图1 2015-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

1 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需求的提升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提升也需与时俱进和深化,旨在不断培养出与社会需要型岗位相契合,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新型人才。面对此需求,许多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推行新型培养模式,如“校企联盟”、“链条式”、“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三种培养模式等,其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这些培养模式将逐渐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1.1 校企联盟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校企联盟涵盖了深度参与、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实现了1+1>2的培养效果[2]。因此,研究生优化培养应包含确立新型培养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实践培养基地等多层面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与提升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途径,实现校、企、政府、社会等多方共赢效果。

1.2 “链条式”培养模式

各专业型研究生应以结合学科自身专业特点与社会职业发展导向,主动地在教育中搭建学校、市场、社会导向的“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招生平台;构建以理论为基础、能力为本位、专业为根本的研究生个人长远发展模块式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与产业相结合的链条式培养过程;建立以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意素养三者相结合的核心素养评估等改革体系[3]。

1.3 “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

研究生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思考[4]。“三双”是指: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校企“双引导、多教师”联合培训。“双段交替”多岗位实践培养。“四模块”是指:设计“四模块”课程体系;“七学段是指:”创建“七学段”学期制度。“三四七”模式在五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且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2 实践能力培养

2.1 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更好结合,培养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但其有优劣之分,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优缺点:虽然提高了临床技能水平,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促进了沟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科研时间不足,临床实踐内容单一,导致临床带教质量不高。为达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能从临床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的效果,需加强医院与学院的沟通,并且形成统一的培养方案,要全面发展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且在学习理论课和实践科研的同时,实践过程也需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5]。由此,对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进行定性研究,可以为加强临床实习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2 多元化能力培养

为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三步走”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训模式相结合,以应用型硕士培养特色为导向推动“六个一”工程,从而促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发展,倡导以职业发展教育的创业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构建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多元化培养体系[6]。

“三步走”推进研究生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基础的专业课程建设阶段,主要涉及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素质;第二阶段是相对专业的实践阶段,主要涉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第三阶段为创新实践阶段,主要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一是与企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实习基地。给予研究生与企业更多的适应机会;二是研究生暑假社会实践,这是最早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且参与人数众多;三是研究生挂职锻炼培养,研究生学习期间对研究生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研究生专业知识到相关单位挂职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相应的任务。

“六个一”是指:发表专业的学术论文、用外语撰写论文、进行学术报告、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项目和申请研究项目,以此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载体、形式和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要教学活动和专业实践,又要科学设置和安排课程体系。

因此,根据研究生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就业能力必须把职业发展指导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列为核心内容,真正把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为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发展”以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研究生培养路径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实施:(1)制定严格的教学实践计划,努力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充分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实习时间;(2)制定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培养进度,增强学生在考核体系中的话语权;(3)用人单位应适当设置具体的实践岗位,提高研究生的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度[7];(4)对每一个配备成长导师的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5)多种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活力,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6)做好校内(第一)导师与校外(第二)导师的协调工作,尽量为学生聘请校外(第二)导师,从而进行双导师制培养。

2.3 实验课教学实践

在校研究生参与实验课教学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自身与主讲教师的关系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注重与主讲教师以及与本科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实施岗前培训和课后总结等措施是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8]。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生不仅培养了研究生的从师素质,而且提高了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为科研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三助”实践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先后提出建立研究生兼做助研、助教、助管的方式(以下简称为研究生“三助”),旨在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同时发挥研究生在高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亦借此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待遇。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调,在培养模式上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9]。在评价方式上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转向在学期间的学业表现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并重。通过“三助”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

3 可行性分析

硕士研究生培养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仍难以协调;(2)教育硕士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3)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还难以落实。要解决上述问题,今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多维度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认知度;(3)着力完善国家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校企联盟的培育模式在项目实施、教学课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在探索中,校企合作还不充分、不深入、不平衡,其长效机制建设仍在探索中,需加速摸索进度。“链条式”培养模式,我国个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雷同、生源结构不合理、授课方式与考核指标单一、专业核心课程趋于共性等问题。“三四七”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注重外聘导师的参与,突出多途径、多课堂、多师的课程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外聘导师专业的实践工作。

临床实践,是对即将步入职业前的规范培训,如今医学类等专硕型研究生在校且进行规培就是这类模式,其更利于促进研究生在理论与临床之间过渡期的接受消化能力,虽然存在临床实践内容单、科研时间不足、临床带教质量不高等问题,但此培养模式利大于弊,旨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提供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床实习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保证了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生培养的实施,克服了研究生无事可做、无平台以及想做而无平台的现象,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包括研究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找到自我定位,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研究生實验课助教在国外高校已成为普遍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助教的工作不仅可以培养个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而且可以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国高校亦纷纷进行改革,积极效仿这一有效的做法。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与助教的关系、教学分工、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学时间分配等,致使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但实践证明,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担任助教是一种锻炼与成长的过程,可以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师能力,这是一种双赢之举。

由总体分析得到,“校企联盟”、“链条式”、“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三种培养模式,可以投入到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当中,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不阻碍硕士研究生更好汲取临床实践经验。实验课教学和“三助”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都利于研究生职业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的不断创新与改革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继而培养研究生在职业发展中逐渐形成必备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屹.中青年学者齐聚南宁共话职教研究发展——第十二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37-41.

[2]杜宁.校企联盟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3):111-115.

[3]蒋菠,黄巾,赵波.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改革[J].体育学刊,2017,24(5):111-115.

[4]陈勇,周发明,彭健民.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37-43.

[5]徐婉琼,杨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3):224-227.

[6]侯树成.构建多元化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112-114.

[7]李国章,鲍金勇,孙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59-161.

[8]王锐,秦碧殷,梁敏思,等.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从师能力和科研素质[J].广州化工,2009,37-212.

[9]谢矜,王晓莉,肖宝华,等.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生『三助』制度设计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5):50-56.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