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思路初探

2019-01-11 17:40郑武权陆双妹陈红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23期
关键词:管理思路高校

郑武权 陆双妹 陈红

摘 要:本文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背景,从我国高校报废固定资产处置角度,分析报废资产处置方式传统单一、报废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难、回收环节管控力度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我国报废固定资产回收处置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资产处置;管理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每年更新配置大量资产,产生大量报废固定资产,现阶段规范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最后一环节管理,避免国有资产处置环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处置现状

第一,报废资产处理方式传统单一。当前各高校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一般有废品回收公司回收、集中交易平台交易、捐赠、残值较低的自行拆解后按垃圾处理几种处置方式。废品回收公司回收存在无资质回收机构收购处理情况,增加了违规的风险。集中交易平台、捐赠国有资产手续复杂复杂,一般高校也不采用。

第二,报废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执行难。一是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均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文件执行,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国固废化学品管理网站获悉纳入固废管理的包括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14项法律法规,但笔者对以上法规进行对比发现,高校自身固定资产的特点对于残值较低的,如大件学生桌椅等家具报废处理未做规定,存在法律漏洞,无法可依。二是法律法规执行难。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为例,2009年2月25日签发的国务院551号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颁布实行10年,目录长期未做修订,与现实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就本省省内高校了解,固定资产回收处理大部分均未严格执行此条例。

第三,报废资产残值评估难度大,交易成本高。一是按程序规定,单位应对已报废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进行回收处理,但会计师事务所对报废资产进行残值評估多以资产账面价值为评估费收取计算依据,最终评估费远高于报废资产残值收入。二是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人员对报废资产使用情况、损耗程度不了解,最终的残值评估结论可能不准确。基于以上两点大部分固定资产处置单位不会选择进行报废资产残值评估,直接进行回收。

第四,报废资产回收处置环节管控力度不足。一是有资质的处置公司地域分布不均衡。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为例,根据生态环境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信息系统全国有资质的企业共计109家。从地域分布看,少于2家(含2家)的均为12个西部省份(广西、贵州、云南、山西、甘肃等),7家以上的为江苏、河南、广东三省。二是废物处置公司处理压力大,存在无资质机构非法处置空间。截至2017年,根据江苏和云南两省现有具备资质的回收公司及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2017年度国有资产数据,江苏有资质的回收公司粗略核算(未剔除不动产数据)每家企业年处置额为2694亿元;云南有资质的回收公司粗略核算(未剔除不动产数据)每家企业年处置额为4182亿元,远高于江苏,造成回收公司处理压力大,为无资质机构回收处置报废资产提供了生存空间。三是回收机构公平竞争不充分。四是废物跨省转移办理各地区程序差异,增加回收公司处置成本,从而压低报废资产竞拍价格,存在低价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风险。

第五,高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重资产采购、轻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对资产配置、招标采购、资产调剂、资产处置均有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各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及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相关法规规范,而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最后一公里”即报废资产处置可参考法规几乎空白,也很模糊,参照《招投标法》和《拍卖法》均不合适。

第六,国有资产处置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学习力度不够。一是国家财政、机管局、环保、国资委、发改委、质监、教育部门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规章涉及范围广、内容比较全面,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部门相关文件分散零散,数量较多,存在仅仅做到了文件转发上传下达,缺少对制度文件的整合,未对国家、地方相关法律规章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宣传教育方式单一,政府部门无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系列法规学习,甚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报废资产处置相关程序不清。三是国有资产处置主体(固定资产报废单位、报废资产回收企业等)涉及资产报废等业务工作时,因法规宣传教育学习不充分,出现业务工作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等情况,增加了业务工作违规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二、提升高校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思路

第一,加大国家相关法规宣传学习力度,创新高校固定资产处置方式。

一是生态环境部、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协同配合,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引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固废管理法律法规。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使用单位、报废物资回收企业开展专场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学习效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汇编,为国有资产处置单位做好制度保障服务,提高各单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运用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执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问题问责,对于违规处理国有资产的加大约谈等惩罚力度。

二是创新捐赠、资产共享平台、集中回收交易平台、回收再利用等其他报废资产处置方式。捐赠方式是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的方式,应加快建立公益信息网、资产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国有资产利用的最大价值。集中交易平台方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有效环保处置好报废固定资产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政府部门应积极支持鼓励,提供相应的政府补贴,一方面解决了资产处置单位处理的难题,另一方面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可通过平台公平竞争,通过市场方式调节资产残值。

三是加大国有资产处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学习。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使用单位、报废物资回收企业开展专场培训,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学习效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制度汇编,为国有资产处置单位做好制度保障服务,提高各单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运用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报废固定资产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针对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等特点,针对家具类、文体器材类、玻璃器皿等耗材类制定相应的报废资产回收环保处理法律法规,以防止通过传统焚烧、按垃圾随意丢弃掩埋等方式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二是出台制定家具生产企业强制环保标准,保证生产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规定,家具类使用最低年限为15年,因实木家具价格高,实际当前高校大批量采购的家具大多为木屑压缩高密板,高密板不防水防潮,不宜随意搬动和修复,进而导致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就已经报废无法使用。

第三,加快建设国家家具类报废回收处置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发电厂等能源类焚烧利用体系。报废家具搬运至垃圾分类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将可燃物运往发电厂焚烧发电。二是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电力部门等政府部门建立报废资产回收服务机制,通过财力和物力等为垃圾分类处理单位、家具报废单位和发电厂做好鼓励报废家具分类处理公共服务。

第四,建立报废固定资产残值评估标准。建议根据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与资产损耗程度相关系数、账面价值、累计折旧额等指标,制定报废固定资产残值评估标准,以便比较科学合理的对报废固定资产残值进行评估,为竞拍低价定价提供依据。

第五,加大报废资产回收处置环节管理力度。一是根据不同省份国有资产规模,审批成立一定数量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回收公司,满足地方废旧物资处理需要。二是简化废旧物资跨省转移审批程序,鼓励省外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参与竞争,确保报废固定资产科学、规范、环保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特别要加大县乡一级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对城市报废物资运输的检查,避免无价值物资转运县乡镇随意丢弃、焚烧、填埋造成环境污染。

第六,加快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强化顶层设计,探索政务创新,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间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国资委等部门工作协同,加强各部门规章制度衔接,避免政策冲突,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各高校与国有资产主管部门互派人员交流,增强各主体间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学习,提高政策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三是提高主管部门公共服务的观念,减少不必要检查、审批、考核,建立定期联合指导基层服务的机制,提高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特别要做好对物资回收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服务,因这类从业人员数量多、文化水平低,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改变观念,进而提高报废资产回收处置规范性、环保水平。

三、结语

高校国有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國有资产管理为高等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从国有资产配置到报废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避免出现真空管理环节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好配套公共服务,高校和报废物资回收企业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使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最后一公里”有法可依,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环保的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道路,对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震宇.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6)

2.王丽芬,王延刚.关于高校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邓健萍.当前本科院校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管理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2(5).(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管理思路高校
做好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思路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现状与管理思路创新
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管理思路及具体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