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两国演员同台,双语演绎《赵氏孤儿》

2019-01-11 01:34马黎
文化交流 2019年1期
关键词:赵氏孤儿赵氏孤儿

马黎

《赵氏孤儿》剧照A view of The Orphan of Zhao in Athens, Greece

中国与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戏剧对话,面对文化距离、语言障碍,主创如何突破层层壁垒,打动希腊观众,讲一个中国的古老故事?

希腊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8日,在雅典最负盛名的希腊国家剧院,一出中希合作的《赵氏孤儿》揭开神秘面纱。

这出由王晓鹰导演、余青峰改编的话剧,是一次特别的国际合作。王晓鹰启用了中希两国的国家级演员,用各自的母语同台表演,演绎出一版双语《赵氏孤儿》,在悲剧的发源地希臘雅典,讲述古老的东方故事。

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杭州籍编剧余青峰说,中国话剧的对外交流,此前从未有过由中国导演、编剧在外国的国家剧院排演一出中国自己的戏剧经典,更别说这是在“话剧”的发源地希腊,而且还是由中国演员与希腊演员同台表演。

双语演绎,艺术没有国界

早在2016年底,王晓鹰导演为澳大利亚黑天鹅剧院成功导演了《高加索灰阑记》后,萌生了要在希腊国家剧院排演《赵氏孤儿》的想法。在通过希腊驻华使馆联系到了对方,最后定下了由两位中国演员与希腊演员用各自语言同台表演的大胆方案。这个“双语版”《赵氏孤儿》最终成了中国和希腊两个国家剧院的合作项目。

“由中国导演指导西方大剧院的职业演员来讲述‘中国故事,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余青峰说。

这次在编排上,不仅保留了中国戏剧艺术的传统特点,还加入了一些西方元素。

比如,吸收了古希腊悲剧“歌队”的戏剧元素。“歌队”贯穿全程,对剧情和人物进行叙述、发问、交流、感慨等等,还用非常有希腊民族特点的旋律多次演唱了《母亲之歌》和《英雄之歌》,

让“歌队”以“局外人”的身份介绍剧情、表达态度,甚至与剧中人“对话”,让戏剧内涵的表达多了一个维度,出色的表演也为《赵氏孤儿》添加了“中希文化碰撞交融”的浓重一笔。

当晚,一千多名希腊观众观看了这个中国故事。

刚刚卸任的希腊文化与体育部部长Lydia Koniordou女士曾是希腊国家剧院著名悲剧演员。演出结束后,她兴奋地向主创表达了祝贺,“《赵氏孤儿》的演出非常精彩,不仅有中国戏剧传统的艺术特点,也有很强的现代性和国际性。这个演出是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戏剧文化之间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体现出了非凡意义。”

事实上,《赵氏孤儿》是最早与西方观众见面的中国戏剧作品。

1755年,法国文豪伏尔泰就曾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在巴黎剧院连演190场;1781年,德国诗人歌德还试图根据“赵氏孤儿”的故事创作一出悲剧。可以说,《赵氏孤儿》是最早在欧洲戏剧中产生影响的中国经典戏剧作品。

因此,对希腊观众来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本身不难理解,“戏剧艺术表达的人的情感和人性矛盾,对于各国观众来说是有共通性的。”王晓鹰认为,问题在于如何让希腊演员和观众理解人物的中国式思想情感和行为逻辑,尤其对中国文化中的道德含义的领悟。

《赵氏孤儿》剧照A view of The Orphan of Zhao in Athens, Greece

同台演戏,演员面临挑战

排戏前,王晓鹰与演员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交流讨论,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介绍“义”“恕”“孤”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他发现,希腊演员之前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戏剧的了解十分有限,但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每一人都非常强烈地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和戏剧艺术。在排戏过程中,面对中国主创们带来的截然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他们都表现出由衷的喜爱甚至钦佩。

“他们学习了一些中国戏剧的知识,甚至有人学习了一些汉语。”王晓鹰说,借此机会,希腊演员们也了解了为了承诺、担当而“义”和为了仁爱、善良而“恕”的中国传统美德,“我认为这种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方式有着十分深远长久的生命力。”

剧本方面,相比十四年前的越剧版,此次话剧版给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尾。程婴出于自己的善良本性放弃了复仇,而他含辛茹苦养大的“赵氏孤儿”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实施了复仇,引出一个深刻的悲剧主题,“一个人的善良并不能那么容易地改变生活的残酷”。

余青峰认为,这在感染力和震撼力上提升了三倍,实现了中国悲剧和古希腊悲剧超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无缝交融。

这次,用不同的母语同台演戏,给双方演员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我们的男女主角,戏份比较重,”王晓鹰说,饰演程婴的著名演员侯岩松,和饰演他妻子的希腊演员基尼,要在听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下记住相互交流的接口,作出准确的反应。但在舞台上,他们的表演让观众忘记了他们的语言其实并不相通。

最后一次彩排,王晓鹰还特意问了几个观众对中希演员用两种语言一起演戏的观感。

无论中国观众还是希腊观众,都无一例外地表示非常好,完全能接受,不但对了解剧情和人物毫无障碍,而且还有很奇特的感觉,甚至有观众表示很快连奇特感都忽略了,完全沉浸在戏剧情感和舞台氛围之中。

“这再一次证明了观众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水平永远不可低估,只要艺术构想有内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同时在具体实施时能最大程度地在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做好,就不必担心观众接受的问题。”他说,依照国际戏剧交流的惯常作法,正式演出还会打出中希双语字幕,观众理解剧情内容完全没有障碍。

首演成功后,余青峰动情地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这是我戏剧生涯最激动的一个夜晚!”他认为,这是中希两个文明古国友谊的最有仪式感的表达,是中国悲剧和古希腊悲剧的超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无缝交融,是他和王晓鹰导演合作的《赵氏孤儿》最完美的诠释,这也是中国故事国际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演出海报A poster for The Orphan of Zhao to be staged on November 18, 2018

“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以前我老记不住这个名字,干脆读成‘爱丝哭罗斯,悲剧嘛,哭。后来,我发现哭是表象,悲剧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颤,人性的拷问,和一种无法释怀的交糅着绝望和希望的力量。走出剧场,发现悲剧是一种深刻的快乐,而不是哭。中希双语话剧《赵氏孤儿》做到了。”余青峰说。

猜你喜欢
赵氏孤儿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的祖先造父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