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芝楼:做强武夷灵芝

2019-01-11 13:15郑晶晶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仙草灵芝秸秆

◆ 文/郑晶晶

名山自古出仙草,武夷山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武夷灵芝。千百年来,武夷山就流传着彭祖“茹芝饮瀑,遁迹成仙”的神话传说。近几年,以仙芝楼为代表的福建灵芝产业发展迅猛,已完成从售卖原料向深加工产品转变。做强做大,树立标杆,打响品牌,产业反哺,灵芝,已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为闽北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一剂活水。

精准产业扶贫,催生千名“技术党”

早在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重点龙头企业就在武夷山脉闽江源头开始创新灵芝种植栽培,率先实现灵芝的仿野生原木栽培技术。在自建基地的基础上,创新基地合作模式,即“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为当地注入精准扶贫活力。

仙芝楼在福建浦城仙阳镇殿基村、富邻镇双坑村、水北街镇桥亭村、忠信镇金樟村等地建立1000多亩灵芝基地,统一规划、分散管理、集中销售,通过建立自营基地和订单基地,对合作农户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过程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保护价收购,从而确保合作农户种植的灵芝能够达到有机质量标准要求,并通过采用市场保护价的收购方式,确保农户收益,从而提高合作农户种植灵芝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运行模式,仙芝楼共带动分散在各乡镇的1000多户农民,实现了每户每年增收1.5万元。

灵芝薏米组CP,秸秆也成“摇钱树”

仙芝楼有机灵芝培育基地所在的福建浦城,不仅是灵芝之乡,还是我国著名的薏米之乡,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薏苡仁秸秆,如何才能够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仙芝楼结合一种灵芝培养基的发明专利,再次创新灵芝栽培技术,发明一种利用薏苡仁壳和薏苡仁秸秆制作的灵芝培养基。据了解,以此方式栽培灵芝在国内尚属首例。此项发明不仅解决了传统灵芝生产的菌类矛盾问题,用薏苡仁壳和薏苡仁秸秆栽培灵芝的多糖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产量也高,重要的是,这种利用农副产品剩余废料种植灵芝的方式,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带动当地致富。

文化+旅游,神秘仙草“揭面纱”

“这里的灵芝仙草真漂亮!嫩黄色的伞盖,外镶一圈淡白色的边,在山林幽幽中自由呼吸、自在生长,如同翩翩起舞的神妃仙子,曼妙无双。” 灵芝产业的活力,也辐射到文化旅游产业。2018年7月,浦城举办2018国际灵芝文化节,让初次深入仙芝楼有机灵芝基地,看到仙草灵芝的消费者惊叹不已。

以“文化+旅游”出牌,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灵芝,也是企业接受来自市场、消费者的考验。通过基地与联动体验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为地区产业经济助力,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之一。

其实早在2014年,仙芝楼有机灵芝博览园建立,园内设有42个大棚,栽培包括赤芝、紫芝、松杉灵芝等23个优良品种,展示了现代生态农业的科技成果,实现生产与科研、工业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今年7月,占地50000平方米的国际灵芝交流中心项目也提上建设议程,建成后未来将成为融合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特色产品博览、健康养生、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充分带动当地产业丰富多元性,仙草灵芝也将以更多方式走进消费者视野。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灵芝作为中华医药之瑰宝,已成为“ 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产业。 如今,以灵芝孢子油、破壁灵芝孢子粉为代表的武夷灵芝精品,已经畅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灵芝走向世界的代表。福建仙芝楼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并先后获评“中国灵芝十大品牌”“健康中国消费者信赖的灵芝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一条集灵芝科研、栽培、生产、销售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猜你喜欢
仙草灵芝秸秆
春天来了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麻辣鲜香“海底捞”②
麻辣鲜香“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