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做糖筒的主人

2019-01-11 03:58尹建莉编辑秀婷设计庞婕
妈妈宝宝 2019年2期
关键词:遥控器信任家长

文/尹建莉 编辑/秀婷 设计/庞婕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换个方法,孩子很自觉

我非常喜欢一位家长讲给我的这件事,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

她的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有龋齿,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两块。孩子经常是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拿糖给他,而且经常在吃完当天限额的两块后,觉得不够,缠磨着妈妈想得到更多。家长坚持原则,一块都不多给,并把糖筒放到高处,不让孩子够着。

可是有一天,家长发现了问题。糖筒里的糖在急速减少,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放糖筒的柜子前多了一个凳子,糖筒也挪了位。这个发现让家长大吃一惊。本意是要孩子少吃糖,学会自我控制。可这样看来,孩子不但没少吃糖,还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这位家长没有马上去批评孩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认识到自己必须得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于是跟孩子谈了一次话。她没有揭穿孩子偷糖这个事,而是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说,你这么爱吃糖,可妈妈每天总是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宝宝就得天天追着妈妈要糖,这样不好。以后宝宝自己管糖筒,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孩子一听,当然高兴,说好。

妈妈又对孩子说,糖筒你自己管着,不过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多吃糖的坏处已经给你讲过,所以你还是每天吃两块,好吗?孩子说好。于是妈妈信任地把糖筒交给孩子,孩子既兴奋又吃惊,这可是妈妈以前摸都不让他摸的东西啊!

妈妈打开糖筒,和孩子一起数了,还有20块糖。妈妈说,这些糖还够你吃10天,到时候妈妈就买新的回来。然后放心地把糖筒交给孩子。过了几天,妈妈悄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家长只是改变了一下方法,就达到好几种教育效果:第一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数量,第二发展了孩子的自控力,第三防止了孩子撒谎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信任是对孩子的尊重

表面看来,不过是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就像一勺糖放进一杯纯净的清水中必然会使水变甜一样——家长前后两种做法,有本质差异,是教育和反教育的区别,那么孩子在这件事上就会前后判若两人。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自由——在教育上,这个词的重要性无可取代;但在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也是这个词!卢梭曾为此叹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当下中国,由于我们多年来热衷于讲纪律,讲严格,所以“自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词。尤其在教育上,人们错把控制当成教育,却不知每一种控制,都是一条或粗或细的绳索,天天往孩子身上缠绕,导致孩子心理功能失调。被捆绑的孩子,他们最终变得心理失序,懦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刻板狭隘,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症状。

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不会养成他不听话、不守规则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没有必要。事实是,如果家长平时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理抗体”了。

控制不是保护,是懒惰的教育

有位家长写信向我咨询,说他的2岁的孩子想玩电视遥控器,家长不给她玩,因为她总把遥控器扔鱼缸里,问我怎么办,难道这也可以给孩子自由吗?

家长虽然只是孤立地陈述了孩子的“恶行”,但可以推测这背后一定另有情节。应该是孩子最初想玩遥控器,家长不让玩,耐不住孩子哭闹,才不情愿地给她了;也有可能本来家长是允许孩子玩的,但没想到某一天孩子拿着遥控器时忽然心生“创意”,就把它扔进了鱼缸,引得家长严厉责骂孩子,并且再不许她动遥控器。总之,家长和孩子之间,肯定因为玩与不玩遥控器有一个拉锯战,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刺激起来了,否则孩子不会对一个遥控器有那样长久而浓厚的兴趣。

我的建议是,先满足孩子,不再在这件事上和孩子纠缠,让她去扔,不但不批评,还和她一起玩这个游戏,一直玩到她腻歪。一个遥控器没多少钱,旧的被水浸坏了,再买个新的,哪怕十个八个的,也没多少钱,全当教育投资。况且孩子根本不可能有兴趣去破坏十个八个,应该是玩坏两三个,她就没兴趣了。

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她刚懂点事时就非常有“创意”:把自己的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把盘子里油腻腻的鱼尾巴抓起来贴到脸上,说她长胡子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1岁半时,突然把一碗正用手抓着吃的面条端起来扣头上,汤汤水水流了一身,面条从头顶耷拉下来,她兴奋地指着脑门上的面条说“头发!”……可想而知她给我带来多少麻烦,当然我们有时也很烦,她的“创意”不知给我和她爸爸增加了多少家务活,但我们基本上都能正面看待这些事情,从不跟孩子发脾气。

对于不能给她玩的刀和打火机等,我也不会简单生硬地拒绝,而是拿着刀去切肉给她看,告诉她刀能把手指割破了,只有等她长大了,才能用刀;还用打火机点燃报纸和布条给她看,告诉她,如果玩火,有可能会把家里的东西点燃,我们的整个房子就都变成盆里灰烬那个样子了,她可爱的布娃娃也会变成那样,所以也不能玩火。因为我们平时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插座等躲得远远的。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刀具、打火机等个别危险物品,其他东西几乎都可以让孩子去接触。重要的是家长多费些精力,看护好孩子。只是制定规则,简单地限制孩子,表面看很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最简单,却是教育懒惰行为。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要玩筷子,妈妈并不拒绝,但她告诉我不可以把筷子头含在嘴里走路,那样很危险。她把筷子横过来让我咬住中间,说这是“小鸟含柴”,她还逗我高兴,让我每次玩筷子都记得小鸟含柴。我的母亲没学过教育心理学,却有很多这样的办法,她凭一个母亲的爱心,让她的孩子快乐而安全地成长。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猜你喜欢
遥控器信任家长
我是“糊涂虫”
时间遥控器
爸妈有个“遥控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行走的飞行遥控器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