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浮游藻类简介

2019-01-11 11:44邵倩文
生物学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赤潮浮游黄海

布氏双尾藻(Ditylumbrightwellii)(封面) 硅藻门。呈短三棱柱状,少数呈圆柱状或方柱状,壳面中央有一条粗直中空的长刺。细胞壁薄而透明,常单个浮游生活,以环面观出现在显微镜下。壳面边缘有一列小刺与细胞贯壳轴平行伸出为刺冠。适温范围广,近海分布。

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sinensis)(封底1) 硅藻门。藻体大多单独生活,偶有形成短链。细胞宽60—320μm,高110—260μm。壳面椭圆形,中央平或稍凹。细胞的四角伸出细长的棒状突起,平行于壳环轴或稍弯向细胞内侧。为偏暖形近岸种类,分布极广。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有分布。

活动盒形藻(Biddulphiamobiliensis)(封底2) 硅藻门。壳面椭圆形,扁平,顶轴长40~58μm,顶轴两端各生一较长的角,角直,上下壳的角呈对角线伸出,角的内侧另生长刺。分布广。我国东海、黄海有分布。

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asteromphalus)(封底3) 硅藻门。细胞大型,细胞壁硅质化程度较强。壳面圆形,有大而明显的玫瑰纹,正中央常有一圈无纹区。除盐度很低的内海外,各外海和近岸区都有。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为最常见的种类之一。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封底5) 硅藻门。呈透镜形或短圆柱形,壁薄,以长链状群体(有时可达50个细胞以上)浮游生活。壳面圆,凸如冠状,直径6μm左右。壳面边缘生一圈管状长突起,以之与邻细胞的长突起相接而连成长链,连接结明显。色素体1或2个,肾形。为世界广布种,在近岸低盐水及河口海域尤为繁茂,是沿岸流的良好指示生物。本种夏、秋季在长江口海域可占现场浮游植物总个数的90%以上。能生长于富营养化水域,是沿岸水中常见的赤潮生物,曾多次引发赤潮。

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封底4) 甲藻门。细胞侧扁,呈瓜子状,体长42—70μm,宽22—50μm。细胞前端圆,后端尖,藻体中部最宽。广泛分布于沿海、河口和大洋海域。在我国沿岸,本种是牡蛎、幼鱼的饵料,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是太平洋东岸形成赤潮的重要种类,大量生殖时有发光现象。

叉状角藻(Ceratiumfurca)(封底6) 甲藻门。藻体长,前后延伸,上体部长,向前端延伸逐渐变细,形成开孔的顶角。横沟部位最宽,呈环状,平直,细胞腹面中央为斜方形。下体部短,两侧平直或略弯,底缘由右向左倾斜,2个后角呈叉状向体后直伸出,左、右角近乎平行,末端尖而封闭,左后角比右后角长而稍粗壮。典型的沿岸表层性种,广泛分布,是渤海、东海和南海习见种。可形成赤潮。

梭角藻(Ceratiumfusus)(封底7) 甲藻门。藻体细长,前后延伸,直或轻微弯曲。横沟部位最宽,几乎位于细胞的中部,上体向前端逐渐变细,延长成狭长的顶角。下体向底端渐渐变细成瘦长的左后角,右后角极短小或退化。世界性分布种。该种在内湾常形成赤潮。

猜你喜欢
赤潮浮游黄海
浅谈微生态制剂对水域环境中水华浮游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浮游》
黄海简介
沉箱出运安装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鲸沉潜的智慧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