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绘本读写融和

2019-01-12 00:10江苏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聂荣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洛特指向绘本

江苏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 聂荣才

一、读写融和的发展综述

读写融和,是一种语文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纵观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史,读写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读写融和”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读写结合。主要代表人物有黎锦熙、叶圣陶、丁有宽、朱作仁、汪潮等。1924年,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在其出版的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据此,可以认为这是我国使用“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1963年,丁有宽老师主编了一纲二制读写结合教材,建立起“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教材体系。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史上第一个个人主编教材的开端。第二阶段:读写互动。主要代表人物有汪潮、潘新和、王崧舟等。汪潮认为所谓读写互动,就是指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潘新和在2008年《小学语文教师》第6期上发表的《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主张: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第三阶段:读写融和。主要代表人物有汪潮、薛法根、施燕红等。汪潮认为“读写一体化”。主张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特级教师夏江萍在“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语文读写融和教学研究”的课题中指出:读写融和,就是指“读”与“写”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共生共长。特级教师施燕红在《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9期发表文章《打开读写新视窗——小学语文“读写一体课”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指向“内容—形式—情感”“单项—综合—从单项到综合”“侧重读—侧重写—读写并行”等三种读写一体课型构建。笔者以为,读写融和是读写关系的时代发展,是读写关系的重新建构。本文着重于阐述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挖掘绘本的语文元素,运用读写融和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绘本阅读的文本价值

1.绘本的自身价值

《母鸡萝丝去散步》《逃家小兔》《石头汤》……一个个精彩的绘本故事,就是一个个成长的故事,让成人和儿童都爱不释手。绘本以其语言简洁、文风轻快,图画精美、富有张力,图文互见、易于理解等优势成为时下非常盛行的一种特殊读物,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

2.绘本对于儿童的价值

绘本对于儿童,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阅读载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儿童对图画的反应是灵敏的,他们从视觉到心灵的图画需求,不仅能让他们的视觉器官与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可以有效地开启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等。在视觉的触动下逐渐理解那些未知的情感与生命哲理,悄然完善儿童不断成长着的心智和审美感受能力。

3.绘本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

绘本对于语文教学,犹如一个丰富的宝藏,不仅是阅读的载体,更包含着线条、色彩、节奏、主题以及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等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挖掘“写”的因子,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写读后感、缩写、扩写、改变人称写……在读与写的融和中超越绘本载体阅读功能,培育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绘本读写融和的主要方式

绘本读写,根据侧重点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融和方式:一种是指向阅读的读写融和。这是以阅读为主线,穿插猜、说、读、写的训练,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审美鉴赏和创造力。一种是指向习作的读写融和。以创作为主线,借用绘本资源,发现绘本童话在创作结构上的规律,从而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大胆创作,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解构和建构的过程。这里单说指向阅读的读写融和,具体到操作层面,常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操作方式:(1)“读—猜—写”;(2)“读—说—写”;(3)“读—绘—写”等。其中,猜、说、绘是阅读和习作的桥梁,是绘本阅读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1.猜读

猜是一种好奇,一种想象,一种探索,一种有根有据的推测。对于儿童,猜能很好地调动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猜想式阅读是产生自己想法、见解、思想的过程。对于绘本阅读,在情节转换处、留白处、发散处,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边读边猜,边猜边读,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阅读节奏会更好把控,想象力会更丰富。例如,在阅读绘本《奶牛的埋伏》时,可以多次运用猜的方式领着学生在不断地猜读和验证中推动绘本的阅读,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在农场主太太第一次给奶牛洛特挤奶时,洛特的眼睛一直盯着院子里,让学生猜想,洛特在看什么呢?原来是在盼着邮递员来送包裹时可以好好地吓唬他。在洛特非常调皮地把自己藏起来吓唬邮递员时,就可以让学生尽情想象,洛特还会藏在哪里?原来调皮的洛特把自己藏在了铁桶里,藏在了花盆后面,藏在了猪圈的后面。最后,农场主太太又一次给洛特挤奶时,洛特的眼睛又一次盯着院子里,这一次,洛特又在期盼什么呢?原来,邮递员的礼物改变了洛特,它在盼望着帮邮递员送包裹呢!学生们在一次次猜读与验证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好奇心得到了充分满足,思维得到了自由发展。

2.说写

阅读与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素养,而核心素养是言语思维。学生在自主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很少有自主表达、发展言语思维的机会。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图画等内容,精心选择典型场景,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阅读绘本《奶牛的埋伏》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问:奶牛洛特非常调皮,它还会藏在哪里?它会怎么藏?然后教师选择洛特藏在铁桶里为例,进行表达的范例训练,让学生用上“钻、缩、露、竖”等动词将洛特藏的过程说清楚、说准确、说有序、说有趣。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范例,选择其他任意一个地方说说洛特是怎么藏的。学生在范例的引导下,把洛特藏在猪圈里,翘着屁股、卷着尾巴的样子说得妙趣横生,学生的语言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在说的基础上,还可以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是一次很好的语言表达训练,从扶到放,从模仿到创造,从解构到建构,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

3.绘编

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画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他们用画笔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在绘本情节的发散处、延展处,让学生用画笔画一画、编一编,会让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浓厚,更能激发学生对绘本情节发展和绘本创作结构的探究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作者根据小石头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让小石头变成鸭梨、刺猬、蘑菇、青蛙等一些可爱的事物,并且编写了一些有趣的儿歌,整个绘本充满了可爱与趣味。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这些事物的奇妙有趣,然后在读中感受儿歌的有趣、节奏和押韵美,接着探究儿歌创作的秘妙。最后,让学生像魔术师一样让小石头大变身,展开丰富想象,小石头还会变成什么?然后模仿着作者的样子给自己画的事物编一首儿歌。学生的绘画和创作,不仅有画面感,注意到了押韵,而且创意让人意想不到,效果极其精彩。课堂有画面、有小诗、有故事,更有无穷的想象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绘本的价值在读写融和中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更好的培育。

绘本对于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绘本读写融和的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教师将读与写一体化,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开一扇新的视窗。

猜你喜欢
洛特指向绘本
卡洛特水电站:清洁能源赋能“中巴经济走廊”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绘本
绘本
绘本
丛林里的嗜血小恶魔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福尔摩斯·斑点带子(下)
舞惑